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传承文化经典,荟萃艺术精品,《中国大舞台》下周即将播出由中国广播艺术团演出的大型电影音乐会《永远跟您走》。[ 2012-09-02 21:54 ]
[主持人]两个半小时的《中国大舞台》节目马上要和您说再见了,感谢中国交响乐团给我们带来的的“聆赏经典”——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也要感谢国交首席客座指挥邵恩先生走进直播间与我们共赏经典,在您的引领下,我们与交响乐这门高雅艺术走得更近了。[ 2012-09-02 21:54 ]
[邵恩]我觉得关键是两点:一个是要是真正的中国的,要真正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的理念,要是真正的中国音乐而不是模仿。第二,要有国际公认的艺术质量,这个艺术质量指的是真正的创作质量,而不是音乐素材的简单呈现,而是一定要经过充分的思考和再创作。[ 2012-09-02 21:54 ]
[主持人]刚刚听到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大家一定听得都感觉非常震撼。我们节目结束时间也快要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一位听众问,中国音乐如何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音乐的大舞台,这一场演出接下来也要进行欧洲的巡演?[ 2012-09-02 21:53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今天的《中国大舞台》为您带来了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出的“聆赏经典”——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我们的节目中还特别邀请到了本场演出的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邵指,您好![ 2012-09-02 21:53 ]
[中国广播网]播放乐曲《霸王别姬》。[ 2012-09-02 21:38 ]
[主持人]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欣赏《霸王别姬》。[ 2012-09-02 21:37 ]
[邵恩]她的唱法是集中国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戏曲演唱三者为一体,吸收了每一种唱法的优势来表现这种唱段,所以就比原来的梅派《霸王别姬》的演唱更为丰富和更为音乐化,但是她又有京剧的韵律和意境。[ 2012-09-02 21:37 ]
[主持人]而且其中女高音的演唱陈俊华也是非常精彩的,她唱了两段京剧,当中看大王的唱段,应该是用美声的唱法来演绎,所以叫京剧咏叹调。[ 2012-09-02 21:36 ]
[邵恩]还有一点是我要强调的,关峡在怎样用音乐的手法表现中国古代战争这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表现西方古代战争场面的作品很多,但对中国古代战争的贴切描写,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手法来表现古代战争,这还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很大的科技成果。[ 2012-09-02 21:36 ]
[主持人]在这首乐曲中,我们既能听到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又能听到哀怨动人的京剧咏叹调,英雄与美人的千古绝唱。我们不用多说,大家只要仔细聆听都能被深深感染。[ 2012-09-02 21:35 ]
[邵恩]这首作品的创作构思并不是完全按照故事的顺序,而是尊重了西方奏鸣曲形式和中国古代美学的起承转合的形式来创作的,在音乐上非常有逻辑性,它具有真正无标题音乐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逻辑发展和动机发展的这部分,通过几个不同的音乐主题,不同的音乐形象来体现霸王和虞姬这样两个不同的人物。在人物体现的过程当中,把这个故事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爱情悲剧,在虞姬舞剑、垓下之战,最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这样一些情节中非常巧妙地镶嵌进去,而镶嵌进去的过程并不是以故事为主体,而是以故事服从音乐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因为我们中国人平时喜欢按照顺序去思考故事情节,但是《霸王别姬》这个作品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巧妙结合在一起,逻辑思维就不一定是故事的情节,是故事当中几个最重要的元素的互相呼应和结合,这使得《霸王别姬》这个作品更加经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12-09-02 21:34 ]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节目还剩下最后一首交响乐要奉献给大家,是《龙声华韵》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当中是最精彩的一曲,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创作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这首乐曲2006年首演,六年来走遍了世界各地,每一场演出都会得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我们的互动话题当中,也有很多朋友都在期待着《霸王别姬》。[ 2012-09-02 21:33 ]
