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中国大舞台到这里要告一段落了,代表本期节目的监制、编辑导播感谢您两个半小时的陪伴,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 2015-08-09 22:00 ]
[央广网]《春晓》[ 2015-08-09 21:55 ]
[主持人]我们的传统音乐作品真实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色彩、社会风貌以及音乐特点,应该得到完整的记载和保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发扬光大。二胡真的是叙事性非常强的一个乐器,那我们也非常感谢刘天华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为我们改良了二胡,为我们将二胡更加科学和标准化地继承和发扬了下来。说起来我们有着悠久的文明史,音乐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外来音乐形式被我们的音乐文化吸收融合的事实,这是我们民族文化气魄宏大的一个体现,但是在刘天华先生的那个年代,我们的音乐文化暴露出了一些弱点,也受到西方音乐的挑战,尽管它并非弱不禁风,但是确实有一种被同化甚至被击败的危险,而正是刘天华先生的创新形式,使我们的民族音乐的民族性得以巩固,后来者在其精神的鼓舞下,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使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领域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那我们今天欣赏了很多刘天华先生的作品,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在今天不断的给我们作解读分享的邓建栋先生自己创作的这首《春晓》,也算是向先人致敬。[ 2015-08-09 21:54 ]
[邓建栋]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一会儿大家听听看,就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因为阿炳这个人,他的性格是挺直,挺刚的那种,他对当时社会当中的一些不满的东西,他也会通过他的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每天对会弹着琵琶,或者用二胡在说新闻,特别是当时日本人占领了那边之后,他就会通过他的这种形式来骂日本人,或者是有些对社会的不满,他都会通过它的手上的这个乐器,这种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其实他有很多的这个正义的、很正气的举动。当然人无完人,他也有人性的弱点,我觉得这个都是来对于这个艺术家,对于一个作品来说,我以为不要太多地给予他的一个政治的标签来对待这个艺术家和作品,还是纯粹的,就是一个艺术作品。
[ 2015-08-09 21:52 ]
[刘雨菲]可能听完您的介绍,大家对《二泉映月》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 2015-08-09 21:51 ]
[邓建栋]说到《二泉映月》那么大家应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肯定大家都有所印象,而且大家都喜欢这个作品,而且这个作品不仅咱们中国人喜欢,因为我带着这个作品也到了世界各地去演出,大家都非常的喜欢。作为作者华彦钧也是大家称他是阿炳,他的小名叫阿炳,作为阿炳的同乡,我想从演奏、理解和一种生活可能也着共同之处。因为阿炳这个民间音乐家,他说学习的,涉猎的乐器很多,他小的时候在当地就非常有名,各种乐器都会,弦、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吹管乐样样都行。在当地很有名气,而且他也很善于学习,对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很多都很精通,所以基于有这些的经历,他才会有这么多的素材,而且他有很高的音乐的天赋,所以才成就了他的几部传世之作,特别是这个《二泉映月》,而且真正是说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这个中国音乐作品《二泉映月》算是比较早的一部作品之一,所以他对这个外国了解咱们中国的音乐也起一个很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我可能有一些,跟阿炳有共同的一些经历,因为我也学过戏曲、戏曲音乐、戏曲伴奏,但是我对这个江南的民间音乐也是非常喜爱,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这种影响,所以在演奏这个作品的时候,可能更加能够接近于阿炳的这种语言。同时对于阿炳他的一些身世、他的一种生活的对于的,对于美好生活,因为他瞎了以后,后期这个作品才创作出来,所以透过他的这个音乐可以感受到他对光明,对美好生活,对他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憧憬。