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晚安。 [ 2015-12-13 21:30 ]
[张健]谢谢大家,祝大家晚安。 [ 2015-12-13 21:20 ]
[冯俐]好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们一起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在今天。 [ 2015-12-13 21:20 ]
[主持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片浪花,一儿郎。时间原因我们这部戏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也再次感谢两位嘉宾,一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中华士兵编剧冯俐老师,再有中国话剧制作人张健做客我们的节目。节目的最后,也代表我们的导播出版会,还有我们的节目监制(李伟)(王莹),感谢大家的收听,更多的音视频内容请登陆央广网和央广手机台,也再次感谢两位,请跟我们的听众朋友说声再见。 [ 2015-12-13 21:20 ]
[冯俐]没错非常准确,我看到他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很感动,我觉得他是抓的非常准。 [ 2015-12-13 21:20 ]
[主持人]其实我想当时查导说过一句话,他说中华士兵不仅是在塑造缅怀抗战先烈,同时也是我们与父辈的一次彼此的寻觅认同,是两个世纪中国人的一次相见相识,是几千年,中国人精神的一次亲近、融汇。 [ 2015-12-13 21:20 ]
[冯俐]一个是第三幕在倒数第四天,到赴死的时候,倒数第三天了,上战场之前,实际上第三天他是解决了基本的戏剧矛盾,就是在忠和孝之间选择了忠,在其家乡父老的血脉和士兵的生命面前,选择了生命的尊严。这是在所有人的内心的纠结矛盾中,共同的一个选择。 [ 2015-12-13 21:20 ]
[主持人]这是第三幕。(轮生),看到我们的时间已经到我们节目的尾声了,太有特别精彩的第四幕,我们没有办法再给大家去分享了,第四幕就是赴死,等于说两个时空是不是可以说回到了一个… [ 2015-12-13 21:20 ]
[冯俐]对,副官。这时候中日军官介入了这场对话。他就质问(副斯卡)。这就是日本人,这时候他第一次摘下白手套,露出了被烧的焦黑的双手。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戴白手套那位。 [ 2015-12-13 21:15 ]
[冯俐]对,他的儿子。说话的士兵是那个受伤的坐轮椅的团长的儿子。儿子这时候告诉总司令他的爸爸自己扑进了黄河,然后把这封信交给了司令,司令读信的时候这位英雄的英灵出现在舞台上。英灵消失了。说话的就你刚才说的。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就是坐着轮椅来的那个? [ 2015-12-13 21:15 ]
[冯俐]实际上是在讨论忠与孝,生与死,最后进入到生命和尊严的这样的一种不同话题、递进话题的探讨。这是一个意外的声音在出现了。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这环叫(论生)是吧。 [ 2015-12-13 21:15 ]
[冯俐]正式揭开了。总司令让这个孩子讲讲他们家的家世现在开始。等于刚才是儿子再跟总司令再讲这段家世,然后现在等于是旅长本身也在开始说话。等于是旅长这翻话说服了所有军官,除了总司令没有表态,所有军官都赞同想要留下这些新兵娃娃。 [ 2015-12-13 21:20 ]
[主持人]现在是他们的父子关系正式? [ 2015-12-13 21:15 ]
[冯俐]这一幕可能是里面最有思辨色彩的一幕。我们的题目叫做(论生)。它实际上的情境就是说马上在要上战场之前,这个(苏文久)忽然撞钟,跑到司令部,集团军司令部要求新兵能不能晚一点,能不能不上阵,要保住这些独生娃娃,然后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的争论和一系列大家的思考。这时候等于说(宋九严)进来了,他的要求受到了所有长官的斥责和反对。然后这个时候他的手下(井团长)带着他的儿子(宋长安)和(田文起)的儿子(田奉先)两个人跑来请战,找他请战。儿子说现在尽忠比尽孝更重要,前面我讲过他们家十三代单传。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第三幕了。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这是第三幕。这刚才是第二幕。[ 2015-12-13 21:15 ]
[冯俐]是,离别可能表现的是不同深情的表现吧。这就是前面那一个带着棺材的送唯一的孙子来当兵的何老奶奶上场。这何老太太在台上演的是佘太君在祭奠自己的50岁寿辰却已经战死沙场孙子,然后现在她从舞台上走下来,走到了黄河边上,把杯中的酒撒在地上祭奠她的子孙,然后面对着唯一的孙子。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这一部分主要是离别我们往前大概走一个部分,因为后面有一场离别应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戏。 [ 2015-12-13 21:15 ]
[冯俐]先拜堂后恋爱的。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圆房。 [ 2015-12-13 21:15 ]
[冯俐]对,忘情。(如空)和(繁花)终于圆房了。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跳戏了是吧。 [ 2015-12-13 21:15 ]
[冯俐]环环,新媳妇。到台上,进入另外一对年轻人的故事。这里面只有穆桂英是一整套的崭新的行头,其他人都是代用的,就像民间自己唱(自乐班子)似的,只有穆桂英是浓妆全套的行头出现的。这个时候在转身之间灯光变了,那就进入了两个人的心理空间,描述了一段心灵对话。这又跳回到戏曲的人物关系里。 [ 2015-12-13 21:15 ]
[冯俐]这是少爷和他的没有圆房的妻子。 [ 2015-12-13 21:15 ]
[主持人]调度非常的巧妙。 [ 2015-12-13 21:15 ]
[冯俐]对,这是他离了婚的,实际上跟没结过婚一样的妻子。应该是(保长)唱的,他是戏曲演员,后来上的这个(柳蛾)也是戏曲演员,唱的非常好,唱的这段是穆桂英里面的。将先行则打四十大板。这时穆桂英追着这个(杨中宝)跑到了台后,所有的士兵也跟着跑到台后,整个舞台用的活极了。 [ 2015-12-13 21:10 ]
[主持人]说话的这已经是旅长的儿子(宋长安)了。 [ 2015-12-13 21:10 ]
[冯俐]对,但是会有所怀疑和感觉。 [ 2015-12-13 21:10 ]
[主持人]大家不知道这是一对父子哈。 [ 2015-12-13 21:10 ]
[冯俐]不怕死,不怕死,舍得命,舍得命,大家都是这样回答的。你为国家不怕死,舍得命,我将我儿舍就舍了,这句话其实也是当年的三秦父老对这些子弟兵的心声吧,回到台下了,旅长的妻子出现了。现在这对父子关系还是被隐藏着的,被这个旅长隐藏着的。 [ 2015-12-13 21:06 ]
[主持人]这个呼应很有意思? [ 2015-12-13 21:05 ]
[主持人]回到戏台上。此时的黑大哥就以大郎在自取了。 [ 2015-12-13 21:05 ]
