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特别感谢前中国驻捷克大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刚今天做客中国做客《政务直通》,为我们带来更为生动的捷克!也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和参与!我是张蕾,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请您锁定频率,收听接下来的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 [2016-03-28 22:24]
-
[主持人]好,谢谢二位的推荐。早在1949年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就同中国建交,属于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那么目前,中国已成为捷克在欧盟之外第一大贸易伙伴,捷克也已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捷克,这个被称作欧洲心脏,面积不如我国重庆市大的国家,就这样渗入到你我的生活中,陪着我们一路走来,还将陪我们继续走下去。而中捷两国的关系,就像捷克总统泽曼说的那样:从来没有达到像目前这么好的状况,但我们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2016-03-28 22:23]
-
[赵刚]布拉格在我去过的欧洲城市里,列为“三个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不虚“欧洲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去捷克布拉格,一定要做功课,因为它的很多建筑、古迹都是有故事的,而且有很深的历史、宗教内容在里面。当时我在布拉格城堡参观时,旁边正好有一个波兰的旅行团,导游讲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要是普通游客去的话,就从这个窗口走过去了,不会有任何特殊的感觉。但如果了解这段故事、这段历史,你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后来引发整个欧洲30年战争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窗户发生的。古城广场的胡斯像,胡斯是捷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战争也是因为他被烧死才引发的。包括刚才讲到的黄金小道,还有游客一定不要错过天文钟,有的游客如果去的事件不对,可能就过去了。所以去之前要好好做功课。 [2016-03-28 22:20]
-
[主持人]我现在车里放着一张CD就是当年去捷克,在老城广场上,有一个民间艺术家免费赠送的,特别美,现在一直在车里。赵教授您去过捷克很多次,作为旅游者,作为学者,您有什么游玩经验跟听众朋友和网友们分享的? [2016-03-28 22:19]
-
[霍玉珍]布拉格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国家会拿出来旅游收入的1/3用来修复。除了看景以外,从历史角度,从文化角度,我们也会受益匪浅。我们可以品尝它的饮食文化,也可以听听它的音乐。每年都会有“布拉格之春”,而且在每个教堂里,平常都会有小型音乐。教堂是尖顶或圆形的,音响特别好。方便游人随时随地去听。在那里头,可以感受到捷克人自己的谚语“每一个捷克人都是一个音乐家”。捷克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非常强,对游人也很有感染力。 [2016-03-28 22:17]
-
[霍玉珍]去捷克旅游最要到的是首都。布拉格是世界文化遗产,景色很独到,而且建都很久,文物古迹非常完好。有几个点可以去,比如黄金小巷、查尔斯桥、布拉格城堡、老城广场天文钟、小城广场等等。布拉格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古建筑,因此也被称作“古建筑博物馆”,真的像一个开放的博物馆。随便走到那条小街上,都可以看到一个景,透过这个景色,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包括从11世纪到21世纪快上千年的古建筑的博物馆或者古建筑,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之所以它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捷克人的保护意识特别重。 [2016-03-28 22:14]
-
[主持人]现在到捷克到布拉格的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请二位来给旅游者推荐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2016-03-28 22:13]
-
[霍玉珍]捷克属于中东欧国家的一国,简称为“16+1”。习近平主席首次对这个地区进行访问,某种程度上肯定有引领作用。我相信,对整个“16+1”合作会有一个推动和促进作用。因为确确实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在完善和成熟,而且平台也在逐步拓宽。今天的“16+1”覆盖了所有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投资、金融、人文等各个领域。正巧今年是“16+1”的人文交流年,我们在这一年里也会举办系列活动。捷克作为16国之一,它在这方面也会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旅游业这方面很有特色,人文交流这块也会起到示范作用。 [2016-03-28 22:10]
-
[主持人]今天,时值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习主席首次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您觉得这次国事访问除了对中捷友谊有促进作用之外,对中东欧国家的交流还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2016-03-28 22:09]