大家不要误认为《二泉映月》完全是悲的、凄惨的、苦的,我认为不完全局限于这个部分,当然他有,因为这个阿炳最后是作为一个民间艺人,沦落到街头,他是靠卖艺而生,他当然受了很多的苦,甚至被欺负,这个都是存在的。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对他的未来的一种向往,憧憬,包括对他这个盲人对光明的追求,在这个作品中都包含的,我觉得他是一个综合体,它不仅仅表达的就是一种悲,就是一种苦,所以基本上就是我们在欣赏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定位可以有点调整。现在很多影视当中也是,只要一是苦的、悲的,就是二胡出来的就是《二泉映月》,其实可能并不符合这个作品的本身,也并不一定符合阿炳创作的他的意图。
[ 2015-08-09 21:47 ]
[刘雨菲]在说说说这个《二泉映月》其实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二胡名曲,业界也非常认可您来演奏的这个版本,也给我们做个介绍。[ 2015-08-09 21:46 ]
[主持人]前面我也说到了二胡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乐器,它创作出的这种悲怆低哑的旋律撼动人心,实际上它为什么能够如此撼动人心呢,而且一说到二胡大家就会想到《二泉映月》、想到华彦钧阿炳,那么邓建栋这位演奏者本人对《二泉映月》又是怎么理解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2015-08-09 21:45 ]
[央广网]《二泉映月》[ 2015-08-09 21:38 ]
[主持人]今天虽然是为大家送出的《光明行》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海内外音乐会,但是在前面的节目当中大家也听到了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对很多作品的点评以及对刘天华本人的一个艺术成就的一种解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首由邓建栋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
[ 2015-08-09 21:37 ]
[央广网]《天籁华吟》[ 2015-08-09 21:25 ]
[主持人]北京时间21:24分,听众朋友们,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我们今天为大家送出的是《光明行》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专场音乐会,刚刚我们分享到的并不是刘天华先生的作品,应该说是刘天华先生的作品,但是经过了改编的刘天华先生的作品,是由李滨扬先生根据刘天华先生的独奏的曲目《改进操》来进行的一个改编,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能够接受,接下来想请大家欣赏《天籁华吟》这个乐曲是关乃忠先生为2015年纪念刘天华诞辰120周年的系列活动而创作的。采用了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经典作品《良宵》、《光明行》、《虚籁》、《病中吟》中的一些素材,经重新演绎发展而成,意在表达刘天华的音乐不仅活在当下,不断给后人以滋养,并且影响了几代人的二胡创作和演奏,成为二胡艺术的传统经典和源泉,而后人更加可以在新的时代,在二胡创作和表演中,不断创造新的作品、新的语言来表达新的时代精神和美学意韵的意愿。话不多说,分享《天籁华吟》。
[ 2015-08-09 21:24 ]
[央广网]《改进操》[ 2015-08-09 21:13 ]
[主持人]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琵琶与乐队《改进操》,同样是由刘天华先生作曲,这是刘天华先生为纪念国乐改进社成立而作的一首独奏曲,创作于1927年12月。乐曲以模拟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技法与古朴的音色,并且结合行进与模拟军鼓的节奏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立社的喜悦和对振兴国乐的信心与期望。本次演绎的琵琶与民族管弦乐《改进操》,是为纪念刘天华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音乐会委约的作品,作曲家李滨扬先生在充分保持和尊重刘天华先生原作的基本风貌和精髓的原则下,将民族管弦乐队与琵琶独奏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不影响原曲韵味而又能更好与乐队结合的条件下适当的对独奏部分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发展,使之成为一部既能充分体现刘先生原作的精神境界又赋有当今时代气质的作品。一起来分享《改进操》。[ 2015-08-09 21:12 ]