[邵恩]是的。如果一个人漂亮,那么不但第一次看他觉得他漂亮,你越看他越觉得他漂亮。一个优秀的作品也一样,你演得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随着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的深化,我们更加热爱这部作品。这个作品我确实演得很多,尤其是在欧洲,这个作品可能是目前中国现代交响乐作品中在国外演出频率最高的一个,因为西方人对这个作品的评价非常高,他们觉得这个作品首先是真正的中国音乐,而不是在现代音乐当中加进了中国元素,他们形容这个作品是“真正的中餐”,而不是在西餐加进了中国佐料。另外,这个作品的作曲技法层次是最高深的,涵盖了无标题音乐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五声部副歌、包括奏鸣曲这些非常高难度的传统的创作技法,使这个作品从作曲家到作品本身,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尊重。[ 2012-09-02 21:28 ]
[主持人]我在看您指挥的过程当中,您几次蹦起来。陈俊华演唱到最后也流下了热泪。陈俊华演唱这首曲目也应该有很多次了,这么多次之后,再演绎仍然这么打动人心,证明它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交响乐的作品。[ 2012-09-02 21:27 ]
[邵恩]我在不断研究这个作品,包括我跟这个作品的团队——陈俊华声乐,张晓红古筝,王爽京胡,箫有的时候会换一些人,一共是四个人的团队,我们一直在研讨这个作品,而求得不断的进步。我自己也觉得,在这几年的过程中,通过对《霸王别姬》这样一个作品的实践、学习,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也是越来越深,我觉得这个作品真是一个最优秀的经典作品。[ 2012-09-02 21:27 ]
[主持人]每一次指挥起来感觉会不一样吗?[ 2012-09-02 21:27 ]
[邵恩]不记得,至少有几十次。[ 2012-09-02 21:27 ]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很多朋友都非常期待由中国交响乐团的团长关峡创作的《霸王别姬》,这也是您自己非常欣赏的一首乐曲,这一首乐曲创作于2006年,您还记得您指挥过多少次吗?[ 2012-09-02 21:26 ]
[主持人]另外,我们今天微博当中还设了一个互动话题,就是在我们今天要播放的五首曲目当中,您会更期待哪一首呢?我们这五首曲目已经在新浪微博CNR《中国大舞台》上写上了,您也可以看一下,从中选出您最期待的一部作品,当然您也可以登录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中国之声来参与我们的互动。[ 2012-09-02 21:25 ]
[邵恩]每一个乐器都很难,但是难处不一样。比如说,弦乐很容易音不准,很容易音色掌握不好;钢琴看起来很容易发声,很容易演奏,但是程度稍微深了一点,以后要顾及的面很多,技术上也不好演奏,所以没有任何一件乐器是容易的。[ 2012-09-02 21:25 ]
[主持人]还有一位“广播友人”问,“邵指您认为学哪一样乐器会比较难呢?”[ 2012-09-02 21:24 ]
[邵恩]可能会有的,尤其是我选择作品的时候。如果我自己能够选择作品,我可能会选择一些比较悲的作品。[ 2012-09-02 21:24 ]
[主持人]我记得您说过,您的感觉会稍微低沉一些,您说您自己是一个悲情主义者,会不会这一点也和别人不太一样?[ 2012-09-02 21:24 ]
[邵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没有自己的特色,任何一个作品首先要去体验作曲家的精神,要充分地去学习、去领会作曲家的意图,而不是把自己的特色放在前面。[ 2012-09-02 21:24 ]
[主持人]您指挥的乐曲特色是什么?和其他指挥家不一样的地方?[ 2012-09-02 21:23 ]
[邵恩]会的。[ 2012-09-02 21:23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们刚才听到的是《鼓乐协奏曲》,很多博友也发来了他们的感想,“广播友人”说,“鼓乐协奏曲很有民族特色,很有气势。”“孤舟苏里翁”说,“太震撼了,真是音乐盛宴。”还有很多听众朋友向邵指提出问题,“绵羊的大宝”说,“同样的曲目通过不同的指挥家来指挥,会有所不同的吗?”[ 2012-09-02 21:23 ]
[中国广播网]播放乐曲《鼓乐协奏曲》。[ 2012-09-02 21:06 ]
[主持人]大家听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一下这个段,特别好听,特别过瘾。刚才有一位听众发来微博,网友“愚人弄潮”说,“不进剧院也能够收听高质量的交响乐,中国之声的听众真是有耳福。”他很期待《鼓乐协奏曲》的自由奔放、喜气洋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一首《鼓乐协奏曲》。[ 2012-09-02 21:04 ]
[邵恩]是的,同时是一个非常新的手法。这属于中西结合的部分,由中西两个乐种代表性的打击乐器在一起竞奏,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手法,确实是非常感人。[ 2012-09-02 21:04 ]
[主持人]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有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两种鼓竞奏,应该是定音鼓和大鼓不断加速,把音乐推向了高潮,我觉得听着特别过瘾。这是不是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 2012-09-02 21:04 ]
[邵恩]应该是一首,但是中间有一些部分不是太一样,经过一些修改。实际上《鼓乐协奏曲》这个名字更贴切,因为它加进了很多排鼓和其他中国民族鼓类的乐器,比太鼓更丰富一些。[ 2012-09-02 21:03 ]
[主持人]刚才节目中我们先后欣赏了交响诗《树之脉》、《木卡姆印象》大提琴协奏曲以及《悲欣之歌》。接下来这一首以打击乐为主角,是由著名作曲家周龙创作的《鼓乐协奏曲》。邵指,我还看到一个版本叫《太鼓与定音鼓协奏曲》,这是一首曲子吗?它们有什么关联吗?[ 2012-09-02 21:03 ]