-
[霍玉珍]中捷两国建交很早,是最早几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经历了这么多年双边关系,其实是有一个非常持久、平稳的发展,当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总体有一个“变和不变”的说法。如果说“变”,两国都根据本国国情寻找和选定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的路线适合中国,每个人享受到益处。捷克也经历了这种转型,这种变是时代的发展,双方根据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这样的原则,尊重各方的选择。“不变”的话,中捷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从最开始的50年代,到21世纪,是没有变的。因为两国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中捷两国人民对对方都有吸引力的地方,比如很欣赏彼此的文化历史等等。因此,变与不变,应该去辩证地看。特别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几年两国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而且进入了一个发展非常好的时期,甚至是历史最好的时期,我们等到了这一天,继续发展下去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两国继续往前走,把关系往前推进的很重要的基础。
[2016-03-28 22:05]
-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问一下霍大使,作为您工作的角度,宏观的角度,那么中国和捷克的交流各方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016-03-28 22:04]
-
[海伦娜]我为什么来到中国?很简单,因为我爱中国,我是汉学系毕业的,我喜欢汉语,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来北京刚开始干翻译,但对我的中文不是很满意,需要长期待在中国才能改善。 [2016-03-28 22:03]
-
[主持人]的确,随着中国和捷克交往越来越深入,两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互相来往。前段时间,记者柴婧就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采访了一位来自捷克的外教,毕业于捷克的“北大”——查理大学的海伦娜,中文名叫梅艳文。来听一听她为什么学习中文,选择来中国教书? [2016-03-28 22:02]
-
[赵刚]目前,全国真正作为专业开设的,北外应该说是历史最久,实力最强。但随着中国、中东欧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捷克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我了解,国内很多高校也正在筹办或已经在开始建设捷克语专业。目前,北外有在校学生有大概40人,本科生,另外还有研究生。另外,捷克人学汉语的热情也非常高。北外和捷克奥洛穆茨的帕拉茨基大学合建了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我也去参加过他们一些会议,理事会。在当地,捷克青年学生中学汉语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应该说成为一种现象。 [2016-03-28 22:00]
-
[赵刚]我现在所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开设的24个语种里,捷克语专业是最老的两个语种之一。这个专业1954年就成立了。60多年了,一直为我们国家担负着培养捷克语人才的任务。60多年来,为国家外交、外事方方面面培养了几百位优秀的捷克语人才,其中很多成为优秀的外交官。 [2016-03-28 21:59]
-
[赵刚]我现在所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开设的24个语种里,捷克语专业是最老的两个语种之一。这个专业1954年就成立了。60多年了,一直为我们国家担负着培养捷克语人才的任务。60多年来,为国家外交、外事方方面面培养了几百位优秀的捷克语人才,其中很多成为优秀的外交官。 [2016-03-28 21:59]
-
[主持人]我记得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这部动画片,虽然没有对话,但是小鼹鼠可爱的样子特别招人喜欢。这部动画片可以说是中国70、80后们共同的童年回忆。我们可以说这个小鼹鼠是捷克文化交流的一个著名大使了,说到这个文化交流,其实学生的交流也是其中一个载体。赵教授,您是研究中东欧历史、文学和语言的,您跟我们说说,现在学捷克语的学生多不多?他们的交往多不多,和与以往比有什么变化? [2016-03-28 21:59]
-
[主持人]通过他们生活当中小小的代表,感受到中国这些年一些积极的变化。在节目开始,我们提到了:习主席从今天开始对捷克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是习主席的首次访问捷克,所以也因此有机会请到两位嘉宾请到直播间,跟大家聊一聊捷克。其实,捷克与中国的交往史并不短。往前追溯,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可爱的形象——我们小时候都看过一部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 [2016-03-28 21:58]
-
