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直播摘要 > 正文

邵恩:《树之脉》抛弃传统理念 通过声音描绘木材的纹理
2012-09-02 20: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 9月2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化发展工程重要内容,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亮相中国之声,播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当代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龙声华韵》,著名指挥家邵恩做客直播间与听众共赏经典。邵恩分享了他对安承弼创作的交响诗《树之脉》的解读。

  邵恩表示,这五首曲目的创作手法非常不同,它用的音乐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它是从五个不同的侧面体现我刚才说的那一点,即音乐的时代感,音乐发展进步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所产生的一些作品、一些产物。比如第一个作品是《树之脉》,如果我们用传统理念去理解这首作品的话,和我们所习惯的音乐是大相径庭的。

  这个曲子完全抛弃了传统旋律和声复调的理念,它是一个接近自然音响的作品。现在作曲技法发展到近现代,作曲家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探讨,有很多作曲家设法去创造一些新的手法,新的语言,《树之脉》这首作品就是想通过声音去描绘木材的纹理。

  在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人试图把自然界的音响还原成为音乐,即它的音乐是用一种新的配曲手法,新的和声语言来再现自然界的某一些音响,比如咱们有一首著名的二胡曲《空山鸟语》试图通过鸟鸣来体现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表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澳门著名的作曲家,林乐培教授写了一首叫《昆虫世界》的民族乐团作品,利用各种乐器去描绘各种昆虫鸣叫的世界。还有一种新的技法就是想办法通过声音去表现视觉的艺术,比如德彪西通过音乐的语言去表现大海。很多所谓音画式作曲家的作品通过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手法使人们听了音乐以后就会联想到自己所看到的那幅画,每一幅画跟每一个段落音乐的乐章都是相对应的,这是一种直接通过传统的音乐语言去描绘图画的场景。《树之脉》更近一步,它试图通过听音乐去想象树木的纹理。当然《树之脉》这个作品不是唯一的,也有很多相近或者类似的作品,想把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人听到音乐以后很容易能够联想到他所要描绘的画面。

  新闻背景:安承弼

  安承弼(1967—   )著名作曲家。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1980年,他在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工作;1990年9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专攻作曲;1994年,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贝提敏教授的推荐,进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院作曲系高级班学习。1993年,他所作室内乐《明悟》,在“国际奥林匹亚音乐作品比赛”上,获得二等奖;1997年,他所创作交响曲《RESSAC》,在“意大利智诺孔得利国际交响乐作品比赛”上,获三等奖;1990年,创作并发表了《交响序曲》;1995年,创作并发表了《浓雾》;1996年,创作并发表了《雪光》。1966年,在世界六大青年作曲家选拔时,《交响序曲》、《浓雾》被入选,并当选为世界六大青年作曲家之一。因而,在美洲20多家新闻媒体上报导了安承弼,并介绍作品的风格,被誉为“2000年代的莫扎特”。为此,法国政府奖励他世界艺术人才公寓。

责编:朱虹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