[央广网]《乡思情韵》[ 2015-08-09 21:03 ]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欢迎继续收听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今天为大家奉献的是《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诞辰120周年专场音乐会,此前已经分享了很多刘天华先生的作品,那么音乐会也是渐入佳境,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欣赏的是向刘天华先生致敬的作品,由朱昌耀作曲,叫做《乡思情韵》,乐曲为【引子】【盼归】【欢聚】【向往】等段落,以委婉的旋律和富有特色的音调,表达了海峡两岸亲人不尽的乡愁、不尽的思念,以及期盼团圆的殷切之情。我们来分享二胡与乐队《乡思情韵》。
[ 2015-08-09 21:02 ]
[央广网]《良宵》
[ 2015-08-09 20:49 ]
[邓建栋]另外一个就是这个王甫建先生根据刘天华先生《良宵》改编的一个民族管弦乐,它不是独奏版的,过去是独奏版的,他尽情的改编,改编成一个乐队的版本,也非常美,配戏也配的精致,听了以后感觉就像是这个《良宵》,原来叫《除夕小唱》,就在这个除夕夜天华先生跟家人跟一些亲朋好友在一起非常愉快的聊天,是那样的一种情景。非常愉快,非常温馨,就正像是在家里面除夕之夜,大家吃年夜饭,非常高兴、非常开心的这种情景,就是这种作品整个在刘天华的作品当中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一个小曲子,全曲如果没有反复的话大概也就2、3分钟,很简单。但是它是一个即兴的一个创作,但是它是个即兴的一个创造,当然也有特点,非常美,非常好听,所以这个改编王甫建先生还是非常荣幸,而且整个的演出、整个的呈现还是基本表达了原作的基本的意思,同时因为是民族管弦乐,它比单一的一把二胡更加丰富,色彩上、它的和声上,它的配置上多少很有新意,这个作品还是给了我一个很深的印象。
[ 2015-08-09 20:48 ]
[主持人]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的是由刘天华作曲、王甫建改编民族管弦乐《良宵》这个曲子又名《除夕小唱》。它是通过轻盈含蓄、洒脱自如的旋律以及清新、明快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曲作者在除夕夜与友人欢谈守岁、共度良宵的喜悦心情。欣赏之前我们还是听一下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对这首作品的看法。
[ 2015-08-09 20:47 ]
[央广网]《病中吟--人生何适》。[ 2015-08-09 20:35 ]
[主持人]北京时间20点34分,听众朋友们欢迎继续收听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今天为大家奉献的是《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专场音乐会,继续为大家送出先生的作品,马上为大家送出的二胡与乐队,《病中吟》由刘天华作曲 陈思昂改编这个乐曲是根据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独奏曲改编和创作而成的二胡和乐队合作完成的一个作品,采用了其委婉如诉的主题旋律和彷徨深情的音乐情绪。人生何适正是《病中吟》这部作品的音乐主旨,是一个人在茫茫黑夜走投无路,不知何去何从,逆境中挣扎前行的内心呼喊与感叹。"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人生随处都会遇到艰难困苦,只有仰赖胸怀宽广,方能包容万物,豁达的面对困难,笑看云开日出。我们来分享于红梅演奏这个一首《病中吟》。[ 2015-08-09 20:34 ]
[主持人]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讲西方音乐理念融合进中国古典乐器中,改良了大量古典音乐,他反对音乐称为贵族们的玩具,积极推广国乐,使之能够流入寻常百姓家,8月9号19点30分到22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为您奉献,“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致敬一代宗师,共享经典国乐。[ 2015-08-09 20:45 ]
[央广网]《空山鸟语》。[ 2015-08-09 20:20 ]
[主持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这是取自于唐王维的诗句,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的就是刘天华作曲的二胡独奏《空山鸟语》,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在这个曲目当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2015-08-09 20:18 ]
[央广网]《烛影摇红》。[ 2015-08-09 20:10 ]