[冯俐]前面不也有嘛,土匪说你带白手套有什么? [ 2015-12-13 21:05 ]
[主持人]是,因为知道后面的故事。 [ 2015-12-13 21:05 ]
[冯俐]都带白手套。你特别敏感? [ 2015-12-13 21:05 ]
[主持人]这是一个细节? [ 2015-12-13 21:05 ]
[冯俐]是的,戏中戏。哎声叹息,舞台上的光暗了,舞台下的局部亮起来,这是一对母子的告别,就是伤残军人(田文启)的妻子和他的儿子(田奉鲜)。这个时候旅长一直在默默看着他身边的这些战士和亲人的告别。这是旅长的副官和旅长的儿子(宋长安)。 [ 2015-12-13 21:05 ]
[主持人]其实这也算一段戏中戏了是吧? [ 2015-12-13 21:05 ]
[冯俐]也可能有一点爱好,但是开始打的肯定不成样子,后来打的这么好。我们的冷娃无所不能。这是一个乡间的小舞台,旁边是垂杨柳。因为在陕西,在关中地区有桥对吧,过去这个地方是一个离别的地方,(灞桥折柳,未成昭仪),然后旁边是河塘,河塘月色,在没有战火我们的土地上是这么的美好,可是战争打破了这一切、打碎了这一切。这是个转场,这个转场过程中它一切都是在流动中的。(保长)在台上扮演(杨继业),扮演(金沙滩)。非常地道的秦腔,这个在舞台上有个非常好的呈现,就是(杨继业)当时必须在自己的儿子里面选择一个儿子为皇帝去牺牲,他心里是非常纠结和痛苦的,所以他挨个去看他的八个儿子,去标准这八个儿子,那台下的冷娃,在他每唱一个儿子的时候,都以自己比较着,跳到台上去,充当大郎、二郎、三郎到八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个其实也是一种呼应,大家都愿意成为杨家将七郎八虎那样的好男儿。 [ 2015-12-13 22:05 ]
[冯俐]<div class=TRS_Editor><p>现学现练的。</p></div>[ 2015-12-13 21:05 ]
[冯俐]这个打击乐,这个班子是我们的年轻演员,这些孩子们担任的,就是在排练场这样练出来的,在我们的作曲老师指导下。 [ 2015-12-13 21:05 ]
[主持人]让我们来欣赏第二幕《离别》。 [ 2015-12-13 21:04 ]
[冯俐]前七天,就是第一幕的第二天,他们马上要过黄河的时候,这一幕其实也是蛮有特点,他就是说所有的亲人到河边给亲人们送行,然后这个送行的方式是给他们唱戏,在陕西,每个人都会唱秦腔,每个人都会秦腔,每个人都在唱一段戏,台上在唱戏,台下是在有不同的告别和对话,不同的矛盾纠葛在化解,或者是在提出,那这场戏可能很多搞戏剧的人会很喜欢,它特别具有戏剧和戏曲的一种结合的美感,这个其实我觉得可能也特别能够凸显查明哲导演他的一种把握的能力,因为他之前有很多戏曲的作品,更有非常多优秀的顶尖的话剧作品,那这两个,能够如此水乳交融的、交相辉映的呈现在舞台上,我作为编剧我写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但是我看到舞台上呈现的时候,我依然觉得万分的吃惊和惊喜。 [ 2015-12-13 21:03 ]
[主持人]那么第二幕《离别》是已经到了? [ 2015-12-13 21:02 ]
[冯俐]前八天。[ 2015-12-13 21:02 ]
[主持人]太棒了,这第一部分《集结》,《集结》是在走向黄河的? [ 2015-12-13 21:02 ]
[冯俐]好吧,真是抱歉,作为编剧勉强充当一下说书人,让他们对它有一个相对全貌的了解这个戏,就刚才说到第一幕的后半部分,一个是唯一幸存的伤残的军官,把自己唯一的儿子要送上战场。同时也拒绝旅长让他发给大家大家的抚恤金。这个时候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个令人惊奇的场面出现了,是一个拉着棺材的洋车出现在舞台上,车上坐着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的出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她介绍自己是说我儿子的名字你们可能知道。那她的身世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代表性的,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死在了全面抗战之前,为了呼吁国人团结抗战,在黄陵撞碑,这是当时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代表缩影。那第二个儿子是战死在了淞沪战场,这是我们当时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最壮烈的战役之一,然后她有四个孙子,大孙子是跟(佟林隔)将军死在了同一天,那实际上就是七七事变。小孙子在南方读书,参加了江南名将(叶挺)的部队,那就参加了新四军,三孙子就在家尽孝,但是不久前被日军的飞机炸死在了家门口,就是那个时候,你是不可能去保全某一个的姓名的,即使守在家里。今天我送来的这个是二孙子,他刚从远道回来,因为听说剩下我一个人了,所以就赶回来尽孝,但是这不是尽孝的时候,我要把他送去从军报国。这个时候旅长也是不忍接受的,那就提出问题说那奶奶你不怕你们老何家无后吗?老奶奶说,我怕,我怕老何家无后,可我更怕,我们所有人家的,千家万户的子孙后代,生下来就做了亡国奴。这句话我想可能是有说服力的,一个这样的老太太,怎么能够送完儿子送孙子,一个不剩的把子孙送到战场上呢?然后老太太这样一番话,可能她是对当时的一种心态的表达,然后最后这位旅长等于是既接受了伤残团长的儿子(田奉先),也接受了自己的儿子,也接受了何老太太的孙子,然后大家所有新兵集结出发,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何老太太对所有的孩子喊的告别的话,她说"都是一些好娃娃、都是些娃娃,我儿子说过,她大儿子就说过,撞碑的这个儿子说过,中国人死不尽,杀不绝,4万万、5千万中国人,4个人排成一排,列成队,这个队伍就没有尽头,因为最后一排还没有走过来,又有新的中国人诞生、长大了,这就是我们当年的信念。 [ 2015-12-13 21:02 ]
[主持人]30分钟,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完整的呈现,就像刚才的第一幕,其实还有很精彩的一个部分,一些人物关系,冯老师请给我们继续介绍完。 [ 2015-12-13 21:02 ]
[冯俐]两个小时,将近30分钟吧。 [ 2015-12-13 21:02 ]
[主持人]北京时间21点02分,欢迎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成亚。今天晚上为您带来的(国华)话剧,《中华士兵》,也再次欢迎我们的两位嘉宾,回到直播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中华士兵》的编剧冯俐老师,还有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张健,再次欢迎两位回到节目当中。我只能说今天晚上更多的我们是一边在欣赏特别优秀的一部话剧,一边也是充满了遗憾,因为我们这个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把,总时长,咱们实际时长是多长?[ 2015-12-13 21:02 ]
[主持人]那我们广告之后再继续聊。 [ 2015-12-13 20:40 ]