[叶小纲]他是中国比较有名的,一个能力很强的演员。因为音乐表演是非常残酷的,在他非常年轻的时候,也许他艺术上不是那么炉火纯青,可是他条件特别好,声特别大,能力特别强;等到他完全悟了,像李叔同一样到了人生终点的时候,他的思想很成熟,他可以写,可是表演就不行了,没有这个能力了。我们尽可能让表演艺术家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成熟,我这个东西请他唱也是因为我希望他能够更成熟,因为他也很喜欢李叔同。[ 2012-09-02 21:56 ]
[主持人]就同样的问题我也采访了《悲欣之歌》的创作者叶小纲,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评价沈洋的。[ 2012-09-02 20:56 ]
[邵恩]我觉得沈洋在演出过程当中表现得非常好,他的演唱和作品内容非常贴切。沈洋是一位非常严肃和刻苦的艺术家,他一定在背后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作业,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作曲家也有充分的交流。[ 2012-09-02 20:56 ]
[主持人]这个乐曲当中,第一男中音沈洋的声音浑厚而且坚实有力,但是他今年其实很年轻,只有27岁,而李叔同这两首词分别是创作于1902年和1901年,您觉得他能很好的理解这两首词的意境吗?[ 2012-09-02 20:55 ]
[邵恩]我觉得就是一个整体构思。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创作歌曲是以歌曲为主,钢琴和乐队都是跟歌曲伴奏的一个形式。艺术歌曲是整体构思,它的乐队部分包括声乐部分、器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构思,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又互相对话来共同完成对作品内容的表现。历史上中国的艺术歌曲并不是很多,《黄河颂》、《黄河怨》都属于艺术歌曲。叶小纲这个《悲欣之歌》当然也是艺术歌曲,但实际上真正够得上艺术歌曲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很多见的。[ 2012-09-02 20:55 ]
[主持人]邵指,交响乐当中乐队和演唱者合作演艺的形式是很普遍的,您觉得它们怎么能够更好地融为一体呢?[ 2012-09-02 20:54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今天的《中国大舞台》为您带来了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龙声华韵》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我们的节目当中还特别邀请到了本场演出的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邵恩,我们刚刚听到的是由叶小纲创作的《悲欣之歌》,听到了沈洋演唱的李叔同的两首词《七月七夕》和《日夕登轮》。[ 2012-09-02 20:54 ]
[中国广播网]播放乐曲《悲欣之歌》。[ 2012-09-02 20:45 ]
[主持人]而且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可能要创作到6、7个乐章,可能要完善到半个小时。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欣赏叶小纲先生创作的这首 《悲欣之歌》。<br />[ 2012-09-02 20:45 ]
[邵恩]不是很多,但也有。舒伯特最著名的未完成交响乐是他永远不可能再完成了,我们的叶小纲还是会完成的。[ 2012-09-02 20:45 ]
[主持人]刚才叶小纲谈了一下他对这部作品创作的想法,这首 《悲欣之歌》8月29号的演出是世界首演,不过只演出了两个乐章,在接下来的欧洲巡演当中也会不断完善。邵指我很想知道,这种未完成版的交响乐这样演出的情况多吗?[ 2012-09-02 20:44 ]
[叶小纲]李叔同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小青年们很难理解他的心境。现在我的年龄适合了,艺术上更加成熟了,早一两年都不一定有这种感觉,所以这是跟人生阅历有关系的。我今天做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发自内心,这个作品不是委约作品,是我自己要写的,这其实是很不一样的,有时候让你写和你要写是两个概念,这是我要写的。[ 2012-09-02 20:44 ]
[记者]我知道这是您今年新创作的一个曲目,为什么想到今年要创作《悲欣之歌》呢?[ 2012-09-02 20:44 ]
[叶小纲]李叔同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悲欣交集》。我个人希望让李叔同那些比较有代表性、文才飞扬的诗歌长上音乐的翅膀,这个艺术歌曲不是简单的歌谣体,它是介乎于中国的传统声韵与西洋音乐之间的一种结合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首次。我觉得不应该让李叔同那些那么深刻有寓意的词只是印在书里,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这些中国文化的瑰宝再次弘扬。他有他的光,我来发他的芒。[ 2012-09-02 20:43 ]
[主持人]叶小纲先生本人也是非常看重这一部作品,也是他今年有感而发很想来创作的一部作品,我们也来听听叶小纲自己对这一部作品的创作是怎么想的?[ 2012-09-02 20:43 ]
