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路 现在位置>>发展之路
神箭,从这里腾飞:基地地空导弹科研试验创新发展纪实
中广网    2008-12-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 这里是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放“准生证”和“出生证”的地方。

    这里有一流的试验设备,最新型的地空导弹首先在这里试射,最先进的战法首先在此研练。
 
    50年来,空军某部官兵扎根并搏击于戈壁沙海中,怀着对祖国国防尖端科研事业的无比忠诚,发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勇于奉献、勇攀高峰的“神箭精神”,以天天上战场的自豪感,在这片不毛之地上创造了我国地空导弹史上的一个个辉煌的业绩,见证了我国地空导弹创新发展的闪光足迹和我国防空事业阔步迈向现代化的时代风貌。

    “神箭摇篮”从荒漠中崛起

    茫茫巴丹吉林大漠西部,弱水河犹如一条闪亮的丝带,划破黄褐色的戈壁,缓缓地由南向北流过,这里地域偏僻,人烟罕见。来过靶场的一位外国将军曾说:这里是天然的试验靶场,但绝不是人生存的地方。确实,恶劣的环境令人难以想象。触目皆是一望无际的是黄沙碎石、干枯的红柳枝和一个个数不清、上面布满了骆驼刺的沙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代代戈壁军人在这里扎下了根,把不毛之地变成了神奇的热土,创造出了我国地空导弹事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经过靶场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如今,一个集制导发射、航区测量、引导控制、数据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靶场矗立在亘古荒漠之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漠之中,“神箭摇篮”处处散发着现代化气息……
 
    2003年底,该部归建空军某试训基地,担负着科研鉴定试验任务,履行着为新装备发放“准生证”的重要职责,是连结科研部门与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桥头堡”。

    针对新装备技术新、科研试验难度大等特点,该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完成了一系列新装备试验鉴定方法研究,使试验方法更趋合理,试验信息收集更加完善,数据处理更为科学,能有效地对新装备各项技术指标科学的检验。并且做到了新装备试验一线工作全由官兵来完成,有利于真实暴露技术问题,使科研试验质量得到保证。某型装备试验中,该部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后认为该兵器性能暂达不到要求,及时向上级建议中止试验,并得到了认可,经改进完善后,该试验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些做法确保部队官兵用上合格的装备,巩固了“考官”的权威,维护了军队的利益。

    他们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攻坚克难的“医官”,推进科研试验进程。2005年,某新型导弹试验中,曾因关键技术问题导致试验几度失利,整个型号面临下马的危险。该部和工业部门同舟共济、背水一战,他们成立了以高级工程师杨选春为组长的攻关小组,在对试验数据反复比对和仿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攻克了难题,使该型号起死回生,为国家避免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近两年来,他们帮助工业部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30多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00多条,有效地推动了科研试验进程。

    人在靶场,心想战场,该部科技干部积极当好带教培训部队的“教官”,促进新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因全程参与的新装备的研制和试验过程,该部科技人员对新装备系统原理、设计思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操作经验。通过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帮带,使部队前来培训的官兵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了新装备性能,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

    建场以来,该部先后完成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多种型号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定型和抽检试验任务,完成科研课题800余项,有11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7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土防空作战能力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了某型系列靶弹、靶场仿真、靶场信息网建设等大型科研任务。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学、雷达、电子测量设备,建成了靶场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内一流的仿真试验室。目前,该部的科研试验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既可以进行科研试验,又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的综合试验靶场。在某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本来需要耗资不菲“真枪实弹”的试验,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使该型武器系统的研制试验减少了35%的用弹量,试验费用大大降低,试验效率相应提高,而且使兵器技术参数更趋合理。在某型靶弹的研制过程中,基地科技人员采用先进的优化设计理论,本来要一年才能完成的项目,缩短到了三个月,并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及时保证了试验任务的需要。它们像蓝天“磨刀石”一样,把地空导弹磨砺得锋利无比,把先进的战法检验得更加成熟。

    科技给“神箭”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里是我国地空导弹国家试验靶场,处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战斗力生长的前沿,在国土防空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神箭摇篮”一诞生,就和科技这把熊熊燃烧的“圣火”结下了深厚的“血缘亲情”。
 
    建场初期,官兵们面对从未见过的尖端技术武器,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急切地探寻着导弹知识的ABC,后来,在外国专家撤走的情况下,抱着要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誉的信心,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安装从未安装过的设备,调试不能运转的仪器……
 
