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中广网快讯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今晚(29日)发射升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对港澳及珠三角地区广播华夏之声普通话频率推出并机直播特别节目《天宫寻梦》,中国广播网正在进行全程图、文、音视频直播。
今晚,天宫一号将在我们面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空间站相信也不再是梦想。不久之前,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和标识网上征集活动刚刚结束,公众反响热烈。中央台记者李谦采访了评选委员会主任王东炬。
天宫、苍穹、天驿、天民,一个个带着航天和梦想意味的名字出现在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名称和标志的评选中。大家在期盼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同时,也在期待早日目睹评选的结果。
王东炬:我们通过四种渠道一共收集到了十万四千零三十七件,还征集了两个标志作品,一个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标志,一个是载人空间站,作品一共收到了八千多件。
神州、天宫,这两个已经和中国航天梦想紧密结合的名字,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兄弟姐妹。王局长透露,就像给家里的孩子起名字一样,同时给多个孩子起名,也是评选的难度所在。
王东炬:一次就征集五个名称,如果一个名字相对来说还好一些,但是这一次是五个航天器的名称一起征集,其中包括核心舱的名称,实验舱一、实验舱二的名称,还包括货运飞船的名称,还有空间站整体的一个名称,再加上先有的两个载人飞行器,神舟和天宫,一共将来是要有七个名称,所以,大家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情况,也就是说不只是要注意一个飞行器的名称要取的好听,要响亮,要让人容易接受,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所有飞行器的名称,组合在一起以后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
航天员杨利伟,作家毕淑敏、主持人白岩松等,他们都是这次评选的评委,而让王主任印象深刻的是无论评委还是作品设计者,都在活动中倾注了对中国航天的热爱。
王东炬: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毕淑敏老师提出,评选要分出方向和层次,究竟走实体路线还是象形路线。作品评审组白岩松认为应该联系我国的传统故事,同时又容易让老百姓接受。有一个辽宁的老人,设计好自己的标志作品后,不放心邮寄的方式,专程到北京把作品送给组委会办公室。
王东炬主任向记者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志名称评选活动将在十月中上旬向社会公布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