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研讨主题 > 正文

何东:应急广播在72小时黄金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

2013-07-03 23:25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四川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何东发言

   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 7月2日,我国传媒界多名顶级学者、媒体代表和政府应急救灾部门负责人汇聚北京参加“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研讨会,讨论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媒体应在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四川、雅安、芦山三级广播电视机构启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这一面向当地群众的新传播方式为主要对象,研讨了灾后灾区受众的信息需求、应急信息在灾区传播的规律等问题。

  亲身参与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工作的新闻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救灾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应急电台运行的情况及其对应急电台的认识。与会学者认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专门面对灾区群众,传播当地特定的灾害预警、救灾物资发放、重建安置等信息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目前这一领域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4·20地震后的启动,恰恰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四川广播电台副台长何东先生建议,从5·12到4·20,从汶川到雅安,短短5年时间之内,四川经历了两次地震,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第一时间组建应急广播。由于5·12汶川地震的应急实践经验,所以这次芦山强烈地震一发生,四川广播就快速联动,建立了高效的应急通道。8点03分,在地震发生不到1分钟,应急广播就作为首家媒体发布消息,打开24小时不间断播报,滚动播报灾情,社会各界反映普遍,不仅是抗震救灾的知识。8点10分第一批记者向灾区进发,9点05分,记者就发回了报道,介绍灾区的情况,成为首批抵达震中心的地震。18点举行了现场直播,在灾难面前,四川广播第一时间反应,及时发回信息,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抗震救灾进展的主要渠道。

  第二,科学部署应急广播,为使应急广播的效率最大化,我们首先将九套广播节目变为三套节目,同时停播所有的商业广告。三套抗震救灾的节目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大规模、长时段、海量信息滚动播出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使我台应急广播海量信息全面覆盖,突出声势浩大的传媒特色,灾区群众收听广播蔚然成风。

  第三,搭建应急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广播沟通、联络通道的功能,应急广播不仅仅是做广播,更是搭建应急信息服务平台,我们的应急广播平台在抗震救灾当中,特别是72小时黄金时间内发挥了重要的沟通、联动和领导功能,甚至成为其他媒体采访消息的重要来源。

  他还说,地震发生后,从交通管制到物资信息,从天气预警到地震灾害信息,四川省公安厅、卫生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纷纷通过我们的应急广播及时发布信息,尤其是交通广播,更成为政府职能部门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在成都市交通局的指挥间,被纳入交警应急指挥系统体系,交通总队发布的交通管制措施很有作用。沟通联络平台,应急广播开通了紧急救援关心平台和官方微博,与群众互动,为灾区群众提供帮助,搭建起沟通联络救助平台。资源平台震后第一时间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拥堵,成都青年志愿者就行动起来,在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进行指挥,应急广播及时公布灾区的应急信息,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相关物资很快就被运往灾区,应急广播是资源整合最有效的平台。

  在抗震救灾中,应急广播充分发挥宣传的主阵地功能,引导舆论、营造舆论,策划出了当期的灾区科学高效、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等一系列的专题节目。和灾区群众共建,激发了大家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在地震当前,让外界通过无线电波了解到灾区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也让灾区群众听到广播。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安红丽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