[霍玉珍]他们很难想象中国能有1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在他们眼里,70年代他们已经开始修高速公路,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一寸。经过这么多年以后,我国主要的省市都连线都已经连通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有巨大变化。在他们的想象中,他们觉得这是做不到的。特别是一些中国制造,比方说身上穿的衬衫,这是中国轻工业的表现。所以他们缺不了这些东西,这些都是跟他们切身生活非常贴近。总体来讲,对中国的印象是积极的。 [2016-03-28 21:56]
-
[主持人]他们印象当中,现代中国是什么样子? [2016-03-28 21:56]
-
[霍玉珍]捷克人对中国是怀有好感的,而且总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积极的。一是非常欣赏和崇拜中国的历史文化,它都不敢相信,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个人跟我说过,我们还在树上的时候,中国人已经穿丝绸了,我觉得也非常形象。他非常赞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对中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非常崇拜,他的很多作品也已经被译成捷克语,一些经典语句,好多人都能够背出来,这也很难得。第二,他们认为,中国人会非常大度、包容,他会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药有时候不能完全治本,他们开始更加相信中药能够确确实实治愈一些疑难病症。在此之前他们也不太相信,经过这么多年以后,中医也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也有新的进展,确实给世界做出的贡献很大。屠呦呦在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她获得诺奖以后,对中医医药的肯定非常明显。 [2016-03-28 21:53]
-
[主持人]谢谢二位,给我们特别生动描述了捷克文化,捷克人,接下来我们还想问问霍大使我们了解的捷克人是这样的,那比如说在您在捷克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在捷克人心目当中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又是什么样的? [2016-03-28 21:53]
-
[霍玉珍]有一个计算,每年每个人平均采上86公斤各种各样的蘑菇。而且还有一个笑话是,每一种蘑菇都可以吃,只是有一种蘑菇你只能吃一次。这个大家明白吗?就是有毒蘑菇吃一次之后你就完了。 [2016-03-28 21:52]
-
[主持人]这样一个小小的习惯其实反映了很多面,比如说他推出家门可能没走多远就会是有森林,所以他才会有采蘑菇的习惯,而且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绿色植被。 [2016-03-28 21:52]
-
[霍玉珍]捷克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百姓享受森林带给的益处,比方负离子、阳离子,比如林子里长出很多蘑菇。捷克人从小就有一个采蘑菇的习惯。我后来有机会到欧洲的其他国家,他们都没有这个习惯。捷克人为什么爱采蘑菇?一个朋友这样跟我说,通过采蘑菇可以达到一举三得的目的。第一,可以到森林里吸新鲜空气,会觉得身心特别愉悦,非常舒服;第二,在采蘑菇的过程中,等于去远足或者爬山,这时候你会不知不觉追着蘑菇去采,你都不知道会走多少公里。一般走二、三十公里都不会觉得累;第三,到了晚上,你有一个大收获,采了好多的蘑菇。他们从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不会扔掉蘑菇的根锑,而是把它削掉,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让它继续长出蘑菇,让别人也能采到蘑菇。 [2016-03-28 21:49]
-
[霍玉珍]除了注重文化以外,捷克人生活的很有情趣。他们很爱体育。捷克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达到1/3以上,到处都是森林。按照法律规定,你要是砍伐森林的话,必须在那之前按照林子的同等面积植成为林,而不是光去植,最后死掉也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植好了才能够去砍伐。 [2016-03-28 21:45]
-
[主持人]捷克地处欧洲版图的中心,也因此被称为是欧洲的心脏,2006年它被世界银行列入了发达国家的行业,是中东欧最富有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捷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2016-03-28 21:44]
-
[主持人]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之声《政务直通》我是张蕾,在今天的直播间当中,我们为大家请到是两位捷克通,他们分别是前中国驻捷克大使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刚,请他们二位来带领我们一起来了解捷克,了解捷克的文化和历史。 [2016-03-28 21:44]
-
[主持人]感谢二位前半个时段的分享,接下来我们进入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继续收听。 [2016-03-28 21:44]
-
[主持人]捷克民族的酒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社交文化,可能在这个社交圈子迸发了文学的灵感。 [2016-03-28 21:43]
-
[霍玉珍]大家都听说捷克是一个很浪漫和奔放的民族,喜欢喝酒,特别是啤酒。在捷克人的眼里,啤酒不是酒,是一种饮料。因此,从婴儿开始,父母就给他喝一点,他长大时已经很习惯了。他们有一个比赛,不是指每个人喝了多少瓶获得冠军,而是以这个人喝了多少平米而获得输赢,以面积计算,可见喝得多。为什么捷克人喜欢喝啤酒?这跟它的民族性格有关系。喝啤酒之后,不是处于醉的状态,但有点激动或有点情绪,可以随便说真话、侃大山。当游人到布拉格或者捷克的任何地方,随处可见啤酒馆。人们去喝啤酒会产生很多笑话,他们特别喜欢政治笑话。现在,每年每个人包括婴儿平均要喝到几乎接近150公升的啤酒,号称“全球第一啤酒销量大国”。 [2016-03-28 21:40]
