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研讨主题 > 正文

张彩:加强基层广播电台应急广播的投入和建设

2013-07-03 23:5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张彩发言

   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 7月2日,我国传媒界多名顶级学者、媒体代表和政府应急救灾部门负责人汇聚北京参加“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研讨会,讨论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媒体应在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四川、雅安、芦山三级广播电视机构启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这一面向当地群众的新传播方式为主要对象,研讨了灾后灾区受众的信息需求、应急信息在灾区传播的规律等问题。

  亲身参与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工作的新闻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救灾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应急电台运行的情况及其对应急电台的认识。与会学者认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专门面对灾区群众,传播当地特定的灾害预警、救灾物资发放、重建安置等信息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目前这一领域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4·20地震后的启动,恰恰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张彩说,近年来,中国广播界在这种最大的灾害报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说2008年的水灾、汶川地震,还有2010年青海玉树的地震。中国广播在借鉴国外广播的基础之上,已经不断的拓展广播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媒体影响力。今年,芦山应急电台成功的实践,体现了应急广播在当代灾害频发时期巨大的一个媒介的潜能,还有一个尚待开发的全新空间。

  第一,芦山应急广播是我们国家应急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落点。一位参加过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老队员曾经说过,灾害来临的时候,最大的恐惧不是灾害本身,而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因为灾区长时间停电,无法收看电视,基站受损,电缆受损,无法使用手机、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不受停电因素、不受基站受损的约束、不受信号的约束,这样的广播就可以通过收音机和大喇叭,就成为收集、传递各种灾害信息、共享信息的一个神经中枢,而且成为政府危机执政和民众沟通有效的平台,应急广播的意义就在这一方面。

  第二,如何在制度上保障应急电台的运转。国家已经进入了灾害的多发期,国家急需制定和完善国家应急广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说当灾害来的时候开一个应急广播,应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来规范重大灾情时各级电台的权利是什么,义务是什么,行为准则是什么,而且包括软硬件的配套和有效的启动,还应该包括应急电台工作队伍的集训,应急广播电台的操作手册等等。NHK到地震三级的时候播音员怎么说都有规定,念的时候把那个震级填进去就行了,地震五级、七级的时候应该怎么报,都有一个应急广播的操作手册,这样可以确保各级电台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有章可循,而且包括条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加强基层广播电台应急广播的投入和建设。国家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体制,但是据了解,县级电台处于瘫痪状态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广电合并以后,广播被弱化。国家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偏远的地区、农村的基层。这样的时候,突发灾害一旦发生的时候,关键时候难以启动,像芦山应急广播说明了灾区有效覆盖是运行广播有效服务的保证。大喇叭和收音机并不过时,这次芦山地震就突显了基层广播区域传播的重要性。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安红丽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