    如今,部队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试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靶场顺应科技强军的时代潮流,制定了“科技兴靶场,人才为根本”的战略目标,超前进行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采取有效方法,紧紧抓住靶场工程建设和新型号兵器试验机遇,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技术人员到院校进修,下厂全程参与新武器、新装备的研发,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和深造。先后聘请了工程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带教科技骨干,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协作育人关系。扎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使部队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英才。他们中有既精通技术又懂指挥的部队长刘红利,有被外国同行称之为“第二上帝”的技术专家曹新国;有空军级专家王永孝、冯维海等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中国空军的“西部硅谷”。
 
    他们坚持以新武器系统科研试验为主体,开展课题研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依靠课题牵动人才成长。凡立项的科研项目,都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干部开发科研项目、立志成才的潜能。近几年,在部队开展的课题研究中,年轻科技干部参与的比例已占到70%以上,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他们还着力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党委从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适时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部队、学习型干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为培养全体干部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束缚,让中青年科技干部在科研试验中担当主体,先后有63名干部因成绩突出而得到提前晋职(级);与6个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联合育人协作关系,积极聘请军内外专家学者为导师,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了4期在职研究生班,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12名,其中17人已取得硕士学位。他们还通过“神箭英才”、“优秀导师”等评选活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发了科技干部立足岗位成才的热情和动力。

    为使人才储备干部尽快形成战斗力,他们依据某试验进程情况,对培养计划进行了多次修正,编写了培训教材,制定了考核方案。同时,他们着力创造人才尽职奉献的环境。坚持合理定位,人尽其才。坚持每年对科技干部队伍的专业特长、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试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摸底,对学非所用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调整,对专业面窄而又无法调整的人员,采取集中办班,拓宽知识面的方法,努力让他们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

    他们还妥善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区党委多次召开基层主官以上干部参加的专题党委扩大会,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启动了区人才建设工程,提出了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即培养20名军队级专家、高层次人才,100名区拔尖人才和300名骨干。他们为71名技术骨干的家属优先安置了工作,每年召开科技练兵之星表彰大会,并对两名科技干部实施了重奖,技术骨干的医疗保健享受了团级干部的待遇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稳定了科技干部队伍,还吸引了400多名优秀的地方大学生来基地工作,提高了科技干部队伍素质的起点。

    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官兵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研试验,近5年来,他们想方设法筹资一千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营造人才成长的浓厚氛围,积极为官兵排忧解难,妥善解决干部家属就业、保险、就医、子女教育和干部转业安置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工作环境。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克服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生活对立起来的旧的思维模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官兵的合理需求,积极依靠自身力量改造戈壁恶劣环境,自筹资金整治维修和新建营房,下大力气改善官兵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为彻底解决某站小号交通、信息不便、管理困难的问题,自筹资金集中建房,对某站点号干部进行集中居住管理,实现了部队管理的科学化。还为中青年专家盖了两栋“专家楼”,出差、探亲允许他们乘飞机,旅行、疗养优先安排,给予师职医疗待遇,定期组织他们检查身体。为进一步激励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近年来,又筹资300万元,设立“青年英才”奖励基金,并制作金质奖章,对为靶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建立了文化广场和“青年英才”榜,利用电视、广播、神箭快报、文艺汇演等形式大力宣扬“青年英才”和各类人物的先进事迹。在该部的科研人员队伍中,被空军评为高层次人才有12名,被空军批准享受专业技术岗位特殊津贴的有33名。

    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给该部全面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区科研试验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科研成果呈现逐年攀高的趋势,综合科研试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50年来,依靠科技的支撑,数千枚导弹从这里飞向了蓝天,走上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哨位,在我国的万里长空铸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神箭精神” 传承在戈壁大漠

    胸怀报国志,大漠写忠诚。一代代戈壁军人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壮举,锻造了一种不朽的“神箭精神”。

    该部原副总工程师曹新国1964年大学毕业分配时,他的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分配到繁华的大城市。当得知我国西北戈壁荒漠之中的导弹发射场急需大学生,他找到学院领导,向党组织表示:“我的知识是党给的,是党把我培养成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大学生,我愿意到党最需要我去的地方工作,到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抱着“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壮志豪情,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曹新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组织和参与了我国所有地空导弹型号的科研、鉴定、定型和检验试验,是我国仅有的少数几个参加过十几种型号研制全过程的主要技术专家之一。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空军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在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经受住了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经受住了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他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刻苦攻关的自觉行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奉献之歌。