-
[主持人]那么您生活工作当中接触的人呢? [2016-03-28 21:37]
-
[霍玉珍]这是很难得的。 [2016-03-28 21:37]
-
[主持人]所以说注重文化、注重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 [2016-03-28 21:37]
-
[霍玉珍]我补充赵院长刚才说的,当时民族剧院被烧了以后,人们在远处看到它烧的过程当中,就已经有人在募捐了。在现场,人们甚至把自己的金牙拿下来,放到箱子里,很快重建了这个剧院。而且在民族剧院上方有几个字,叫做“民族自己的剧院”,就是他们的爱国情绪在里头,意思就是说,我是一个国人,是捷克人,这个剧院是我的一部分,我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它。每个人都会为这个剧院而感到自豪。 [2016-03-28 21:35]
-
[主持人]霍玉珍大使在捷克学习工作这么多年,对捷克人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有印象的,给我们说几个小故事吧。 [2016-03-28 21:35]
-
[赵刚]每一次跟捷克人接触,到捷克的旅行我都深有感触,捷克这个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去捷克旅游如果不做功课有点太浪费了。刚才主持人提到的黄金小道,它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在里边,而且都非常完好地保存下来,代代传下去。所以捷克是一个对历史、对文化非常尊崇的国家和民族。我举一个例子,捷克人民剧院是捷克老百姓捐款建的剧院,后来被毁掉以后,再次捐款、再次重建,说明人民对保护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话剧表演非常重视,非常有这方面的意识。
[2016-03-28 21:33]
-
[主持人]这样的旋律响起您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听到这个曲子,您一定忍不住跟着哼几句,这个旋律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就是出自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之手。他创作的这首《幽默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捷克音乐以及刚才我们提到的捷克文学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所以,赵教授,您觉得这是不是说明捷克人特别注重文化? [2016-03-28 21:33]
-
[主持人]特别感谢二位对捷克文学作品的推荐。 [2016-03-28 21:32]
-
[赵刚]小人物的命运,包括霍大使提到的《好兵帅克》,也是一个小士兵的角色。赫拉巴尔的作品也是这样。还有一个作家,就是伊凡·克里玛,他的作品现在已经出了好几本,还在不断出,比如《爱情对话》、《等待黑暗》、《等待光明》等作品,都很值得中国读者一读的。
[2016-03-28 21:31]
-
[主持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016-03-28 21:30]
-
[赵刚]卡夫卡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在中国也深受大家喜爱,他的作品体现了文学家对生活、生命意义的一种思考,而且很多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远远超越小说中的一些涉及男女之情的这些情节。这两位作家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捷克作家。捷克是一个文学大国,比如赫拉巴尔,他的作品就非常好地体现了捷克人的性格特点。
[2016-03-28 21:29]
-
[赵刚]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个作家确实在中国家喻户晓。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但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统治,他本人接受德语教育,所以文学界评论把他的作品看作超民族,就是他的创作或者意识并不能特别直接代表捷克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而且卡夫卡是犹太人,出生在犹太家庭。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能够更多体现捷克人的民族性格,但真正跟捷克人接触聊天时发现,很多捷克人也不太完全把他当做能够代表捷克文化的作家。尤其他后期主要用法语创作。 [2016-03-28 21:27]
-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赵主任,如果让您选择一到两篇最能代表捷克的文学作品,让大家透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到捷克的历史和社会现状,您会选择哪些? [2016-03-28 21:26]
-
[主持人]首先是它的文化吸引了你,才有动力去学习。说到刚才霍大使说到文化,说到捷克作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这位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几乎终生生活在布拉格。我去过他的旧居——黄金小巷22号,旧城区广场的圣米库拉什教堂背后,据说原本是术士们替君王炼黄金的地方,卡夫卡在那儿为人类的灵魂炼黄金。当然,捷克知名的作家不止卡夫卡一位,还有比如米兰·昆德拉,出自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有的反映出捷克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有的折射出捷克的现实社会。 [2016-03-28 21:25]