[冯俐]我特别粗略的讲一下了,这一幕就是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来投军,前面大家也听到了一群孩子,少爷,长工,然后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很奇怪的新兵,说他爸爸把他关到精神病院,这个大家后面会知道,实际上是他的儿子。然后后面还有,他其实这个情节是一浪高过一浪推动的,就会出现他的战友,从军团上撤下来的一个伤残的团长,它的全团的人都已经死在战场上,所以他觉得自己欠了一份债,他要把自己唯一的儿子也送上战场,但是这个旅长不忍接受,然后给他钱让他去抚恤那些丧孤的父母,正在推搡之间,又来了一个姓。 [ 2015-12-13 20:40 ]
[主持人]对,我们这一幕可能不能完整的来欣赏了,后面的部分只能靠冯老师来介绍一下。 [ 2015-12-13 20:40 ]
[冯俐]对,当时都是孩子,娃娃兵。少爷当兵了,忽然发现有一个姑娘拿着一双鞋出现在身边,马上慌了神。(如昆)的父亲出现了,这是他一家三口的故事,(如昆)新婚妻子和他父亲,没圆房的媳妇。这事又有关系了,(紫轩)和(柳如)。有一次集合号,这个(金明章)团长负责招兵的人很着急,黑大个上来了。三旗无男丁,那演(保长)的演员是我们从陕西戏曲学院借来的年轻的名角(李海浪),然后演(李艳丽),也是一起来的,也是年轻的角,所以他们俩也为这个戏增设了很多,尤其在第二场,虽然很短。刚成亚说这个时间,我们刚刚算时间很紧。 [ 2015-12-13 20:40 ]
[冯俐]杀猪来了。(保长)新招兵的团长在说话。又来到了山里的一些孩子。我们不断听到16、17、18、15。 [ 2015-12-13 20:40 ]
[冯俐]这时候台上是一个城隍庙的门口,然后有招兵的招牌,然后很多新来的孩子,穿着超大的服装,刚发的新军装,正在这互相认识、互相打招呼,然后远处传来了当地的民歌的声音,唱的是当时的一首抗战诗歌,叫"好汉要当兵",这个歌词在当时可能会非常流行,只是被我们现在的音乐家重新谱了曲。一群年轻漂亮的村姑,实际上他们是一个戏班子,举着当地的一种社戏的道具叫花杆,唱着跳着,送着大家唯一的一个男孩,就是戏班的唯一的男孩,原来当兵了,然后这些新兵们,冷娃们,看着漂亮的姑娘们来了,唱着歌跳着舞,然后都非常高兴的围了过来。这是(保长),一个瘸腿保长,也是一个退伍军人,因为伤残了。黄河对岸传来了鬼子的炮声。(保长)冲着炮声大骂,这(安家费)是前面一段时间一个小悬念,这会又跑来了一个孩子。[ 2015-12-13 20:40 ]
[冯俐]第一幕就是在我们那四个目间,叫《走向黄河》,他总的是叫《走向黄河》,走向黄河的八天以前,就是当时已经战士太少了,紧急回到家乡,回到陕西去招兵,然后来的基本上都是16、17岁的孩子,那时候已经有说法叫"三旗无男丁"。那第一幕叫《集结》,也就是说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抱着同一个理由来从军,他们每一个人出场的方式不一样,身份也不一样,后来上海的专家老师提到,这个戏可能有一个特别可贵的地方,这是他的看法就是说,他可能找到了在面对强敌,外族侵略的时候,这个民族的情感的四大公约数,这个时候不需要特别高尚的情操,特别高的觉悟,不是。它就是你可能会家破人亡,可能会亡国灭种,你在生死选择的时候,选择了抗争,选择了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在敌人的轰炸之下、敌人的侵略之下、敌人的屠杀之下,那这时候是在这样一个情境里面,最普通的民众,最不同的阶层的各色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走到这样一个集结的招兵点。 [ 2015-12-13 20:35 ]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了,接下来一个半小时,我们主要是为大家详细的来呈现刚才我们,前一个小时欣赏的是目间,目间是一个进行时,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过去时了,一个回顾了,那么接下来首先要欣赏的第一幕。冯老师可以简单的来给大家说一下,这第一幕叫《集结》。 [ 2015-12-13 20:35 ]
[主持人]北京时间20点35分50秒,晚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今晚的节目为您带来的是话剧《中华士兵》,这部话剧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国家话剧院出品及演出的原创大戏,编剧是冯俐,导演是查明哲,经过前后近3年的筹备,文本8亿起稿,近2个月的艰苦排练,呈现了一部中国人民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英雄史诗。也再次欢迎我们今天晚上直播间的两位观察员,一位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也是我们这部《中华士兵》的编剧冯俐老师。再次欢迎冯老师。[ 2015-12-13 20:35 ]
[主持人]好,现在是北京时间的20点28分,我们这半个小时也要接近尾声了,稍候是一段福彩的开奖时间,稍候我们再继续回到节目当中。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我们可能就要完整的来欣赏我们我们这几幕戏,然后这样一个戏主体、或者说回顾,每个冷娃经历了怎样的故事,然后走到今天,有了今天这样一幕一幕的发生,包括他们的每个语言,每一个人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心情,都是有一些故事的,什么样的故事那稍候的一半个小时我们再详细的为大家来呈现,稍候再见。 [ 2015-12-13 20:28 ]
[冯俐:]很希望是这样,不是因为这部戏。 [ 2015-12-13 20:18 ]
[主持人]所以我也看到一种说法,说2015年,也许中华士兵可以作为一个关健词来进入大家的视野了。 [ 2015-12-13 20:18 ]
[冯俐]是,曾经张健采访我的时候讲过,因为这个开始要做题材的时候,知道它很难,我觉得结构上肯定是要好好的去想,但是我觉得在一切想之前,但是我觉得在一切想之前,可能我作为编剧最重要做的事情,我恐怕是在寻找人物,如果没有人物,你的结构,你的设想可能最后都会变成一个空泛的,一个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可能会空洞的东西,所以我就可能从人物入手,从阅读寻找人物入手,然后后来一年半以前我在山东出差的时候,我觉得我大概有那么7、8个人物的种子开始在发芽,然后我有点兴奋,然后我就给导演发了个短信,而那个感觉,这四个字是自己跳出来,中国士兵,我觉得就是一群士兵,每个人物都不一样,每个命运都不一样,我就给导演发了个短信,我说导演我忽然觉得这个戏的名字好像应该叫"中国士兵",然后那时候导演大概正在忙,过了半个多小时,他回了条短信,他说我同意,但是我想改一个字,叫"中华士兵",我觉得非常准确,因为中华这个概念更大。 [ 2015-12-13 20:18 ]
[主持人]其实我们一边听,我们也继续来聊一聊,其实说到这个部剧的名字《中华士兵》这个剧名的来历是不也有一个故事?[ 2015-12-13 20:18 ]
[冯俐]儿子最后死在了爸爸的背上,但是这死亡之前是先出现的是和解、是理解、是认同。 [ 2015-12-13 20:16 ]
[主持人]就这对父子的这样一段对话。 [ 2015-12-13 20:16 ]
