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研讨主题 > 正文

李鹏:形成国家应急广播总指挥、各级电台联动的模式

2013-07-03 15:2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四川成都传媒学院志愿者李鹏发言

   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 7月2日,我国传媒界多名顶级学者、媒体代表和政府应急救灾部门负责人汇聚北京参加“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研讨会,讨论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媒体应在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四川、雅安、芦山三级广播电视机构启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这一面向当地群众的新传播方式为主要对象,研讨了灾后灾区受众的信息需求、应急信息在灾区传播的规律等问题。

  亲身参与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工作的新闻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救灾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应急电台运行的情况及其对应急电台的认识。与会学者认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专门面对灾区群众,传播当地特定的灾害预警、救灾物资发放、重建安置等信息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目前这一领域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4·20地震后的启动,恰恰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四川成都传媒学院志愿者李鹏说,国家应急广播在芦山进行了收听情况的调查问卷,在深入到听众当中之后,听到了很多真实的声音,也开始反思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新的问题。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这次国家应急广播的应急电台工作在事发突然、通讯和信息受阻的情况下,百姓不知所措的时候,第一时间给在去的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可能有很多人在获得帮助的时候并不知道国家应急广播的存在,这反映出国家应急广播和应急体系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第二,由于灾后很多百姓都居住在帐篷里面,出于用电的安全考虑,帐篷内没有电力,有很多人反映有收音机但是没有电池的情况。还有人表示,虽然有些手机是可以用来听广播的,但是太费电,平时充电需要到集中的地方充电,很麻烦,所以就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更别说收音机了。有一个百姓说,在芦山能够听到当地的声音,听到周边熟悉的声音他感到心里非常的踏实。

  第三,很多人不注意到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呼号,国家应急广播电台能否做得标识性更强一些,类似于防控警报或者是NHK海啸那种情况,并且能够固定下来在全国进行统一,以后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这是来自于国家应急广播的声音。

  第四,有效百姓反映高音喇叭太吵或者听不清,提议能否在人员相对密集或者是有代表性的场所,比如说广场等等不设置那种音响,同时不打扰到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作为有需要的人又能够及时的听到。

  最后,他建议,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完善的过程当中,可否考虑调动当地的传媒院校,形成由国家应急广播总体指挥,各级电台联动的模式,同时传媒院校抽调人员、设备、保障和支持,如果形成这样一种模式之后,可以做到就地取材,快速响应。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安红丽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