[邵恩]完全跟别人不一样,但非常符合中国音乐的特色,符合中国音乐的风格。这首 《悲欣之歌》用的是12音旋律,但唱起来非常好听,因为12音旋律组合不好容易给人一种怪诞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叶小纲这个作品不一样,既有着非常清新的声音,有旋律的所谓意外的一些走向,同时又很中国味,很有中国的民族特点,而且唱起来非常顺口。沈洋先生也跟我议论过这个作品,说叶小纲显然是一个对声乐创作非常轻车熟路的作曲家,他写的声乐作品唱起来都很顺口,很容易学会,而且声音作为声乐的演唱,发挥非常充分,很好听而且很舒服。所以我觉得这部作品真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声乐作品,既用了一些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手法,听起来又仍然是一部很亲切的艺术歌曲,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2012-09-02 20:42 ]
[邵恩]首先,叶小纲是我的老同学,我对他本人比较了解,尤其是对他一些创作的风格特色。以前我们爱在一起开玩笑,因为叶小纲有自己的和声语言,和所有书本上的和声语言都不一样,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这种和声语言既新颖又非常适合我们中国音乐的曲调、旋律、风格非常适合,所以我们开玩笑说他叫“叶式和声”。[ 2012-09-02 20:41 ]
[主持人]刚才的节目中我们欣赏了交响诗《树之脉》与《木卡姆印象》大提琴协奏曲两首风格迥异的交响乐。接下来的这一首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悲欣之歌》。很多朋友应该对他不少的影视作品非常熟悉,如电视剧《玉观音》、电影《刮痧》、《洗澡》。这首《悲欣之歌》是叶小纲先生今年新创作的作品,是为李叔同的三首词谱的曲,也是他自己非常看重的一部作品。从彩排到最后的演出,叶小纲一直都是在现场,彩排的时候他几次上台来亲自指导,演出结束之后上台跟邵指握手,跟首席小提琴握手,跟观众来致意。这首作品因为是世界首演,邵指您也是第一次执棒,您的感受应该是最深切的,您也谈谈这部作品吧?[ 2012-09-02 20:40 ]
[片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1954年出生于天津,4岁学习钢琴,5岁学习小提琴。从8岁开始作为作曲、钢琴和打击乐演奏者参加当地乐团的演出。后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1988年,邵恩作为贝那姆基金会奖学金的首位获得者赴英国深造。多年来邵恩指挥过包括伦敦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交响乐团等三十多个乐团;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邵恩还有广泛的业余爱好,比如:烹调、室内设计、当代建筑、芭蕾和爵士,对环境问题尤为关注。[ 2012-09-02 20:39 ]
[主持人]可能有一些刚刚打开收音机的朋友对于我们今天的嘉宾邵恩先生不是太熟悉,我们通过一段片花来了解一下。[ 2012-09-02 20:38 ]
[邵恩]当然,推广和提升中国作品,繁荣中国的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是每一个音乐人的责任。中国交响乐团的办团方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这实际是由关峡团长首先提出来的,我实际上是他的粉丝。或者换句话来说,我是非常积极响应他的这种倡导的一个音乐人,我跟他的观点非常一致,所以在他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以后,我是他的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和响应者。[ 2012-09-02 20:36 ]
[主持人]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吴祖强说过,邵指是对音乐非常认真严格的,耳朵很好。另外,著名作曲家金湘也说过,邵指在国交工作期间尤其提倡演出中国作品。我们今天选择的中国当代作品的交响乐作品的荟萃,是不是也是您非常愿意去指挥的一场演出?[ 2012-09-02 20:36 ]
[邵恩]作为一个指挥,如果你去指挥交响乐队,你就要对交响乐队中所有的乐器有足够的了解。第二,你要对你指挥的作品有足够的了解,因为只有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诠释这个作品,比如选择一个合适的速度,还有对这个作品语言的掌控能力,对作品结构的控制,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实际上,指挥有时候更像一个设计师,一个作品到了指挥手里以后,他会经过思考,有一个完整的设计,使这个作品得到非常充分但是又贴切的体现,能够打动人心,使这个音乐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2012-09-02 20:34 ]
[主持人]很多听众通过微博和我们互动,有一位微博叫“广播友人”的网友想问一下邵指,作为一名演奏指挥都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2012-09-02 20:34 ]
[主持人]听众朋友,晚上好!欢迎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宇菲。从今天开始,每周日19:30--22:00《中国大舞台》都将为您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在这里您会听到音乐、戏曲、戏剧等多门类艺术形式。今天的《中国大舞台》我们为您带来了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出的《龙声华韵》--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今天和我一起坐在直播间的还有一位嘉宾,也是执棒本场演出的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邵指你好![ 2012-09-02 20:33 ]
[邵恩]我更多的是欣赏,因为当时在比较冲动的时候,有一些细部的东西听不出来,现在听录音就觉得非常愿意品味这部作品。[ 2012-09-02 20:26 ]