[主持人]听众朋友,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我是杨昶,今天为大家分享《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我们刚才分享到了经过后人改编的刘天华先生的《月夜》,那接下来为我们送出的民族管弦《烛影摇红》,同样也是由徐昌俊进行改编,这个乐曲也是刘天华先生十大二胡名曲之一。面对大师的原作,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敬意。仔细研究了之后才发现大师的高明真的是完美,严谨,滴水不漏。对于经典作品的改编和创作是一次挑战,那么究竟改的怎么样呢?大家来评断一下。
[ 2015-08-09 20:10 ]
[邓建栋]时间并不是很长,差不多也就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个当中对二胡演奏的技术来看,也并不是很简单的。我还需要练,因为这个难度还是挺大的,所以从创作到演奏、练习大概是两个月的时间。[ 2015-08-09 20:09 ]
[刘雨菲]那您从这个再创作到走上这个舞台这个《月夜》用了多长时间?[ 2015-08-09 20:09 ]
[邓健栋]这场音乐会是中央民族乐团他们策划举办的,再这个之前,乐团的团长席强先生专门给我给我打电话,他们准备搞这场音乐会,同时邀请我参加。还想了他们这场总体音乐会的理念,除了继承刘天华的原作之外,他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些创新,那就是说创新的部分,所以我们在后来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和著名的这个作曲家、指挥家梁智明先生我们共同对《月夜》进行了改编,我们所有的改编都没有脱离出去刘天华原来的创作,我们把他原来的《月夜》完整的奏了一遍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展开,一些发展,我们所使用的素材都是原来一些原有的主题,我们把它打碎了,从这个调性上面,从这个速度上面进行了一些这个重新的一些创作,同时这个当中我还运用了一些刘天华家乡的也是我家乡的一些元素,比如说用了一些江南丝竹和江南的一些戏曲音乐当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和刘天华《月夜》把它加在一块,效果非常好,而且还应用了一些现代音乐当中的一些比较复杂的一些节奏,比较复杂的一些转换,这样的话色彩也非常好,最后我们在把《月夜》的主体部分,用这个辉煌的、宏大的宽广的这样一个在线的主题,最后又回到了一个月夜非常安静,非常恬静的一个结束。所以这个我们的一开始我们在商量的时候,就是统一的一个就是所有的我们需要创新展开的都是应该建立在刘天华先生这个《月夜》的它的元素的基础上,不会脱掉不会完全的偏离,所以从演出现场,以及演出过后的评论,对这个曲子,我们的改编也给了比较高的评价,我们看了好几篇记者观看之后的文章,专门提到的就是这个整场音乐会当中这个《月夜》他们认为是是比较出彩的,也是比较成功的,所以我想这也基本上能完成了中央民族乐团,特别是席强团长对这场音乐会他们的一些创意,我想这个答卷我想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2015-08-09 20:07 ]
[刘雨菲]那我们在说回到这一场音乐会,您到这一音乐会演奏的是《月夜》并且也参与了重新的改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首《月夜》吗?[ 2015-08-09 20:07 ]
[主持人]大家可以听得出来,在这曲《月夜》当中,既兼顾了民族风格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扩展了二胡的演奏的技巧,所以听起来非常的过瘾,当然我的点评非常的粗浅,我们还是听一下二胡演奏家邓健栋先生对这个的点评吧。[ 2015-08-09 20:07 ]
[央广网]《月夜》。[ 2015-08-09 20:01 ]
[主持人]北京时间的20点01分,听众朋友们,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今天为我们送出《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前半个小时我们分享了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和《闲居吟》,非常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我们也了解了刘天华先生在音乐史的上的地基以及他的主要成就,那接下来继续为大家分享来自刘天华先生的作品。接下来为我们送出的这首曲目是二胡与乐队《月夜》由刘天华作曲杨春林、邓建栋改编,这受作品的前奏是由前奏由淡入浓,然后引入二胡,并对原曲进行些微扩张。在原曲结尾部分加入了一个快板的展开部,利用原曲的音乐主题和动机在不同的调性上和不同的乐器上对乐曲进行了扩展,,二胡回归月夜美景,一起来分享这样隽永的意境。 [ 2015-08-09 20:01 ]
