研讨主题 > 正文
闪淳昌:应急广播应在疏导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13-07-02 14:4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发言
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 7月2日,我国传媒界多名顶级学者、媒体代表和政府应急救灾部门负责人汇聚北京参加“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研讨会,讨论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媒体应在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四川、雅安、芦山三级广播电视机构启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这一面向当地群众的新传播方式为主要对象,研讨了灾后灾区受众的信息需求、应急信息在灾区传播的规律等问题。
亲身参与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工作的新闻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救灾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应急电台运行的情况及其对应急电台的认识。与会学者认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专门面对灾区群众,传播当地特定的灾害预警、救灾物资发放、重建安置等信息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目前这一领域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4·20地震后的启动,恰恰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认为,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实施各类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应急广播体系已经成为应对危机和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面对自然灾害甚至是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特别面向灾区群众和突发事件相关受众的应急广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应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中,应急广播应该提高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通俗性,扩大覆盖面。除了有效传递信息,沟通政府和百姓之外,应急广播还应该在播发灾害预警、应急动员、疏导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建议:
一、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现代通信技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是贯穿于应急管理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全过程、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工程。
(一)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0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第37条“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第44条“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第45条“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等,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做了具体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在偏远农村、牧区、山区、渔区的传播能力。”
(二)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是保障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广大公众既是我们保护的主体,更是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依靠的主体。建立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系统,有利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是实施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也明确提出:“开展国家应急广播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提供灾情预警预报和减灾救灾信息的全面立体覆盖。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
(四)建立应急广播体系成为应对危机和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应急广播具有传播信息、树立形象、沟通民众、解疑释惑的重要作用。如前几年北京东三环道路塌陷事件,应急广播及时疏导了车辆;在“广东湛江大暴雨要有大地震”谣言四起的情况下,应急广播迅速平息了谣言;特别是在抗击2008冰雪灾害中给大量滞留车辆和旅客以导向和抚慰,给汶川地震灾区群众以信心和力量。同样,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先进的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系统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今年4月22日,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芦山地震震中芦山县开播定向应急广播。这是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4.20”芦山地震第一时间启动国家应急广播报道程序,发挥国家应急广播主力军作用之后,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频率。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播出频率调频92.7兆赫、短波9.8千赫和12千赫,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的国家应急广播,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应急广播体系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社会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感人事例,如2006年7月14日,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昆村妇代会主任陈淑秀根据应急广播的通知,在洪水来临之际,挨家爱户叫醒了三百多熟睡的村民,她自己却被洪水无情地卷走,用自己36岁的年轻生命使整个山村的生命得以生续。目前,全国气象、地质、安全等信息员几百万,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甘肃省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前,茶阜乡茶阜村主任兼气象员在收到气象预警后,立即用大喇叭喊话,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规劝村民疏散转移,900多人无一伤亡。2012年6月27日四川省宁南县白鹤滩矮子沟特大暴雨来临前,预警信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气象员奔走,117户557人安全撤离等。
编辑:安红丽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