[主持人]我有一个问题,您在听我们节目中这些曲子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冲动想再指挥起来呢?[ 2012-09-02 20:26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今天的《中国大舞台》为您精心挑选了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出的《龙声华韵》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您现在听到的是由杨立青创作的《木卡姆印象》,已经有很多的听众朋友通过微博来和我们互动了。有一位听众“吴林菲”说,“《木卡姆印象》曲调刘畅而新颖,表现了新疆对生活热情的向往。”“绵羊的大宝”说,“这个好,一开始就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恋曲空山风雨”说,“《木卡姆印象》很好听,杨老师真的了不起,大提琴协奏曲原来也是这么的好听。”[ 2012-09-02 20:25 ]
[中国广播网]播放乐曲《木卡姆印象》。[ 2012-09-02 20:17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由杨立青先生创作的《木卡姆印象》。[ 2012-09-02 20:17 ]
[邵恩]我们有一些作曲家,可能对大提琴这个乐器研究深入的程度自己觉得没把握,因为这些作曲家写一个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自己满意,他们首先要自己觉得能够拿得出手,这是他们那个时代作曲家的特色。[ 2012-09-02 20:16 ]
[邵恩]不是,对于一个交响乐队来讲,没有一个乐器是配角,只不过大提琴作品比较难写,因为它音区比较低,演奏的技法不是很多作曲家都很熟悉。为大提琴写作品,首先要懂这个乐器,要懂这个乐器的演奏技法,这时候才有可能去充分发掘和表现这个乐器的优势。历史上,很多协奏曲作品都是由演奏家和作曲家合作完成的,比如说《草原小姐妹》琵琶协奏曲,虽然是吴祖强老师主笔,整个音乐的构思都是吴老师的,但同时刘德海先生在这个作品中也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因为对于琵琶这个乐器的演奏技法,刘德海先生更权威。贝多芬没有写大提琴协奏曲,但是他写了一个三重协奏曲;勃拉姆斯没有写大提琴协奏曲,但是他写了一个二重协奏曲,并不是这些作曲家真的不喜欢大提琴或者当时的演奏家很糟糕。[ 2012-09-02 20:16 ]
[主持人]因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好像大提琴是个配角,是这样的吗?[ 2012-09-02 20:15 ]
[邵恩]相对小提琴,钢琴是少的,但是相对某些管乐可能还算是多的。[ 2012-09-02 20:16 ]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大提琴协奏曲是比较少的,刚才陈卫平说杨老师以前都没有写过。[ 2012-09-02 20:15 ]
[陈卫平]一开始是杨老师跟我说的,因为他跟我很熟。他是一个天才大作曲家,他从来没有写过大提琴的作品,我觉得杨老师能够为我们大提琴写这么一个好的文献,是我们的荣幸。[ 2012-09-02 20:14 ]
[记者]演奏这个曲目,是杨老师找的你还是?[ 2012-09-02 20:14 ]
[陈卫平]这个作品首演的时候就是我演的,刚拿到的时候其实我也满头雾水:首先,我对木卡姆这个艺术形式不是太了解,后来我去拜访了杨老师,因为他是我们的老院长,他给了我一些当时的民间艺人的说唱。这个形式很特别,会有一个低音的拨弦乐器的伴奏,加上比较高亢、嘹亮的歌唱,合在一起,音乐的形式就很独特,会产生很独特的效果。其实杨老师这个作品里也有用到。比如说大提琴一个独奏的旋律,加上自己本身的拨弦,去营造这个效果。但杨老师也跟我说了一句,这个作品叫做《木卡姆印象》,并不是真正的木卡姆音乐的延续,而只是简单的对木卡姆音乐产生的最浅显的一个理解。他说因为木卡姆音乐太深厚,他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资格去深入诠释,所以他只是写了木卡姆对他的影响和他自己浅显的认识。我的处理上完全遵从杨老师的意愿,跟随他对音乐的线条去走,我在里面感受到更多的其实是杨老师个人的魅力。[ 2012-09-02 20:13 ]
[主持人]您讲的和声语言是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不是太懂,这个曲子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大提琴陈卫平,非常年轻、英俊又帅气,他把大提琴演绎得特别细腻、优美。在他彩排的时候,我也采访了他,我们听一听陈卫平是怎么理解这一部作品的。[ 2012-09-02 20:12 ]
[邵恩]中西结合甚至说洋为中用的过程,并不是不好,但如果不管用什么音乐素材,它还是脱离不了普通的西方传统管弦乐创作技法的部分。杨立青这个作品就很特殊,指挥这个作品,我觉得很欣慰,我们中国终于有人开始在这方面去进行探索。民族和声的探索中,我最喜欢的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为了表现匈牙利、罗马尼亚这一代山里的民间音乐,他创作了一个全新的和声体系,所谓的轴心体系,其和声语言听起来和德奥古典甚至法国印象的和声都不一样,特别符合他这个音乐素材。他要表现的口笛、萧、大洋琴音乐素材,听起来非常非常贴切。杨老师这首作品的和声语言用得很特殊,它不是传统的,但它又不是那种特别先锋派、现代的碰撞的和声,还是有和声语言在里面。和声语言和木卡姆的调式结成一个完美的结合,这方面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探索。我们应该有更广泛的思维、更广阔的眼界去探讨未来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当中的和声语言问题。[ 2012-09-02 20:10 ]
