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志坚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老广播。1975年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选拔录用为广播记者。1985年调入中央台、国际台驻新疆记者站工作,1990年担任记者站副站长,1992年起担任站长至今。
作为一名多年在边疆基层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广播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胡志坚同志能够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一个时期以来,新疆与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组织的斗争相当激烈。在这样一个社情复杂的政治敏感地区工作,胡志坚同志时刻不忘党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的政治使命。1997年,胡志坚通过扎实深入的调查了解,采写了内参《新疆境内广播覆盖敌强我弱》,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后来国家实施西新工程,全面改善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广播覆盖,把党的声音传向千家万户、把敌人的声音压下去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社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对新疆的新形势、新变化缺乏了解,对新疆人存在偏见和误解。
胡志坚同志大胆创新,在做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日常宣传工作的基础上,从2002年起,领导站内记者,在中央台策划开办了《走进新疆》节目。从2004年起,又在国际台开办《走进中国新疆》节目,用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等38种语言,向全世界系统地宣传改革开放的中国新疆,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新疆。
截至目前,《走进新疆》节目收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听众来信超过20万封,《走进中国新疆》收到世界各国听众来信、电子邮件80多万封(件),在国内外的影响逐年扩大,曾四次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高度评价,王乐泉同志指示指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并要求这两个节目“要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这两个栏目已经获得中央台、国际台创新栏目奖,深受国内外听众的欢迎,同时也引起了境外新疆民族分裂组织的恐慌。
近两年,胡志坚同志又先后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中国广播报》合作,推出《走进新疆》专版,开办了《走进新疆网》、《走进兵团网》两个互联网站,目前,最高日点击率达到80多万人次。形成对外宣传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多功能、多渠道、多种传播手段的系列窗口。策划了“十一·五规划新疆地州市巡礼”、“和谐新疆行”、参与策划了“穿越三北风沙源” 等重大宣传活动,借助广播、网络音视频、报纸等多媒体宣传手段,形成新媒体,打造品牌栏目效应。及时把新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新气象宣传出去。
胡志坚同志在新闻战线工作中,始终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以身作则带头抵制虚假新闻,多次拒收采访对象赠送的现金,并在评选职称和先进中见荣誉就让。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站刚接收一位新广播记者,本来采访计划由胡志坚担任现场报道,但为了培养年轻人,胡志坚同志主动在现场连接电话线、连接音响传送设备,帮助年轻记者定稿,并把口头报道任务让给年轻人实践,此篇报道当年获得了中国广播奖一等奖。荣誉虽与他无缘,但却实现了新疆记者站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央台直播三分钟的纪录。平时在采访中,胡志坚同志还多次主动向困难采访对象捐款。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新疆记者站工作22年间,胡志坚同志采写的广播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新闻奖,采写的内参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在每年的业务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多次受到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台、国际台的表彰,1998年,胡志坚同志被评为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4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全国记者站成立40周年之际,胡志坚同志被评为优秀记者站站长。胡志坚同志领导的新疆记者站在中央驻新疆媒体中宣传报道突出,连续多年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新疆对外新闻宣传报道贡献奖”。
如今,胡志坚同志作为一名副厅局级干部,依然保持党的广播新闻工作者本色,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经常深入基层采访,特别是在新疆巴楚县发生强烈地震、新疆阜康、乌苏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阿塞拜疆货机在新疆坠毁等突发事件时,胡志坚同志身先士卒,不顾危险,坚持亲临现场采访。为党的新闻事业、国家的广电事业耕耘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