    曾任部队长的李杰民,带领着数千名官兵,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夜以继日的奋战,当第一枚导弹从呼啸刺向蓝天的时候,积劳成疾的他却趴在了办公桌上,再也没有起来。导弹上天了,43岁的他却倒下了。为“神箭”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他死后也要看着导弹腾飞,按照遗愿,他安息在了导弹发射车必须经过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官兵们给这座陵园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叫“幸福村”。如今,这里的“居民”已达到了600多人。

    其实,扎根戈壁知识报国的科研人员在该部不胜枚举。高级工程师周玉生,在我国地空导弹制导雷达方面有着超人的业绩,他孤身在戈壁奋战了30多年,临退休之际,组织上多方为他联系好工作,让他进了西安市。可他却在新的单位魂不守舍,无法静下心来,整日忧郁寡欢,不久终因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按照他的遗愿,死后,他也长眠在了“幸福村”。

    生,情系神箭;死,魂归大漠。这是戈壁人真实的精神写照。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的戈壁军人为了神圣的神箭事业,前赴后继,涌现出了一个个用“生命铸箭”的神箭事业的传人。

    一种便携式导弹需要肩扛发射,厂家许以发射成功后给一套住房请来的射手,到靶场来一看要冒生命危险,扭头就走。为了使新装备早日试验成功,年轻的士兵王建华迎难而上,他把“生命扛在了肩上”,多次肩扛导弹发射成功,为新武器的科研试验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因此受到了军队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总政表彰为优秀士兵而提干。

    杨选春,是该部第一个被提拔到团职领导岗位的研究生,曾参与某项重大科研任务获得过军队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在一次大型试验任务期间,他被检查出患有肝病。但为了任务的连续执行,他把体检单悄悄地锁进了办公桌的抽屉,检查结果他没有告诉妻子,没有告诉领导和同事。他心中想的是要在病发之前,不带一丝遗憾地完成任务。为此,他和病魔展开了一场较量,夜晚在办公室制定试验方案,修正各项数据;白天他和搜索分队的官兵深入戈壁沙漠深处搜寻导弹残骸,进行试验结果分析。毫无规律的生活加剧了病情的恶化。任务圆满完成后,他被强行送到了北京,在解放军总院被确诊为胰腺胰岛细胞瘤,住院期间,医生两次下达了死亡通知书。此时,他被病魔折磨得只有60多斤,可他病床的床头上仍然放的是专业书籍。一次深圳新闻采访团来基地采访,不忍心影响他的休息,只问了两个问题,你来戈壁滩后悔不?现在遗憾不?他动情地说,不后悔,遗憾的只是再不能为部队多做一些贡献了,自己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完成。毕竟,他才只有38岁啊,正是干事业的好时期。他却把生死置之度外,仍坚持攻克导弹上的“癌症”。使花费了十多年研制时间、屡受技术难题困扰、面临失败的某型导弹终获定型、装备部队。可能正是由于心中有着神圣事业的牵挂,出现了奇迹,“死神”只是扯了扯他的衣襟,如今,战胜病魔的他又出现在导弹发射阵地。

    “戈壁江南”为“神箭”腾飞加力

    为了改善官兵生活条件,筑牢国防尖端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础,该部党委坚持科学发展,带领官兵依靠自身的力量不断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一代代戈壁军人在这里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六月穿棉袄”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部队驻地远离城镇,无任何社会依托。以前官兵吃菜只有靠从200公里外的酒泉、张掖往回拉,往往冬天是一车冰碴,夏天是一车烂菜叶,几千名官兵们一年到头很难吃上新鲜蔬菜,影响了官兵的身体健康,影响了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的提高。