[邵恩]首先,我觉得这个曲目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特色。一是像杨老师说的,它表现的不仅仅是木卡姆的音乐,它表现的是木卡姆的精神和它的美,通过声音这样一个简单的手段体现木卡姆的美,这种美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美,这个美是超出我们狭义的音乐作品范畴的,而实际上它写的是《木卡姆印象》。印象这两个字我觉得用得非常贴切,这个作品体现了木卡姆这种美学的理念,而不仅是局限于音乐本身。第二,杨老师用的和声语言非常的特殊,因为我们过去有很多创作的作品用的都是中国民间的音乐素材,民族的音调,民间的节奏,但这些音乐素材最终创作成为一个用管弦乐来表现的作品的时候,往往是用一些传统的和声技法,或者是一些民族化了的传统的和声技法,因为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族的和声体系。我们过去所用的民族和声实际是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加以改良的一种民族化的传统和声,它基本的概念还是传统的、西方的,所以听起来就觉得是半中半西的。[ 2012-09-02 20:08 ]
[主持人]和刚才这一首《树之脉》不同,我们接下来要播放的是著名作曲家杨立青的《木卡姆印象》大提琴协奏曲。一听这个名字,就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木卡姆是穆斯林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目前我国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是最多的, 而且“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7年的时候还成为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在这首曲目当中能够听到木卡姆的元素,但杨立青也说,他试图去表现的,并非木卡姆本身,那邵指,您觉得这首曲目的特色是什么呢?[ 2012-09-02 20:07 ]
[主持人]通过我们节目,邵指提前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这个《树之脉》究竟讲的是什么。相信对于大家理解这一首乐曲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以及腾讯微博中国之声,新浪微博的CNR《中国大舞台》来和我们互动。很多朋友发来了他们的见解,我们今天还有一个互动话题,就是今天这五首曲目您更期待哪一首。也希望听众朋友继续通过微博和我们互动,您对我们的节目交响乐或者对邵恩先生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微博告诉我们,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另外中国广播网也在同步音视频直播我们今天的节目,也欢迎您能够一起来关注。[ 2012-09-02 20:06 ]
[邵恩]首先,如果我们在听音乐以前,能够得到一些语言或者文字方面的说明,通过很简单的方式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包括作曲家对这个作品寄予的希望,会有助于我们欣赏这样一种新的音乐手法、音乐语言。同时说句心里话,任何一种新的创作技法,都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过去200年以来的创作作品不是每一首都能够留下来变成经典,这需要时间的考验。探索是应该支持的,作曲家对于新的作曲技法、新的音乐语言的探索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最后是不是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能够理解,这需要时间的考验。《树之脉》这样的作品,首先,作为一个音乐人,我觉得应该支持,应该鼓励各种各样新的创作,但究竟能不能够留下来成为经典,观众能不能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喜欢到喜欢,这是需要时间的。[ 2012-09-02 20:04 ]
[主持人]刚才说到这场音乐会的第一首曲目《树之脉》,我特别想问一个问题,这种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听众们、观众们应该怎样来欣赏呢?[ 2012-09-02 20:03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今天的《中国大舞台》为您精心挑选的是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龙声华韵》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刚才我们今天特意请到的嘉宾邵恩先生为大家介绍了乐曲《树之脉》。《树之脉》意为木、石之脉络,是存在于材质中既抽象又具象的线条,确实有点听不懂。微博上有听众说《树之脉》我喜欢。还有一位“打不死龄要鸣”说,“《树之脉》好像迷路进了森林一样,有点阴森。”大家都在仔细听这首曲子,有喜欢的,也有找到其中意境的,我们也希望听众朋友继续通过微博和我们来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之声在新浪和腾讯的官方实名微博,也可以登录新浪微博CNR《中国大舞台》,写下您想跟我们说的话或者向想今天嘉宾著名的指挥家邵恩提出您的问题,我们的节目还在继续。[ 2012-09-02 19:57 ]
[邵恩]但它又不是音乐,所以现代音乐实际上有一个流派,当然不是全部,是试图在缩短乐音和噪音之间的关系,最终是由交响乐队的乐器或者人声去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但它同时又应该是悦耳的,这个时候这个乐音和噪音之间的界线就会变得很模糊。[ 2012-09-02 19:56 ]
[邵恩]它是对乐音和噪音理念的冲击,比如说非常好听的溪水的声音,非常好听的鸟鸣的声音,低声细语树叶的沙沙声,说它是噪音还是乐音?它听起来很悦耳,听起来以后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听起来很悦耳。[ 2012-09-02 19:55 ]
