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传媒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语广播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于1940年,目前办有9套专业化定位的广播频率,每天播音197小时,全国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5.04%,是世界上拥有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之一...
与会领导与代表 更多...
田进
屠铭德
王求
论坛回顾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广播发展面临的新“四化”
广播发展面临的新“四化”
中广网    2007-08-28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这是刚刚结束的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的提法。广播在经历了漫漫寒冬之后,看上去要迎来春回大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外部条件与内部动因,广播此次回暖,不单纯是政策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从更深层面理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现状-----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历史选择。本文提出“城市化、老龄化、频率专业化、广播单纯化”------是广播今后发展进程中将要面临的新“四化”-------“城市化”与“老龄化”作为今后广播发展的一个客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广播发展的方向、制作的方式、内容等; “频率专业化”与“广播单纯化”则是在这一背景下广播发展的现实策略及自我定位。                 

城市化: “城市时代”与“广播春天”携手而至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作为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专家指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平均为50%,而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7%。[1] 

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专家们明确表示——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与200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城市化率37.66%相比,这意味着今后每年城市化率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显而易见,中国的“城市时代”已然来临。

如果说,未来20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也可以因此大胆推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将是广播复兴时代的来临。

“城市化”与“广播发展”的因缘来自二者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

(一)“城市化”为广播二次腾飞提供了契机:  从广播发展史及国外广播的成功经验中,我们知道,广播发达与否与该国的城市化水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对所有的大众传媒来讲,城市受众在受众总体中的总比例及绝对数量都将大幅增加-------根据专家预测,这种增长幅度是巨大的,未来20年将有8亿人口进入城镇生活。

具体到广播而言,“城市化”使得广播受众构成由“农村受众”转向“城市受众”-----如果说,现在10亿广播受众,8亿在农村,20年后,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广播受众很可能是8亿在城市,2亿在农村。城市受众因此成为未来20年广播成长最快的核心受众。而这些新增的城市受众会因为“生活节奏快”“移动性强”“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等特性,表现出明显地“回归广播”的意愿,这为广播复兴提供了受众基础。

(二)广播发展将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城市交通一体化”、“城市居民知识化”与“区域城市共生化”--------这是专家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做出的预测中,这其间广播大有可为: 广播作为“低成本、高效率”的贴身媒介,在“城市交通一体化”过程已经发挥出不小的作用------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台,大都办有“路况信息”等栏目,及时监测交通状况。在城市交通智能化和立体化的理想目标未实现之前,交通广播正部分地承担了这样的任务; “居民知识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大都市,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至少要达到25%,本科以上的比例不少于16%-------广播作为当今重要的大众媒介,在传播知识,提高居民知识水平方面责无旁贷,更为主要的是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与广播媒介的“随身性”十分契合,“随时随地传知识”使广播更具比较优势。

“城市化”与“广播发展”的这种因缘关系,已有先例为证:90年代初是我国第一个“城市化”高潮,与此同时,也是广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年城市电台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最能说明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广播春天”定会与“城市时代”携手而至的。

老龄化:  广播与老龄社会和谐共舞 

广播今后发展,除了要注意“城市化”这个大背景外,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也是广播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参照背景。

随着人口寿命的快速增加,以及几十年来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20年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1.32亿,超过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在未来二十年到四十年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会加速增长到19% 左右。

“老龄化”是广播发展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后,将面临很多问题,与其他机构合作迎接中国社会“老龄化”挑战是媒体的重大责任,广播当然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意味着老年受众正成为大众传媒不容忽视也不应忽视的一个数量日益增长的群体,与其他媒体相较,广播在“老龄化”进程中更有可为,广播的优势表现在:老年受众、老年节目是容易被大多数媒介忽视的领域,较其他领域,广播介入其中,面临的竞争要小,胜出的可能要大;此外,老年人有收听广播的习惯,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加上“视觉退化”等生理原因,这些都是老年人心仪广播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将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养老政策、养老理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婚恋状况等,这些都需媒体协助解决。广播要善于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开发适宜老年受众收听的节目,从而在“媒体拥挤”的今天争得的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频率专业化:“专”与“不专”的两难命题   

当下,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频率专业化”都可算的上广播改革的高频词汇了。 究竟什么是“频率专业化”?频率怎么能“专业化”?频率专业到何种程度算得上“专业”?“专”与“不专”的标准是什么?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在论说层面和操作层面,对于“频率专业化”还都缺乏一种切实可感的标准。但是尽管如此,“频率专业化”是广播发展的主要出路却是众口一致的。

如前文所述,未来20年的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城市化”与“老龄化”加速发展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受众群体间界限日益明显、受众需求与爱好日益多元化------所有这些都是广播选择“频率专业化”的理由。