[主持人]刘天华先生的作品至今仍然是海内外二胡甚至是琵琶教学的必修曲目和演奏家们经常会上演的艺术珍品,他为我国的音乐保护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他将二胡的音域扩展到5个位3个八度,并且借鉴了二胡、琵琶、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法,对二胡演奏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他使用国际标准音高为二胡定弦,他创作的42首二胡练习曲,使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有一个由深入浅的一个训练系统,他使二胡的演奏和教训从民间状态走上了近代专业化、科学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道路,为国家高等学府的二胡专业教学体系建立,为我们近现代二胡创作与演奏奠定了基础,他的学生中有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储师竹、蒋风之、陈振铎、刘北茂和著名琵琶演奏家曹安和等。他是一位杰出的二胡大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的民族音乐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民族音乐改革的先驱、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者。中国之声正在为您直播,今天我们中国大舞台为大家送上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千万不要走开,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依旧会有非常精彩的二胡曲为大家送出。[ 2015-08-09 19:58 ]
[邓建栋]对,确实你看这个定位也是中国音乐界长期以来对刘天华的结论性的定位,今年正好是这个刘天华先生诞辰120周年,所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这个纪念刘天华诞辰了很多的纪念活动,那么在国家大剧院也进行了一次纪念刘天华的一场音乐会。说到刘天华先生,除了你刚才说的,刘天华是我国现代民乐的奠基人、开拓者是民族音乐的作曲家、按演奏家和教育家,那么我想从二胡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把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引起了高等的艺术殿堂,设立了二胡专业,那么说到二胡过去在刘天华先生之前主要在戏曲的音乐当中作为伴奏乐曲出现,而且有很多都不很规范他的定弦,他的形质各个方面都是各地不同。那么刘天华第一个把这个二胡,民间的乐器,引进到高等艺术学府,当时是北京大学的课堂,而且他编写了最早的二胡的教本,因为过去都在戏曲这方面没有专门为二胡创作的一些练习曲,一些独奏曲那么是刘天华先生设立的这个二胡专业之后,也是编写了最早的这个二胡教本,并且创立了民族的器乐教学的体系和刘天华二胡学派,这个很重要,并且创造二胡十大名曲,我们现在都知道的第一首《病中吟》后面还有《空山鸟语》、《良宵》、《月夜》、《闲居吟》、《烛影摇红》等等一系列的这个二胡十大名曲,还有他创作的这个和编写了47首二胡的练习曲,这个都是应该说是里程碑式的。因为过去没有二胡的独奏曲,就是从刘天华开始,才有专门给二胡创作的独奏去,第一首就是《病中吟》同时他还筹建了这个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坚持改进国乐的远大抱负这个也很了不起,当时在五四运动前后,那个时候文化思想也比较大,有的是完全西化的,也有的是完全传统的,这个当时情况也比较复杂,刘天华先生他是坚持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个对于现代的音乐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他还致力于二胡本身这个乐器的研制和改革,设计了新规格二胡,并对二胡的尺寸、工艺进行了改进和规范,这个就是因为刘天华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学过小提琴,他和俄罗斯的一个小提琴家学的很好,同时他还会别的一些西洋的乐器,所以他对二胡的这个本身乐器他也借鉴着西洋乐器的一些发音,包括乐器本身的一系列这个共鸣箱以及他的定弦等等方面。包括弦也是,过去都是这个丝弦,后来有了钢丝弦,这个都是借鉴小提琴的,包括二胡的定弦也都是小提琴中间的两根弦,这都是借鉴小提琴的一些原理,以及它的一些跟二胡有关的,使得二胡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上迈进了历史的一步,这个是我对他的一个,我认为的一个评价,他是历史性的,因为在过去没有过。可以说中国现在二胡的历史,应该是从刘天华先生开始的,他是第一位里程碑式的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所以我认为这个应该大力的弘扬,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 2015-08-09 19:51 ]
[刘雨菲]今天我们这期中国大舞台为大家播出的是纪念刘天华先生诞辰120周年的一个音乐会,那我们知道刘天华先生他被誉为民族改革音乐的先驱,也是中国现代民族民音乐的奠基者,那为什么会这样评价他呢?
