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14日消息(彭真怀)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各地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普遍经验。哈尔滨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强力推进畜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黑龙江省率先实现粮牧“主辅换位”。
哈尔滨成功实现粮牧“主辅换位”
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这个观点得到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同。没有高度发达的畜牧业,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大的畜牧业,并以此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成功之路。
我们认为,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没有粮食生产的强力支撑,就不可能有畜牧业的高速发展,粮食生产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料。同时,畜牧业又为粮食和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只有发展畜牧业,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才能实现粮食生产与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和互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发展畜牧业带动粮食增值,提高农民收入。据此,哈尔滨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宏观调控,采取“两轮齐动”、“三位一体”的办法,成效显著,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所谓“两轮齐动”,就是在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哈尔滨各级政府依据畜牧业“过腹”消化标准,选择优质粮食品种耕种,推广“订单农业”。同时成立市县乡“主辅换位”领导小组,制定畜牧业发展鼓励优惠政策,加大科技指导监管力度,全力以赴加快发展速度。所谓“三位一体”,就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订单”的发展模式,结成龙头企业、畜牧基地和养殖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哈尔滨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重要产业。特别是近两年来,畜牧业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200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比2000年产值增加62.6%,增幅比同期粮食生产高出45个百分点。哈尔滨畜牧业产值首次超过种植业产值,标志着哈尔滨率先在全省实现“主辅换位”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破解“三农”问题 哈尔滨率先走出新路
当前,“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因此,建设新农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模式,从低水平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标志着我国农村现代化步伐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注意到,哈尔滨的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必须转变“以粮为主,其余为辅”的观念,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畜牧业发展当中去。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哈尔滨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畜牧饲养业的效益走高,每出栏一头生猪可获利200元左右,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1000元左右,饲养一头奶牛年获利4000元以上,效益相当可观,当地农民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畜牧业。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是,发展畜牧业对于解决东北地区农民卖粮难问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重要。畜牧业具有产业链长、增值能力强的特点。以生猪生产为例,每产出1公斤猪肉,平均可转化3公斤粮食,但养猪的效益是农民直接出售原粮的3倍以上。畜牧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规模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畜牧业每实现1亿元产值可以吸纳转移3000个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每实现1亿元畜产品加工产值可以创造15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畜牧业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小,也是农村经济的避灾产业。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示器。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70%以上。特别是像美国、法国这样的农业发达国家,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甚至超过了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山东、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畜牧业也同样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通过对国内外畜产品市场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畜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哈尔滨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大环境。从国内市场看,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将有重大变化,对畜产品及其转化品的需求量会更大,城乡居民对畜牧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我国人均年消费动物性蛋白质仅25公斤,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为哈尔滨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从国际市场看,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非常明显。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决定畜牧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哈尔滨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5%,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哈尔滨发展畜牧业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也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这里聚集了全国最多的产粮大县,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长期形成的良好的养殖业传统和畜牧业基础,使得其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哈尔滨应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把资源优势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我们认为,抓住了发展畜牧业这个“牛鼻子”,也就抓住了哈尔滨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哈尔滨应通过发展畜牧业,促进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粮、经二元种植模式向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转变,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转变。今后,哈尔滨应继续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加快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使畜牧业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龙头企业牵引 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自1990年引进第一家龙头企业瑞士雀巢公司至今,哈尔滨已建成投产畜产品加工企业240家。形成了以雀巢、黑乳、完达山等企业为龙头的乳品加工群体,鲜奶日加工能力已达到3300吨,奶业加工规模和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金锣、大众、义利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群体,年加工能力达到了350万头;以正大、宏伟等企业为龙头的肉鸡产业链,年加工能力达到7000万只。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哈尔滨的双城、呼兰和巴彦分别成为全省奶牛、肉鸡和生猪生产第一。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哈尔滨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化的形成,在于龙头企业的牵动。这主要取决于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和开拓市场两方面,让龙头企业必须和农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需要哈尔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以品牌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采取兼并、出资买断等形式,组建“联合舰队”,使其在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中,更好地发挥企业集团优势和驰名品牌优势。
首先,龙头企业必须促进养殖基地的发展。因为,如果龙头企业不注重农户“第一车间”的作用,不把养殖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就不可能长远发展。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哈尔滨的龙头企业以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推动了畜牧业养殖小区的进步。全市畜牧业生产已经改变了以往庭院式的饲养方式,基地和小区建设进程加快。各类牧业小区达213个,家庭牧场及大户发展到1583个,专业户达11万户。随着一批批规模大、水平高、品种优良、饲养规范和管理科学的示范场和牧业小区的建成,推动了哈尔滨畜牧业生产“统一供雏、统一供药、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屠宰加工”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标准化进程,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同时也为龙头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加工原料,保证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发挥自身掌握市场信息能力强的优势,引导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我们认为,在畜牧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应积极争取实现和主要养殖基地的信息互通。建立畜牧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饲养户发布畜牧业市场信息。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饲养、合同饲养,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和规避农民的市场风险。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达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龙头企业应把积极维护基地农户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向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反哺养殖业。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增进沟通与交流,加强双方的利益对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使产加销各环节、农工贸各方面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把合同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提高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订单的履约率。引导和规范企业按市场规则进行公平、有序的竞争,防止损害养殖户的利益。
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哈尔滨以龙头企业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联系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市场的桥梁。我们认为,这一模式可以大力推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积极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壮大优势产业,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对接,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使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依靠品牌、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