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台都已开始实行“频率专业化”改革,但是,对于大多数广播电台而言,“频率专业化”的征象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口号现象多于现实运作------一些名为专业电台的广播频率并不“专”,它们在内容上是综合的,形式上是包罗万象的,频率之间节目的交叉与重叠现象大量存在,有时甚至看不出此频率与彼频率的明显区别在哪儿。 一些电台甚至在专业频率的定位中明确的提出“要办成……的综合广播”-----这一方面说明对于什么是“专业频率”,人们还缺乏明确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家对于是否有足够的内容支撑频率“专业化”?太“专”的内容是否会削弱节目的丰富性等问题的担忧。

实际上,衡量一个频率是否“专业化”,主要是看它的节目内容是否“专业”?它的频率定位是否“专一”?它是否拥有自己“专门”的受众群体?目前国内比较纯的专业频率当属中央台的“音乐之声”频率,“音乐之声”的频率专业化比较彻底,首先,它的频率定位非常“专一”-----是单纯的“流行音乐”;其次,它的节目内容很“专业”-----只专一于“专业”的音乐,音乐之外的其他元素被降至最低,每小时主持人串联语不超过5—7分钟;加上专业的选曲,专业的组接,音乐节目流畅自如,一气呵成,非常专业; 再次,它拥有“专门”的受众群体------12---40岁热爱流行音乐的学生及白领受众。 较国内其他的音乐频率,“音乐之声”正是因为自己“专”的定位,得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受到广泛欢迎的。 

频率专业化要“专”,并不意味着,一个频率就是“一种声音”“一张面孔”。  为了最大限度地容纳多元受众,满足受众的多样需求,专业频率还必须“不专”------“不专”指多样的节目形态、风格相异的主持风格、形式变幻的参与模式。 同样的一档节目,不同的主持人主持可能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节目内容,变幻的参与模式可能就会因新鲜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以“音乐之声”为例,该频率虽然所有的节目都是音乐节目,它在“专”于“音乐”的前提下,又根据每一时段不同的目标受众,在音乐选择上进行了“不专”的处理-----比如说“早6点---8点的‘音乐太阳能’”定位于“15—35岁的学生、上班族”,音乐节奏为轻快版,内容为中外流行歌曲;又如“晚7点---9点的‘音乐新天地’定位于25---45的高知白领人群,音乐节奏为抒情中快版,内容主要是世界音乐、老式摇滚等”。显然,不同时段,目标受众是不同的,即使是纯音乐节目,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音乐形式来表情达意,这种“不专”的处理避免了节目单调,使得专业频率拥有了丰富的外观。     

广播单纯化:复归“声音匣子”的原初功能 

广播单纯化,就是尽可能的剥离复杂功能,复归广播“声音匣子”的原初功能。这样做才能“扬独家优势”。

(一)广播单纯化与广播整体的低成本战略相适应:  与电视、网络没有出现之前的媒体时代不同,新时期广播欲再度繁荣,其策略不能是“跑马占地”式的,而应是“见缝插针”型的------不与电视等强势媒体正面交锋,而以“独辟奚径”的智慧,渐进地收复失地,有步骤地开拓新领域。

普遍的低成本战略,是广播复兴的理性选择。借鉴国外广播发展经验,低成本战略被广泛地实施而且被证明有效、可行。以广播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全美的11000多家电台,1/3是低成本的音乐类型台。这些电台大多由10几个人组成,以音乐或谈话节目为主,节目的制作成本很低,低成本的电台不但有效地抗衡了电视的冲击,而且广告收入连年增长,年平均增长达到10%。

广播单纯化,是实现低成本战略的核心。这要求广播在节目形态、节目内容选择上都要立足“单纯化”的本位,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与其追求“遍地开花”,不如“重点收获”,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集中在广播擅长的领域里,“为自己擅为”,最大发挥广播“声音匣子”的优势。

(二)广播单纯化符合受众当前对广播“移动收听”与“伴音”的新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诞生以及旧有的印刷、电视的冲击,人们对广播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收音机越来越成为移动中人们(有学者将之称为“动众”)的收听工具,也越来越被当作“背景”、“伴音”的工具。对于这些移动中的广播受众而言,长篇大论的报道与分析,显然是不适宜的,他们需求“短而精”的信息,要求整体流畅的音乐娱乐,这些受众更关注的是广播能否做到“移动中的清晰收听”和“三心二意状态中的轻松娱乐”。太过复杂的节目形态与节目内容反而会削弱对受众上述诉求的满足。 

将广播发展置于系统的综合情境中考察,既要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既要分析系统的内在结构。本文从新“四化”----“城市化”“老龄化”“频率专业化”“广播单纯化”的角度考察广播正是对这一方法的尝试。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