[冯俐]这个目间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说当时的全民抗战,其实就是说面对着外强,一切曾经的矛盾都不重要,比如说前面有一对孩子说,你要紧吗少爷,我将来下一辈子我还给你家扛活,这实际上是一对地主与雇农的关系,可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地主的儿子、少爷跟那个孩子说,来生我们是亲兄弟,这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他们变成这样一种情感,那也有曾经知识分子从军的,对这个有点官僚的,有点军阀作风的长官充满了厌恶的,这时候他会以自己的身体护住自己的长官,然后献出生命,临时的时候会对旅长说,从前我有多么的讨厌你,现在我就有多么的敬佩你。然后还有更重要的这里面一对夫妻关系,就是男主角,这个旅长和他的儿子(宋长安),一个是一个职业军人,国军的职业军人,一个是更多的受了我们的影响的一个进步青年,我们现在叫持不同政见,这可能说起来更客观一点,按照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他们俩就是在对抗,父子之间充满了感情,又充满了对抗,那这个时候,儿子也是用身体护住了爸爸,然后把背着儿子走向最后的死亡,在这个最后的这段时间,儿子对爸爸说,"以前的事情你都不要再怪我,我也不再怪你,爸你是英雄",爸爸说: [ 2015-12-13 20:16 ]
[张健]我觉得不能用超豪华这个词来形容,就是它其实是一个相对来说很空的一个空间,但是我们用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独特的一个介质,我们用了一个(斜平台)的一个转台。就是它转起来以后会有结构的变化,就是它可能,我们起初看的起来,可能是一个陡峭的一个山坡,从前起后的这么一个往上推的过程,但是当这群中华士兵攀爬到最高点的时候,我们的舞台是转到观众前面的,有的时候我们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是完全在仰视这一群中华士兵即将投河,它造成了一个视觉上的落差,这个导演在处理上是非常巧妙的。 [ 2015-12-13 20:16 ]
[主持人]它的舞美,张健应该你感觉会更深一些,比如说在(国华)的这么多话剧的制作当中,他属于超豪华阵容的吗?[ 2015-12-13 20:16 ]
[冯俐]对。《以死相随》这几乎到了黄河的悬崖边上了,舞台上出现了非常陡峭的悬崖,所有衣衫蓝缕的士兵,在敌人的劝降声中,视若无睹的艰难的向上攀爬。 [ 2015-12-13 20:16 ]
[主持人]所以这就到了,三次目间。 [ 2015-12-13 20:16 ]
[冯俐]一个细节是吧,呆会儿大家可能会听到这两个人,祖孙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然后在这一个目间迎上胸膛的时候,我们就让这个孩子,在一次肉搏的时候,像奶奶说的一样,用自己的胸膛接住对方的刺刀,把自己的刺刀刺到对方的胸膛。这是军官的对话,他们在每一个目间都会有一部分这种议论,不同的立场,日本军官的趾高气扬和不以为然,和不可理解,他又提到,说你们之前有多少次,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有多少次你们是一打就败、一打就输,一打就求饶,一打就割地赔款,为什么我们这次打了两年,我们投入100多万兵力,得到的总是不断迎上来的胸膛呢,他第一次开始产生困惑。 [ 2015-12-13 20:16 ]
[主持人]这是全剧,应该是给我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 [ 2015-12-13 20:16 ]
[冯俐]对,这一段讲的是,当时我看到我们当时的武器是落后,我们用的是汉阳罩,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日本用的是三八大盖最简单的,还有更高级的坦克、飞机、甚至我们的刺刀都比鬼子的刺刀短半截。这是一个很让人震惊的一个发现,对于我们今天人来说。我们现在有的时候,现在人说起话来可能会有轻松,怎么当时就不能打赢,怎么当时就要打败怎么怎么,总会这样去曲折,但是你没有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去想过,那代人是用什么样的代价、以什么样的条件去迎接那样的一场战争,保家卫国,所以这个地方,因为见面呆会儿回头听第二幕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一个段落,就是这个孩子曾经是一个逃兵,当他再一次被奶奶送上战场上的时候,奶奶最后跟他讲的话是说,就算我们的刺刀比鬼子短一节,但是不怕,我们有胸膛。 [ 2015-12-13 21:16 ]
[主持人]这一幕的目间叫迎上胸膛,这已经距离真正跳河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 2015-12-13 20:15 ]
[冯俐]好,张健有什么想起来,就插话。 [ 2015-12-13 20:15 ]
[主持人]这是刚才我们欣赏到是《以死护死》是一二目间,那接下来我们是这样,二三目间,还有三四目间,我们就这样顺下来了,我们一边听,一边听冯老师来解读,然后我们也可以再聊一聊相关的一些问题。 [ 2015-12-13 21:15 ]
[冯俐]这点戏场面也是非常好看,这个已经死去的牺牲在战场上的大老黑,前面讲了那么多进祖坟的,还有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的改嫁,跟他这个人物是有关系的,是一个土匪吧,是一个陆林好汉,然后最后他冲着天上的爹娘说,儿能进祖坟了,看看你们的儿像不像杨家将里面的七郎八虎,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文化里面的一种崇尚,每一个不管你的生活寄予是什么,你都在崇尚着一种崇高,一种有价值的生命。那他在抗日的战场上、他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他觉得找到了这样的东西。[ 2015-12-13 20:15 ]
[冯俐]没有具体的原型,但是有几百万次的阅读之后,它有一些种子长出来的,我们可以听听这一段,这是老黑的死后的一个灵魂的独白。 [ 2015-12-13 20:10 ]
[主持人]其实我想之前我也看到有人说,所有读过剧本的人,无论是专家,还是主创,包括演员,我们都会有一个强烈这样一个意识,就是人物表上大概有这么30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几乎每一个都非常的独特,还有鲜明的性格,有令人回肠荡气的情感力度,还有包括各自的命运,他们都有原型吗? [ 2015-12-13 20:10 ]
[冯俐]这个是血后战场,他们身体有伤残,但是精神意志依然坚强,他们互相搀扶着奔向黄河,身后是敌人的追击。有一个战士叫(抗日),他受伤了,然后别的战士去背负他,但是很沉,他就要留下来。抢过了副官的这个手枪,想要杀死自己,但是已经没有子弹了。旅长跑过来他又夺了旅长的手榴弹。一边是一个都不想落下,一边是不想拖累大家,这个时候一个叫黑大个的人挺身而出。喊着太白山上下来的弟兄们,他是一个"土匪"。所以这一目间的题目叫以死护死,就是以自己的死亡,互助更多的人,走向他们要选择的死亡,走向我们共同选择的死亡。大部队依依不舍的离去了,只留下了老黑在喊,就是这句话了,黄河间,因为我们很快都会走向死亡。这时候弹尽粮绝了,他们只能搬石头来阻击敌人,跟敌人做最后的这样的拼搏,刚才有一台词,"我们现在什么名分,中国国民革命军",其实很多人说起来,说这是一个第一次表现国民党,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当时中国国民革命军就是中华民国的国家军队,他是代表这个国家,是全民族的,包括我们八路军也是中国革命军第八路军,那时候是全民族一致抗战,一致对外。[ 2015-12-13 20:10 ]