[邵恩]观众朋友们,在汉语的概念中,我们常常会把声音分成两类,一类叫做乐音,一类叫做噪音。乐音和噪音的界线是什么呢?这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凡是音乐的声音就是乐音,非音乐的声音就是噪音。另外一种界线是:悦耳的声音是乐音,刺耳的声音是噪音。按照这样的理念去理解《树之脉》这样一部作品,它实际上混淆了乐音和噪音之间的界线。[ 2012-09-02 19:54 ]
[中国广播网]播放乐曲《树之脉》。[ 2012-09-02 19:45 ]
[主持人]邵指的介绍先到这儿。可能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很好奇,究竟《树之脉》怎么能够把听觉的艺术和我们看到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先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我也提醒大家一下,这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可能听起来不太容易听懂,大家可以不用去听它的节奏或是它的旋律,就听一听意境。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树之脉》。[ 2012-09-02 19:43 ]
[邵恩]在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人试图把自然界的音响还原成为音乐,即它的音乐是用一种新的配曲手法,新的和声语言来再现自然界的某一些音响,比如咱们有一首著名的二胡曲《空山鸟语》试图通过鸟鸣来体现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表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澳门著名的作曲家,林乐培教授写了一首叫《昆虫世界》的民族乐团作品,利用各种乐器去描绘各种昆虫鸣叫的世界。还有一种新的技法就是想办法通过声音去表现视觉的艺术,比如德彪西通过音乐的语言去表现大海。很多所谓音画式作曲家的作品通过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手法使人们听了音乐以后就会联想到自己所看到的那幅画,每一幅画跟每一个段落音乐的乐章都是相对应的,这是一种直接通过传统的音乐语言去描绘图画的场景。《树之脉》更近一步,它试图通过听音乐去想象树木的纹理。当然《树之脉》这个作品不是唯一的,也有很多相近或者类似的作品,想把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人听到音乐以后很容易能够联想到他所要描绘的画面。[ 2012-09-02 19:42 ]
[邵恩]这个曲子为什么会这样去写?实际上它完全抛弃了传统旋律和声复调的理念,它是一个接近自然音响的作品。现在作曲技法发展到近现代,作曲家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探讨,有很多作曲家设法去创造一些新的手法,新的语言,《树之脉》这首作品就是想通过声音去描绘木材的纹理。[ 2012-09-02 19:41 ]
[邵恩]这五首曲目的创作手法非常不同,它用的音乐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它是从五个不同的侧面体现我刚才说的那一点,即音乐的时代感,音乐发展进步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所产生的一些作品、一些产物。比如第一个作品是《树之脉》,如果我们用传统理念去理解这首作品的话,和我们所习惯的音乐是大相径庭的。[ 2012-09-02 19:41 ]
[主持人]您刚刚指挥了这场演出,能不能从总体上介绍一下这五首曲目?[ 2012-09-02 19:40 ]
[邵恩]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审美观不太一样,现在的人的审美观跟50年前审美观也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脑。从历史上来看,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品,包括音乐、美术作品、建筑风格甚至是家具的风格,都是跟人们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的。我们现在去诠释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就要去学历史,而且要学德国历史,去理解在那个时期的德国人是怎么看问题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的作品跟过去的古典作品实际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晚上演出的这五首作品,都是当代的作品,它们跟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代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可能是跟100年前、200年前的作品一样,所以它不仅仅是创作手法的区别,更重要的是美学理念的区别。怎么通过交响乐队这样的固有模式去诠释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当代人的美学观点,这个非常重要。[ 2012-09-02 19:39 ]
[主持人]您觉得当代的交响乐和古典的作品会有哪些不同呢?[ 2012-09-02 19:39 ]
[邵恩]真的是很复杂。因为它是新作品。作为指挥,新作品能够给我们提供的参考实际上只有乐谱。旧的作品我们可以去参照别人的录音,去借鉴别人对作品的一些理解,但是新作品完全靠自己去诠释,所以我们需要花的精力和时间会相对多一点。但是同时,能够演出新作品,又是推动我们的音乐事业发展、我们的交响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每一个指挥家、演奏家都有这样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2-09-02 19:38 ]