-
[霍玉珍]我是属于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之一。最开始因为感觉到在中国学小语种的人不是很多。我们被国家派出去以后,就专门去学小语种。像刚才赵院长讲的,我选择这个语种也有一定的原因,一个是我原来是学俄语的,俄语属于斯拉夫语的一部分,它属于东斯拉夫,捷克是属于西斯拉夫语,特别是在语法方面非常相近,我会感到学习更便利。第二个考虑非常有意思,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的老师非常喜欢捷克文学,特别是有一些著名的,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书籍。《好兵帅克》这本书让大家看到捷克民族的一个缩影,主人公帅克出现在书里头,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智若愚,经常会说很多所谓的政治笑话嘲笑当局。可是有一个问题,它有难度,在读的时候,在翻译的时候,全书有很多德文在里头,读的有点费劲。当时我还比较小,看得不是特别顺畅。当时老师就说,捷克在整个欧洲,特别是中东欧来讲,文学很有特点,你应该去学捷克语,之后你自己通过捷克语来读,要比翻译的更便捷,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今天回忆起来,这也是我学习捷克语的原因。 [2016-03-28 21:21]
-
[主持人]刚才霍大使说,您在捷克就是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超过25年,我特别的震惊。那么1973年您刚才提到,那么早的时候,那个时候去捷克学习什么?为什么会现在去捷克学习? [2016-03-28 21:20]
-
[赵刚]其实我本人不是专门从事捷克研究的,我自己的专业是波兰语言文学。它们都属于西斯拉夫民族,两个是邻国,历史上渊源非常多。另外我本人当时在工作中对捷克也有一些了解,旅游也多次去过,这个国家确实让我深深的着迷。
[2016-03-28 21:17]
-
[主持人]赵主任,您呢?您和捷克的渊源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 [2016-03-28 21:16]
-
[霍玉珍]我是1973年到捷克,也就是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去学习,第一次走入捷克这片土地。之后,我曾经有过两次学习机会,后来又去进修,再加上有五次是去工作,总体算起来,我在捷克斯洛伐克和今天的捷克总共工作了25个春秋。 [2016-03-28 21:16]
-
[主持人]霍大使,您是2011年到2015年期间任中国驻捷克大使的。那您在此之前到过捷克么?最早了解它是什么时候? [2016-03-28 21:13]
-
[主持人]非常欢迎二位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做客直播间,来为大家介绍捷克和它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之声的新浪实名微博上,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或者全国的网友们,您有什么样的问题想与我们的两位嘉宾交流,也欢迎您找到我们的节目预告贴来发表评论和我们互动。 [2016-03-28 21:13]
-
[赵刚]中国之声的听众朋友晚上好!我是赵刚。 [2016-03-28 21:13]
-
[霍玉珍]中国之声的听众朋友晚上好!我是霍玉珍。很高兴与大家交流互动! [2016-03-28 21:13]
-
[主持人]欢迎二位今天做客中国之声,为我们介绍捷克和它的历史文化!跟我们的听众朋友打个招呼好吗? [2016-03-28 21:12]
-
[主持人]接下来,我要为大家请出今天政务直通的嘉宾。一位就是前中国驻捷克大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另一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刚。 [2016-03-28 21:12]
-
[主持人]从今天(28号)到30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是两国建交67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习近平主席对中东欧国家首访和今年对欧洲国家的首访。中央台前方特派记者张加宁日前对新任捷克驻华大使贝德日赫·科佩茨基和前中国驻捷克大使、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进行了独家专访。 [2016-03-28 21:04]
-
[主持人]您现在听到这段旋律叫《伏尔塔瓦河》,他的作曲家叫斯美塔那。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作曲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它被称为捷克的母亲河。尼采曾说:“当我想以另一个字来表达音乐时,我只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另一个字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2016-03-28 21:03]
-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政务直通》,我是主持人张蕾。 [2016-03-28 21:03]
-
[央广网]3月28日,21:00-22:00,前中国驻捷克大使、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刚将做客中央台《政务直通》,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之际,聊聊捷克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侃侃他们与捷克的故事;说说中国与捷克的关系;展望中国与捷克的未来。 [2016-03-28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