[主持人]好,那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来欣赏一二目间(以死护死)这一部分,也请冯老师在我们欣赏的过程中,随时来跟我们做一些解释。 [ 2015-12-13 20:05 ]
[冯俐]其实排练场它是导演的,导演在那足够,我去那,我主要是去看,去感受,但是去可能就会找到一点事情做,比如说在没有参加排练的,没有排到他的戏的演员可能会跟我交流一些,对一些人物,可能更多是在背景上,因为人物的时候,我都会说,我是文学的解释,舞台上的呈现要以导演的解释为主,但是我可能对它的背景,对它的大的一个背景式的东西可能会多给一些,这个是一个感受,就是说那段历史离我们说起来不远,但是可能我们真正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太少了,所以我们其实对于很多东西也遗忘的太多了,要重新找到那种语境、那种生活环境都需要费一点时间。那这点时间可能我跟导演先走了很多步,所以我们可能心里边更饱满一些。 [ 2015-12-13 20:05 ]
[主持人]也可以这么绝对的说。比如说可能导演指点的是演员的某一些方面,编剧可能是…[ 2015-12-13 20:05 ]
[冯俐]当然完全不一样了。[ 2015-12-13 21:05 ]
[主持人]最难忘的两个月。其实帮助,我知道编剧和导演,他在现场的作用肯定是完全是不一样的,也不能说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帮助…[ 2015-12-13 20:05 ]
[冯俐]非常的好,所以每天我就非常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待在那,但是说实话,我一直在讲,这个戏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因为我从一度到二度的这个过程,虽然以前我并不陌生这一块,但是这次是如此的深入,而且跟着这么好的导演跟了一个全程,我等于每天上两个班,我在儿艺工作到下午5、6点钟,偶尔加班晚点,一般5、6点钟我会下班的,然后我又到了(国华)的排练场,然后跟他们厮守到晚上十一、二点。 特别有收获。[ 2015-12-13 20:05 ]
[冯俐]那我觉得我机会难得吧,有这么好的导演,有这么好的演员,然后承蒙不弃,因为我觉得编剧一般到排练场比较遭人烦,容易带有一度的概念去要求二度,这是我以前是避免的,但是这个戏我觉得不同,因为我和导演从一开始在一起创作,我们俩非常的统一、而且我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期待,然后大家跟我又相处的非常的好。[ 2015-12-13 20:05 ]
[主持人]午后,真的是很辛苦,但是我很奇怪,因为其实话剧也接触过,编剧好像没有那么频繁的到现场,我听说你好像还是去现场排练,看排练的时间还是挺多的。 [ 2015-12-13 20:05 ]
[张健]午后。[ 2015-12-13 20:05 ]
[主持人]十二点之后常事,一般从几点开始排练?[ 2015-12-13 20:05 ]
[张健]十二点之后常事。[ 2015-12-13 20:05 ]
[冯俐]然后每天收工之后,流连忘返,然后都找到我们说,导演你再给我们看看,你看这一段我们俩这么想的怎么样,然后每个人都来交作业,然后就都到十一、二点。 [ 2015-12-13 20:05 ]
[张健]对,逐队厮杀。[ 2015-12-13 20:05 ]
[冯俐]逐队厮杀。[ 2015-12-13 20:04 ]
[张健]每天在我们老排练厅前前后后得有六七十人,而且我们是楼上、楼下两个排练厅同时开工,然后我们老的那个排练厅门前的空地,就各个小组自己对词,因为这里面人物关系太多了,一组一组人物关系,有时候上边在排冷娃,形体调度,下面导演在某一场戏的时候,有一些其他演员他们也要互相的做功课。[ 2015-12-13 20:04 ]
[冯俐]49个人只是演员,还不算各部门呢,你想啊。[ 2015-12-13 20:04 ]
[主持人]49个人,我觉得调度起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15-12-13 20:04 ]
[冯俐]三伏天,然后今年北京的雨又特别多,几乎每天都在下暴雨,然后每天大家是中午前后就到,然后排到晚上11点多,经常晚上就已经大雨瓢泼了,每个人住的很远,然后这个排练场我觉得是真正的汗水和泪水,汗水我想能想象,每一个演员在这摸爬滚打,泪水,我觉得这个戏可能是泪水最多的一个排练场。不管是冷娃们,还是每一个主要演员们,尤其是导演。导演好像,我觉得每天要留多少泪水呢?可能这一部戏是他若干部戏的泪水的总和吧,因此他每一次讲戏,每一段戏重复5遍、6遍、7遍、8遍去讲的时候,他都会那么饱满和激情的去讲,然后他的情感会带动全场,也是因为这样一种情感的调动,这样一个共识的达成,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那么复杂的一个工作状态下,这么多的人,工作人在那,那么多困难要克服的时候,没有出现任何工作以外的问题,所有人真的就像当年的抗日战场一样同仇敌忾,当然这个不是有敌人,是我们共同的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每个人都在克服最大的困难,都在以最大的激情来完成这次创作,是这么一个排练场。我觉得这个排练场可能是每一个进去的人会终身难忘的。 [ 2015-12-13 20:03 ]
[张健]对,三伏天。[ 2015-12-13 20:03 ]
[冯俐]效率极高,那是在最热的时间吧。[ 2015-12-13 20:03 ]
[主持人]属于效率极高了。[ 2015-12-13 20:03 ]
[冯俐]是一个正常的时间,然后排了一个非正常的大型作用,复杂作用。[ 2015-12-13 20:03 ]
[主持人]两个多月对于一部剧来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 2015-12-13 20:03 ]
[冯俐]两个月吧。[ 2015-12-13 20:03 ]
[主持人]是。这样一部成功的戏,离不开这么多演员,还有我们所有的导演、编剧等等我们所有的演制人员吧,我们这样的一个创作。当时这部戏时间也挺紧张的,排练了? [ 2015-12-13 20:03 ]
[冯俐]对,很多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特别可贵。[ 2015-12-13 20:02 ]
[主持人]对,是的,尤其是对于我来说,当时说心里话,我觉得一女孩子,对于这种战争题材,我没有想这部剧会这么震撼,而且会让我觉得特别的振奋,不忘历史之后想到自己,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 2015-12-13 20:02 ]