[主持人]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说,指挥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其实相对轻松,但是这次的“龙声华韵” 集中展示了五首各具特色的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其中还有全球首演的一部作品——叶小纲的 《悲欣之歌》,这意味着您和乐团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排练和准备。您当时说:“不行,我现在脑子里全是乐谱,这一场比较复杂。”真的是很复杂吗——在您指挥的生涯当中?[ 2012-09-02 19:37 ]
[邵恩]是的。[ 2012-09-02 19:36 ]
[主持人]我觉得101中学乐团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能够有您给他们做指挥。我们《中国大舞台》节目也秉承着这样的使命,即传承经典文化,荟萃艺术精品奉献人民,我们也希望这些高雅的艺术能够走进大众。[ 2012-09-02 19:36 ]
[邵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爱孩子是不是?当然了。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不容易。但是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他每天都在爱别人的孩子。作为一个音乐家,我希望我们的音乐后继有人,我希望我们的观众后继有人,那么,培养青年一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甚至比我们目前所做的演出的排练和创作工作更重要,因为我们国家是指望这些青年人来传承我们的未来的。我是在北京101中学担任他们学生乐团的指挥。我觉得到一个中学去指挥乐团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越是有名的指挥越应该做这样的事情,对年轻人的培养的重要性几乎超过了一切其他的事情。[ 2012-09-02 19:35 ]
[主持人]邵指平时非常忙,昨天晚上在深圳指挥一场音乐会,今天早上才坐飞机回到北京,下午又去北京一所中学去指挥他们的乐队表演,晚上马不停蹄地来参加我们《中国大舞台》节目。您作为一个著名的指挥家,为什么会去给一个中学的乐团做指挥呢?[ 2012-09-02 19:35 ]
[主持人]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交响乐或对邵恩先生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中国之声或@CNR中国大舞台告诉我们,我们会关注您的每一条留言。[ 2012-09-02 19:34 ]
[主持人]邵指常年是旅居国外,而且要经常指挥世界各地乐团的演出,今天我们第一期《中国大舞台》能够走进直播间与听众共赏经典真的很不容易,也再次欢迎邵指。[ 2012-09-02 19:34 ]
[片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1954年出生于天津,4岁学习钢琴,5岁学习小提琴。从8岁开始作为作曲、钢琴和打击乐演奏者参加当地乐团的演出。后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1988年,邵恩作为贝那姆基金会奖学金的首位获得者赴英国深造。多年来邵恩指挥过包括伦敦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交响乐团等三十多个乐团;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邵恩还有广泛的业余爱好,比如:烹调、室内设计、当代建筑、芭蕾和爵士,对环境问题尤为关注。[ 2012-09-02 19:33 ]
[主持人]可能有些听众朋友对邵恩还不太熟悉,我们就通过一段片花来了解一下邵指。[ 2012-09-02 19:32 ]
[邵恩]你好![ 2012-09-02 19:31 ]
[主持人]《中国大舞台》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就在几天前,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荟萃《龙声华韵》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精彩上演,今晚我们将和全国听众一起分享音乐会的盛况。今天和我一起坐在直播间的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也是执棒本场演出的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邵指,您好![ 2012-09-02 19:30 ]
[主持人]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您全新奉献的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宇菲。从今天开始,每周日19:30-22:00《中国大舞台》都将为您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在这里您会听到音乐、戏曲、戏剧等多门类艺术形式。[ 2012-09-02 19:30 ]
[中国广播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发展工程重要内容,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今晚亮相中国之声,播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当代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龙声华韵》,著名指挥家邵恩将做客直播间与各位听众共赏经典。中广网19:30将进行图文音视频直播,欢迎关注![ 2012-09-02 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