    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大力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该部历届党委十分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创造拴心留人环境,保持部队稳定,促进科研试验能力提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要在沙漠里种菜,在戈壁滩上养猪,困难令常人难以想象。在诸多困难面前,他们叫响了“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存,在困难条件下有所作为”的口号。党委“一班人”身先士卒,带领官兵埋头苦干,为了更换菜地的土壤,原司令员吴佐仁每天带着干粮和矿泉水到戈壁深处找黄土,找牧民联系羊粪。领导的身教激发了广大官兵“建家”的积极性。为开垦菜地,官兵们以顽强的毅力顶风沙、冒酷暑,一锹一车运走沙石,又一锹一车拉来新土,从百里外的牧区拉回一车车羊粪,给菜地里垫黄土、掺炉灰,改善土质。他们从戈壁滩上扫石子,挖沙子,打水泥板,修建防渗水渠,修建猪舍。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几年来他们在戈壁荒漠上开垦菜地800多亩,饲料地350多亩,他们还开辟鱼塘10多亩,保证了每个基层连队都有一片10亩以上的菜地,一座保温猪舍、一座保温大棚,一片果园。为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官兵生活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近年来,他们坚持科技兴农,提高了种养效益。他们首先加强了后勤生产队伍的建设,使全体后勤生产人员明白,搞好农副业生产同样是为国防科技事业做贡献的道理。该区司令部管理科士官马占文负责4个大棚的管理工作。他把这项工作当事业来干,为了不错过蔬菜的生长季节,及时给蔬菜防病治病,几年来他没有安安心心地休满过一次假,今年家里多次来信,催他回去找对象,但他却因工作一推再推。他管理的大棚,每株西红柿结果50多斤,亩产5万斤以上。为了找到好的蔬菜品种,该区二站二队生产班士官王富杰在休假期间,跑遍了县城十几家蔬菜服务公司和种子服务公司,并到蔬菜种植专业户家中请教种植技术,1个月的假期,他只在家中呆了不到5天。休假归来,他为连队带回了苦瓜、豌豆等蔬菜品种,并在连队的菜地试种成功,现在这个连队光西红柿和辣椒就有23个品种。

    他们还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生产人员的业务能力,三年培养骨干180余名,先后派30多人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学习温室蔬菜高产栽培技术,保证每个基层连队都有2名种养“小能人”。他们还专门聘请了两名农艺师担任蔬菜种植技术顾问,保证能够随时解决该区官兵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他们还通过组织观摩,互相交流技术,提高了生产人员的种养水平。

    在蔬菜栽培方法上,该区还广泛采取了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温室增施气肥等新技术,使引进的美国西芹、以色列柿子椒、金针菇、荷兰豆等一系列“名、特、优、新、高”的30多个优良品种,在戈壁滩上“安家落户”。他们还大力推广反季节栽培技术,行之有效地做到洋菜中种,南菜北种,冬菜夏种,野菜家种,实现了蔬菜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品种多样的生产态势。在养殖上,引进了长白、杜洛克和约克夏三个优良猪种,在全区部队推进种群繁育,确保了品种优良,梯次搭配合理,并大力发展养羊、养鸡、养鱼、养肉鸽等,开创了菜、肉、鱼、禽、蛋综合保障的喜人局面。

    该区党委以好日子先让基层过的思想,近年来先后为基层新建、改建了厨房,配备了柴油灶、电饭车,电炸锅,电烙饼机、和面机、绞肉机等现代化的炊事设备,使饭堂实现了电气化,丰富了饮食种类。为了方便官兵们就餐,80%的基层连队饭堂还装上了空调。

    由于成绩突出,该部队连续3年被空军评为农副业生产先进单位,今年他们又制定了新的农副业生产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农副业生产力度,投资集中修建了20个共2万多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保证基层单位冬菜能够自给。
 如今你走进这个部队的营区,昔日的不毛之地已变成了“塞北江南,戈壁绿洲”。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强力有的生活保障能力,换来了部队的思想稳定,促进了科研试验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官兵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副连职干部家属随军后就可住到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每家都安装了常年能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他们还自筹资金请李国安给水团打井找水,使困扰部队40多年的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他们还铺设了130多公里的光缆,建成了地面接收站和有线电视网,每个连队都能收到50个台的电视节目,率先建成了藏书18000册、影视片有3000余部并定期更新的电子图书馆。二区神箭网覆盖到所有连队,每位官兵都能上网阅读、观看。自动化办公程度较高,文件、资料可在网上传递到团站。

    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为提高科研试验能力奠定了基础。

    忠诚和热情洒在戈壁深处,心血和汗水换来蓬勃生机。就是这样,一代代的戈壁军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我国地空导弹史上的一个个辉煌,托起了一枚枚神箭的腾飞。(李国文 王军 李武朝)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吴菁      
箭啸苍穹 更多>>
·为一线部队写“书”
·放缆,在戈壁深处
·永不中断的电波
·热气球带来“创新热”
·电话千里解难题
·靶机穿上了迷彩服
·戈壁滩架设“顺风耳”
·空气“房子”
·长途奔袭毫发无损
·在对抗中“强筋壮骨”
·细节决定成败
·搏击狂风救靶机
红色记忆 更多>>
组装、测试导弹
“霹雳二号”空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