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延边1月8日消息(记者沈剑华 刘源源 延边台记者张伟国 阎蕊寒)这几天,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大洞村的朝鲜族阿妈妮金福顺特别开心:因为,随着国家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的"西新工程"的实施,汉语和朝鲜语广播电视节目终于在村里开通了,村民们长期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右三)视察延边卫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边境线长达755.2公里。过去,包括大洞村在内的一些边境村屯,由于地处偏远,广播电视信号一直无法传输,许多村民家中的收音机、电视机成为摆设。村民的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为了能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尤其是能让边境朝鲜族村民收听收看到清晰的朝鲜语广播电视节目,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延边期间,曾就延边朝鲜语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做出批示。国家广电总局领导还亲自带队,到延边边远村屯实地考察,走进朝鲜族群众家里听取百姓意见。2004年10月,延边朝鲜语广播电视覆盖项目被纳入国家广播电视覆盖“西(西藏)新(新疆)工程”第三阶段第二期实施计划,开始全面实施。

中波发射台(中波全固态数字调制发射机)
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正值数九隆冬,技术人员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登上铁塔进行高空作业。许多人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工作。2004到2006年两年间,延边先后更新发射机37部,天线31副,调频网络4套,附属测试设备266件,天馈线3900米,维修铁塔8座,新建统调房3座,新建自立铁塔3座,更新改造800千瓦功率变电所一座,完成了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28个项目的验收工作。另外,安装了接收机251台、调制器209台、天线50副、高频头80只,实现了电视、调频、中波发射机全固态化,大大提高了延边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水平。
2006年8月,延边卫视正式“上星”播出,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地区级“上星”媒体。延边朝鲜语和汉语广播也借助卫星传输,并通过在和龙、敦化、安图、汪清等县市新增或更新发射机组,扭转了以往由于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等原因造成的中波发射机开工不足,覆盖率下降的局面,播出时间也大大增加。现在,延边地区可以清晰地收听、收看到中央和地方十多套广播节目和五十多套电视节目,覆盖面超过了90%。而仅仅在4年前,这些县市的边境乡镇,只有40%的覆盖面。

天宝山转播台

延边卫视新闻
国家对延边朝鲜语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质量,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范围,更重要的是为偏区的朝鲜族农民搭建起了通往外界的桥梁。
和龙市龙城镇石人村是一个朝鲜族聚居的村庄,因为有着独特的语言优势,村民们大多希望能通过出国劳务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苦于信息闭塞,找不到门路。广播电视覆盖后,村民们坐在家中,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就轻松地掌握了相关信息,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永成告诉记者:“8月份延边卫视开播之后,农民们通过观看卫视频道的节目,了解企业各类产品信息之后,卖粮、卖菜方便多了,收入有所提高。信息交流也方便了,出国劳务人员大大增加,明年预计能有十多个。”朝鲜族阿妈妮金福顺告诉记者:“有了延边卫视之后,我们对州内、州外的事情了解得多了,节目也好看,新闻、文艺节目什么都有,大家都愿意看。”

电台汉语直播间

延边电台朝语直播间

延边电台(朝语)新闻

天宝山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