[张健]其实这个戏演过之后,听到很多声音,其中不乏有超越、井喷这样的词,我觉得很多观众可能和我的感觉都一样,现在像《中华士兵》这样舞台上的话剧作品,这样的硬货比较少,我觉得《中华士兵》可能给我们年轻观众也好、中年的观众也好,可能更多的感觉到,它首先用一个中国的故事,让我们的观众去触及到了一些热血和情怀。这个我觉得现在的话剧作品比较少,能呈现这些东西。 [ 2015-12-13 20:02 ]
[主持人]处处有亮点。张健你觉得呢?[ 2015-12-13 20:02 ]
[冯俐]我觉得这部戏的亮点,最大的亮点就是亮点太多。就是从选题、立意、表现手段、导演构思、演员、包括音乐、舞美、灯光、效果,舞台的样式,真的是非常之多,处处有亮点。 [ 2015-12-13 20:02 ]
[主持人]这是查导认为最大的亮点,我不知道冯老师您认为这部戏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2015-12-13 20:02 ]
[查明哲]大家每一个可能都会有自己的亮点,我们这个更主要的就是在写了正面战场,这在话剧舞台上,这么大型来彻底的完成正面战场的抗日,这在以前,应该说在我们的舞台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电影还有一些,20多年前的《血战台儿庄》,但是话剧是在20多年之后我们又一次这样的一个创作。这应该说是这一个这个戏最大的亮点。[ 2015-12-13 20:02 ]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目前),走向黄河的这样一部分。 第一个目间。其实说到这部话剧,当时我们的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提问查导,说这部戏的亮点是什么?当时查导是什么来说的。 [ 2015-12-13 20:02 ]
[主持人]损失又好大,尤其是像这样一部生、光、电,真是一个大餐,但是我们只能是通过声音。但是现在还好,有冯老师现场来给我们同步的做一些解释,这样的话,大家可以有更深刻的一个认识,或者是在脑海当中这个画面感会更强。[ 2015-12-13 20:01 ]
[主持人]刚才我们,我觉得其实我一直也在担心,因为对于广播来说,我们的局限性,我们优势在于我们可以用声音让大家去想象画面,但是对于话剧来说。 [ 2015-12-13 20:01 ]
[主持人]欢迎继续回到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成亚,今天晚上的节目,为您带来的是话剧《中华士兵》,也再次欢迎今天晚上我们节目的嘉宾。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中华士兵》的编剧冯俐老师,欢迎冯老师。[ 2015-12-13 20:01 ]
[主持人]好,现在已经是北京时间19点59分40秒,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今晚的节目我们一同走进的是国家话剧院的话剧《中华士兵》,稍候整点报时之后我们继续回到节目当中。[ 2015-12-13 19:59 ]
[冯俐]它是一种英雄气概吧,这是杨家将里面的一段著名的唱段。两狼山,战湖儿、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许次生(音)。这段秦腔的唱段也是贯穿了整个的走向黄河的过程,它是这样一群人他们骨子里面一直记忆的一种精神。这是大家走到黄河边的时候,准备走向黄河的时候,每个人再次发表自己的心声,这可能是一个铺垫,在后面的每一部戏里面,大家会看到这些声音怎么扎进他们内心的,奶奶怎么说的,爸爸怎么说的,妈妈怎么说的,他们是怎么承诺的。所以他们这个时候他们会一无反顾的走向他们选择的尊严的死亡。这里面提到报国血耻这个提法可能大家后面会去感受,这个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表达就是耻感的意识。[ 2015-12-13 19:58 ]
[冯俐]这个时候舞台上是血火战场,非常的震撼的那样一个战争场面,然后日本人是在劝降,我们的人是在被打的已经看不出所以然的那样的战壕里面。然后我们的指挥官说集合,号兵刚一吹号就被炸死在当场,号飞出很远。然后一个士兵用唢呐吹响了集合号。这个唢呐被伴随着整个投向黄河的过程,是用唢呐最响的集合。这时候所有的将士衣衫蓝缕、满身血迹的从战场的各个角落,开始向战官身边集结。这时候奏乐传来的是黄河上的号子声,它像一种暗示一样,其实大家有一种默契,这是到最后的关头。今天是我们的殉国之日,身后的黄河就是我们的殉国之处,旅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慧心。这个秦腔也许是真实的传来的,但是更可能是每个人内心响起的。[ 2015-12-13 19:58 ]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那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序幕,刚才我们也说了,在这个第一个小时访谈的环节,我们主要是带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目间部分,也就是说这个进行时,从一开始他们准备去投向黄河,到最后他们投向黄河的那一瞬间。那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一目前)走向黄河。我们一起来欣赏。[ 2015-12-13 19:58 ]
[冯俐]好像是,它里面有名有姓的是30个人物,然后还有18位没有姓名,是士兵们、冷娃们,这群孩子是(国华)向全国招募的,大部分是艺术院校的在校生和刚刚毕业的学生。那他们来了之后,主要演员大家都看到了,都非常的优秀和投入,那这群孩子我觉得也是,每次我都会想要说起他们,就是说,你在排练场你会觉得,他们就是中华士兵,他们就是当年那群孩子的再生和再现,他们的投入、热情、纯净、忘我都给这个戏一个最基本的底色、也是最准备的底色。 [ 2015-12-13 19:58 ]
[主持人]台上有49个,这反正是我看过的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戏了。[ 2015-12-13 19:58 ]
[冯俐]49个,台上有49个演员。[ 2015-12-13 19:58 ]
[主持人]但是确实,比如说有一些人物角色,它这个方言一出来,你会觉得它更鲜活。 说到这个演员,这部戏真的阵容庞大啊,多少演员? [ 2015-12-13 19:58 ]
[冯俐]那个功劳在演员,在导演,他们进了排练场之后,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陕西的方言,但是最后为了让大家听的更清楚,又去削弱它,那这个过程其实很艰难,但是很有价值。 [ 2015-12-13 19:58 ]
[主持人]对,其实呆会儿大家听到后面,就可以听到好多演员他是说当地的方言的,对不对。[ 2015-12-13 19:58 ]
[冯俐]对,语境上,感觉上。这个题材,这个地点,对我来说它可能有一点便宜。[ 2015-12-13 19:58 ]
[主持人]多做一些功课了。[ 2015-12-13 19:57 ]
[冯俐]我是在陕西长大的,我4岁随父母支援三线,到了陕西。然后长到20岁,考到中央戏剧学院,所以我有在陕西生活了16年,对陕西那一块儿土还是挺有感情的,所以当时要写这个题材的时候,我的第一个自信心,我说我对他的语言的那种感觉,还是蛮准确的。对那的人,也是会有一个基本的感觉的。黄天厚土、民风纯朴,包括男人身上的那种硬气、血性,我觉得这些可能是一个基本的一个底子,如果现在让我写一个南方的戏,可能我要做一些准备。 [ 2015-12-13 19:57 ]