[ 2015-08-09 19:51 ]
[邓建栋]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2015-08-09 19:51 ]
[刘雨菲]邓老师您好![ 2015-08-09 19:51 ]
[主持人]北京时间的19:50分,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今天为大家奉献的是《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周年音乐会”。刘天华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江苏江阴人。青年时期向周少梅学习过二胡、琵琶。早年在江阴、常州、无锡等地任中、小学教师。1922年起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等院校任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在广泛学习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作曲法,那今天我们将听到他的一系列经典的作品。其实说到刘天华先生,二胡演奏家邓健栋比较有发言权。我们来听一下我的同事对邓健栋的采访。[ 2015-08-09 19:50 ]
[主持人]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讲西方音乐理念融合进中国古典乐器中,改良了大量古典音乐,他反对音乐称为贵族们的玩具,积极推广国乐,使之能够流入寻常百姓家,8月9号19点30分到22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大舞台,为您奉献,“纪念民族音乐家杨天华诞辰12周年音乐会”致敬一代宗师,共享经典国乐。[ 2015-08-09 19:45 ]
[央广网] 《闲居吟》。[ 2015-08-09 19:40 ]
[主持人]这样的一个评价,对于刘天华先生应该来说比较中肯的,我们接下来继续分享本场音乐会当中的作品,那么稍候我们再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刘天华先生的生平,我们接下来继续分享本场音乐会当中的作品,为大家送出的弦乐合奏,《闲居吟》这首乐曲同样是刘天华先生的名作创作于1928年,音乐恬淡静谧,一股悠绵之书卷气铺面而来,而这个作品的改编,作者是由杨青来进行改编的,他运用的民族拉弦乐队作为艺术载体,通过不同的拉弦乐音色和音质的多层次对比,音曲之间多线条的交织和融合,乐队之间音响空间的传递与变化,以及打击乐器玲珑剔透的染色,展开思绪的寻踪,会意的击传,隔空的对话,以此来向刘天华先生致敬。一起来分享《闲居吟》。[ 2015-08-09 19:39 ]
[邓建栋]这场音乐当中我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彭修文先生根据杨天华《光明行》作品改编的,非常有气势,特别是那种反映一种民族气节的而且我们知道他就是很振奋,就像是有到了五四时期学生运动,向往追求光明这样的一种作品,他表达的这个立意。这样的作品表达的立意,在刘天华先生的这个改编曲当中彭修文的这个版本,应该说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个改编已经很多年了,这个现在很多的乐团演奏也都是演奏这个彭修文先生改编的这个《光明行》的版本,非常气势,一种让人心心潮澎湃,非常激励大家投身、投入的这种革命的一种潮流当中,就像是你生命其实就在五四时期,那种大家手挽着手进行游行的那种,反正是对理想、对光明的一种追求,这个作品在音乐会当中放在第一首,我认为还是基本上表现出刘天华先生的那种进步性,对于当时的这种社会,对于中华民族的一个走向,他的一种态度,我觉得这个影响很深。[ 2015-08-09 20:38 ]
[主持人]民族管弦乐《光明行》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而曲作者刘天华创作此曲的时候曾经说过,因为外国人都为我国的音乐萎靡不振,故作词曲以证。我们今天分享到的是《光明行》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诞辰120周年专场音乐会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是近现代史上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作出重要历史性贡献的人物,也是全球华人公认的中华传统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2015年,是刘天华诞辰120周年,为纪念刘天华先生,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增进海内外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民族乐团、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主办,由中央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台湾中华国乐团和香港竹韵小集中乐团承办、演出的《海内外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诞辰120周年<光明行>音乐会》——真的是汇集了“两岸四地”民族音乐交流巡演。说到我们刚刚分享到的《光明行》,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是这样看待的。[ 2015-08-09 19:38 ]
[央广网]《光明行》。[ 2015-08-09 19:31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我是主持人杨昶。听到这样的一段旋律,大家会知道这是由二胡演奏出来的,二胡是一种神奇的乐器,我越来越这样认为。它简朴、粗糙,如朴实的泥土,然而她奏出的悲怆低哑的旋律越如此撼人心灵。二胡是从西北少数民族传过来的,却深深的扎根在中国的底层,诗人们吟咏玉笛、箜篌、琵琶,但是没有过二胡,因为它太民间化了,永远没有钢琴、小提琴的贵族气质,它似乎永远属于每一个普通的你我。我们今天就想请您欣赏一系列经典的二胡曲。而我们今晚的主角,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将西方音乐的理念融合进中国古典乐器中,改良了大量的古典音乐。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积极推广国乐,使之能够流入寻常百姓家。今晚的中国大舞台 为您奉献“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诞辰120周年音乐会”。致敬一代宗师,共享经典国乐。话不多说,节目开篇我们送出音乐会的同名点题的曲目《光明行》。[ 2015-08-09 1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