在对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我们发现,哈尔滨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主辅换位”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的一些先进省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一方面说明哈尔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市的龙头企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带动畜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哈尔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充分考虑消费取向和市场容量,确定龙头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积极开拓市场。二是广开投资渠道,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具有发展潜力的开发项目和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对外招商,吸引省外和国外资金参与哈尔滨农业资源开发。三是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适时研发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加快发展。同时,我们认为龙头企业应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大力开发有我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畜牧业产品,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
科技人才驱动 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
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和人才优势,在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的出路在于科技和人才。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也在科技和人才。科技人员要为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大发展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认为,加快哈尔滨农业科技进步尤其重要,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科技人才。人才优势的确立,一部分可以依靠人才的引进,但主要还要自主培养,在这方面可以利用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的契机,加强人才交流,开展科技合作,提升哈尔滨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应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集所带来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和资金,围绕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攻克良种繁育技术、安全高效饲料配方技术、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及收贮加工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检疫技术,研制开发畜产品加工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开展技术交流,使哈尔滨畜牧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在进行科研攻关的同时,哈尔滨应注重实用技术转化,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科研与培训相结合,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通过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推广,利用各种现代传媒,重点推广高产高效育肥、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种植技术;通过应用畜产品加工的新工艺、新设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科技型畜牧企业发展。走市场化之路,加快科技研究和推广步伐,把畜牧科技产业做大做强。加大畜牧业科技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发挥自身优势,走开放之路,吸引资金,开展合作、联合,做到优势互补,提高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
我们认为,哈尔滨应完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认真贯彻中央和黑龙江省的相关规定,强化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畜牧科技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健全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发布制度,建立县、乡两级畜牧“110”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技术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同时,应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重点培训各级畜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的动物防疫监督所,整合现有畜牧兽医力量,实行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一体化管理。加强动物防疫队伍的培训、教育和考核,对动物检疫员实行聘任制和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委派制,不断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
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为此,哈尔滨应依靠科技力量的支撑,全面加快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畜产品质量监控,完善现有认定、检测、监管的做法,构建畜产品安全管理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监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养殖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管理,做好档案记录,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养殖场,特别是食用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屠宰场试行HACCP管理体系,确保畜产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安全。通过落实无公害畜产品科学化认证体系,把产品认证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切实抓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安全化检测体系,完善畜产品质检中心,发挥畜产品质量检测功能,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测。与此同时,开展科普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标准安全消费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引导消费者由注重畜禽产品价格向注重质量安全转变,全面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另一方面引导生产者自觉按照无公害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强化政府服务 培育畜牧业支柱地位
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哈尔滨各级政府应以提高畜牧业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优势品种,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可持续发展,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确保畜牧业安全,努力加快建设畜牧主导产业的进程。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科学引导,周密服务,扫清困扰畜牧业发展的政策障碍。
当前,哈尔滨各郊县应考虑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研究制订畜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把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列为政府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从市到县、从县到乡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使哈尔滨的畜牧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新的突破。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切实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靠前指挥,帮助基层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注意研究畜牧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各项工作措施和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发现和培养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是,哈尔滨对畜牧业的用地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发展畜牧养殖用地免收中央和黑龙江省规定之外的一切行政收费。哈尔滨应继续鼓励支持发展畜牧养殖园区、专业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对外来投资建屠宰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的用地,优先办理审批手续;不占用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指标的,在城镇建设范围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给予一定政策返还。建设用地由各乡镇、村以优惠条件提供,相关部门优先审批;需占用已承包土地的,可由乡镇、村从机动地中串动解决;建设园区、小区、养殖场所需木材,林业部门在采伐限额允许范围内优先办理采伐手续;建设标准化畜禽舍给予税费减免,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对哈尔滨的调研中,我们形成了这样几点认识:一是引导民间资本注入畜牧业。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因势利导,启动畜牧业发展项目,挖掘潜在的民间资本,树立群众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使群众真正看到发展畜牧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主动自觉地投资发展畜牧业。二是应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各级政府应该考虑对支出结构进行必要调整,要对现有各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向畜牧业倾斜,重点用于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金融部门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提高对畜牧业的信贷额度,增加畜牧业中、长期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小额贷款额度,解决群众缺乏启动资金难题,并逐步解决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各郊县也应拿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要利用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黑龙江省的支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集团和财团投资,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
在当前畜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形势下,哈尔滨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工作作风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特别是哈尔滨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和促进畜牧业发展,跳出就畜牧业抓畜牧业的圈子,按照市场规律,把畜牧饲养、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有机的链条联结起来,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在提供服务、加强引导的过程中,哈尔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既有推动畜牧业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更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既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更考虑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既注重发展的速度,更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防疫、销售等问题,为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注重市场调查和预测,多方征求产区、销区和流通区域对哈尔滨畜产品的意见,为企业和养殖场提供正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千家万户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
我们对哈尔滨的调研表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必须结合实际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和方法,跳出就粮食抓农业、就农业抓农村的思维定式,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牵动着哈尔滨全市经济发展的全局。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龙头城市,率先实现“主辅换位”战略,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