[主持人]其实我们现在只能是听到声音了,看不到光和电了。其实冯老师我听说,我看之前有一些背景资料说,说您是半个陕西人,这怎么理解的?[ 2015-12-13 19:57 ]
[张健]对,其实这个戏,我们说《中华士兵》这个戏它的庞大,其实不仅在于戏剧结构上来说,其实我们这个舞台呈现上来说,大家现在听到中日军官的这个对话,其实我们在舞台上呈现了,用导演的话来说是一个破碎河山、血火大地,我们真的是声、光、电的效果达到了舞台呈现。[ 2015-12-13 19:57 ]
[主持人]张健第一次你看这个部戏,看到这个设计的时候,你是不觉得眼前一亮,挺不一样的?[ 2015-12-13 19:57 ]
[冯俐]这是陕西话,陕西话有叫生冷蹭倔嘛,就是年轻的男子很有血性,很倔强,一般是叫冷娃。[ 2015-12-13 19:57 ]
[主持人]所以我记得有一次叫冷娃,为什么,这是陕西那边的?[ 2015-12-13 20:00 ]
[冯俐]对,这个时候就是中日军官的开场,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中条山的战势的地图,每个人都在说着当时的战况,自己军队的状态,一个趾高气扬,一个是怎么说呢?临危不惧吧。当然这时候日本人就是说你们已经没有人了,你们以为人像抛弹子弹一样,可以生产那么快吗,你们已经没有人了,已经没有壮丁了,这个也就交代当时一个很重要的情境,就是三旗无男丁,当时太多的中国的青壮年走上战场,那留在家里面就是一些孩子,我们这个戏的主角,是一群16、17岁的孩子。[ 2015-12-13 19:57 ]
[主持人]这样我们就先从序幕《针锋相对》开始,就是刚才冯老师提到的中国军官和日本军官的一个对话。[ 2015-12-13 19:50 ]
[冯俐]它是这样,就是导演给它的总结叫三线结构的戏剧结构,(三线结绳),它就是说有四个目间,四个目间是正在进行时,就是从这支队伍弹尽粮绝,坚守了三天三夜,决定宁投黄河,不做亡国奴,决定要投向黄河,开始当他们真正的就是投河,这个实际时间也许是半个小时,但是我们把它切成了四块,变成了四个目间,这是个顺叙的,按照时间顺序走的。在他们走向黄河的这四个段落当中,不断的闪回了他们从第一天当兵,那也就是8天之前,到离别家乡,7天之前,那讨论生死,是战还是保全,这个讨论就是4天之前,到他们决定要去实施、赴死,3天以前,就是说它有4个大的回顾,这4个大的回顾就构成了四目戏,也是最实体的部分。那在这个顺叙的目间和倒叙的四目之间,还有一条线,就是一个中国军官和一个日本军官的对话,那他们的对话其实有几个功能,一个就是战局分析、背景交代,然后精神对决,这个是实时结合的,是一个超时空的一个状态。[ 2015-12-13 19:50 ]
[主持人]然后有进行时,还有过去时,这样穿插来进行。为了特别好的来呈现,因为我们广播,它不像去看现场有画面,还可以有文字这样的介绍,所以我们就是采用了这样一个手法,因为在我们这部戏当中有目间,就是眉目之间是有一个部分,然后每一幕它是一个完整的。这样的一个结构设计是怎么来想的。 [ 2015-12-13 19:50 ]
[冯俐]顺叙、倒叙、插叙。[ 2015-12-13 19:50 ]
[主持人]刚才冯老师用了一个词叫做回顾,这也是我特别想说,这部话剧跟我以往看的话剧不太一样的,它是怎么来说呢?可不可以如果用作文的这个手法来说它是有倒叙,然后还有插叙,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吗? [ 2015-12-13 19:50 ]
[冯俐]我们这个故事具体说就是在1939年,这支陕军,当时叫第4集团军,跨过黄河,去保卫中条山,保卫黄河,然后在那坚守了两年,这大概也是抗日历史上唯一没有失守的,就是这支军队没有失守的阵地。然后他们经历了10多次非常残酷的战役,其中最残酷的一次,打了10几天,然后在这次战役当中,前后有在各种不同的记载里面,最少可能是八、九百人,最多到3000多人,因为最后是以打捞上来的尸体来算的,中国士兵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或者被日本人俘虏,或者被日本人杀死,或者投降,或者投进母亲河,选择有尊严的死亡。在这几个选择当中,他们选择了投向母亲河,是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大的史实,那其他的都是我们去编剧和创作的,我们就写了这样一群壮士,他们的赴死前的那个瞬间,和他们那个瞬间所回顾的短暂的几天中的生命历程。[ 2015-12-13 19:50 ]
[主持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刚才因为其实您简单的介绍了一个那个故事,那落实到我们这个话剧当中。[ 2015-12-13 19:48 ]
[冯俐:会。]冯俐:会。 [ 2015-12-13 19:48 ]
[主持人]主持人:也可能是会有一些人话剧生涯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机遇吗?[ 2015-12-13 19:48 ]
[冯俐]这恐怕是全剧组所有的100多号人的2015年记忆。[ 2015-12-13 19:48 ]
[张健]对,2015年的年度关键词,我个人的关键词《中华士兵》。 [ 2015-12-13 19:47 ]
[主持人]就回忆,如果以后再回忆起2015年我经历过的事情的话。[ 2015-12-13 19:46 ]
[张健]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事情了,因为当时剧院决定要开始做这个事,然后其实我前两天还在想这个事情,我觉得整个今年2015年,整个一年感觉《中华士兵》都是充实在一年的时间和我个人的整个工作,包括生活、情感、情怀上的。[ 2015-12-13 19:46 ]
[主持人]痛并快乐着。张健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 2015-12-13 19:45 ]
[冯俐]痛并快乐着。[ 2015-12-13 19:45 ]
[主持人]我觉得可以用痛苦来说吗?[ 2015-12-13 19:45 ]
[冯俐]对,但是从12月31号到6月26号,我交6稿,就是进排练场这一稿的时候,7稿,这6个月改了6稿。那个真是很…[ 2015-12-13 19:45 ]
[主持人]12月31号,去年的12月底了。[ 2015-12-13 19:43 ]
[主持人]快一周年了。[ 2015-12-13 19:42 ]
[冯俐]记得,我是2014年的12月31号交的初稿。[ 2015-12-13 19:42 ]
[主持人]所以最终这个本子呈现出第一稿的时候是什么时间,还记得吗?[ 2015-12-13 19:41 ]
[冯俐]对,跟查老师我们俩等于一拍即合,然后同时开始去做这个方向的努力吧。[ 2015-12-13 19:40 ]
[主持人]两年。[ 2015-12-13 19:40 ]
[冯俐]阅读要加起来,前后加强起来将近两年了,写作是一年。[ 2015-12-13 19:40 ]
[主持人]等于说,其实找到您是2012年,然后您当时提出这个故事,又经过了一年的阅读,然后再写这个本子又花了多长时间?[ 2015-12-13 19:40 ]
[冯俐]应该是2012年的年底。我们当时在给文化部做2013年的春节晚会,我是总撰稿,查老师是总导演。然后就说起来70周年,说起来中国的抗战,然后当时正好我在读一本书叫《立马中条》,就写的当时陕军跨过黄河、保卫黄河、保卫陇海线这样的一个故事。当然包括其中的最艰苦的战役里面很多士兵宁可投黄河,不做鬼子的俘虏这样的壮举,所以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然后查老师也知道这个故事,然后就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去想,去做了,然后就开始做了前期准备,大约做了一年多的阅读,到了(国华)的春季的创作会的时候就提出来这个,然后(国华)就非常的,我觉得特别有远见卓识,因为今年是70周年,全国相关的题材的戏剧舞台作品恐怕几百部都打不住,但是这么早去下手,这么早去思考、去积累、沉淀、创作,这样的作品可能不会太多,它有时候创作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一个绝对量的,是这么开始的。 [ 2015-12-13 20:39 ]
[主持人]这个我们也期待一下。刚才说到了找到了冯俐女士,找到了我们的冯老师,是什么时候找到您的? [ 2015-12-13 19:38 ]
[冯俐]对,他在排他的经典的立秋的青春版。[ 2015-12-13 19:38 ]
[主持人]这个说到我们冯俐老师了啊,查导是因为正在外地排戏。 [ 2015-12-13 19:37 ]
[查明哲]初衷就是要响应我们自己的创作,来真正让我们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来创作一部纪念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反法西斯胜利这样一个事件、节日。60年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国家话剧院也做过这样的纪念活动,当时有四部戏,当时曾经里面就有我的三部曲,战争三部曲,但是我当时就是在这,我说特别遗憾,也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我说我有三部戏的投入都是战争的。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一部只反映我们自己,抗日战争的一部戏,很遗憾。正好到了去年年初的时候,今年是这样的日子,我们的心里也在翻腾这样的事,就是我们是不是有能够自己创作一部,又是我们自己抗日题材的戏,来参与这样的一次纪念,当时有了这种想法之后,还是主要为的是这个主题,然后得到国家话剧院院长和整个院里面一个大力的肯定和支持。是从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开始这样酝酿、阅读、准备阶段,然后由冯俐女士担任这个戏的编曲。 [ 2015-12-13 19:36 ]
[主持人]这是两位的感受,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当时看完这部戏,我的心情应该说是感动、震撼,还有振奋。真的是我想,就这部剧它究竟有什么样的不同,呆会儿我先卖个关子,不管是从整个节目的舞台,或者我们的故事,包括整个的话剧的结构,包括演员们的演出等等等等的,所有的我觉得这跟我以往看过的所有话剧都不一样一部话剧。这部戏它最初的一个创作初衷是什么?我想今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的另外一位可能也应该到现场,但是没有来的我们的导演,查明哲导演,他之前在接受我们记者采访的时候,谈到了这部话剧的一个创作初衷?要不然我们先来一起来听一下。
[ 2015-12-13 19:36 ]
[张健]其实我作为一个观众,或者说作为80后来说,这一轮《中华士兵》在演出的时候,文化部部长去看这个戏的时候,我觉得只有八个字对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这个戏叫大事不拘,小事不虚。我觉得这个可能从两个方面来概括这个戏。第一个就是大事不拘,这个可能是我们整个这个戏创作的团队,他的情怀,从导演、从编剧的角度来说,情怀上是大的,有包容、有担当。小事不虚,从戏剧的创作角度来说,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启程转和,有最后的包袱、有情感、有人物关系,我觉得这八个字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 2015-12-13 19:35 ]
[主持人]就是这6个字的一个表达。那张健?[ 2015-12-13 19:34 ]
[冯俐]好,我借用一下《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晨老师讲过的六个词来描述这部话剧,那就是血浓、情浓、才浓。我们先辈们的血性、气节,我们现在的后代子孙对他们的情感的浓烈,和这台戏台前幕后100多艺术家的才情的最大的表达。[ 2015-12-13 19:34 ]
[主持人]欢迎两位,其实说到这部话剧,应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话剧迷,而且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也好,因为个人喜欢的原因也好,看了不少的话剧,但是这部话剧给我的感受不太一样,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我想呆会儿通过我们跟两位嘉宾这样一个访谈,通过我们对现场的呈现,我想大家也就会慢慢明白了。但是节目一开始还是想先请两位来简单的介绍和描述一下我们这部话剧。冯老师您先来。 [ 2015-12-13 19:33 ]
[张健]听众朋友大家好。[ 2015-12-13 19:33 ]
[主持人]这是我们冯老师的声音。当然好区别,因为我另一位嘉宾是男士,欢迎我们第二位嘉宾,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张健,欢迎张健老师。[ 2015-12-13 19:32 ]
[冯俐]谢谢你好。[ 2015-12-13 19:31 ]
[主持人]中国大舞台带您漫步艺术的世界。北京时间19点31分50秒,晚上好听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大舞台,我是成亚。今晚的节目为您带来的是话剧《中华士兵》。这部话剧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国家话剧院出品及演出的原创大戏。冯俐编剧、查明哲导演经过了前后近3年的时间,被文本8亿起稿,近2个月的艰苦排练,呈现了一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的英雄史诗,塑造出了中国人高贵的英雄形象。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欢迎跟随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节目。欢迎听众朋友在收听节目的过程当中,随时参与互动,您可以登录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来留言,此外央广网也在进行同步图文直播,欢迎关注。老规矩,在今天直播的第一个小时我们也邀请到了两位嘉宾。欢迎今天晚上的第一位节目嘉宾,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中华士兵》的编剧冯俐老师,欢迎冯老师。[ 2015-12-13 1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