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概况 | 时事新闻 | 辉煌五十年 | 视听宁夏 | 魅力宁夏川 | 喜迎大庆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
中广网  07月01日 17:1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

  在中国,有10个民族、1759万多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与具有12亿多人口的主体民族(汉族)相比,是一个极小的数字。这10个民族大都在西北,约有1400万人,所以西北是当今中国穆斯林的大本营。

  (一)伊斯兰教的传播

  穆罕默德传教40年后,穆斯林就进入中国。传入中国的形式及其路线大体上说,有两条路线,两次高潮。

  唐、宋时期(公元651年-1279年),主要是大食、波斯商人,沿着“香料之道”,把伊斯兰教传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明州、杭州以及京都长安、开封等地,他们是回回民族的先民。广州的怀圣寺、泉州的清净寺、扬州的仙鹤寺、杭州的凤凰寺,以及发现的碑文等遗迹就是有力的佐证。他们对唐、宋经济曾做出过重要贡献。这是第一条路线,第一次高潮。

  第二条路线,第二次高潮,是13世纪以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三代的西征,把一二百万西亚、中亚穆斯林,强迫从“丝绸之路”签发到中国,参加灭宋战争,宋亡元立,他们留在中国的边关要塞,上
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垦牧养,后来落居中国,大都是就地参加农业生产。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的大迁徙,穆斯林辗转到西北聚居,《明史》称:“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是居甘肃者尚多。”(当时的青海、宁夏大部分地区属甘肃),清朝文献记述,“甘肃回多于汉”,还
说“回七汉三”(当时政府把穆斯林均称为“回”)。甘、宁、青穆斯林从明代末到民国初,经过十多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损失惨重,人口大减,现在与汉族人口相比悬殊很大。

  (二)西北是伊斯兰教门宦较多之地

  17世纪苏非派传人中国后,在伊斯兰教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在中国有了格底目、伊赫瓦尼(又分离出赛莱非耶)、西道堂等派别和依禅、门宦的产生与形成。中国伊斯兰教的各种派别,究本溯源,同世界伊斯兰教的派别一样,只有逊尼派、什叶派和苏非主义三大派,教义教理大同小异。中国的格底目、伊赫瓦尼、赛莱非耶、西道堂与依禅、门宦都属逊尼派;伊斯玛仪派(又称七伊玛目派)、十二伊玛目派均属什叶派。

  从教法上分:格底目、伊赫瓦尼、西道堂与依禅、门宦,遵行哈乃斐的教法学说;赛莱非耶遵行罕伯里的教法学说;伊斯玛仪派,则不以逊尼派的四大教法学家为准则,而以阿里的法学思想为依据;十二伊玛目派,又奉行加法尔·萨迪克(公元703年-765年)的加法里教法学说。

  从教义学的观点看,依禅、门宦属苏非主义学派,主张守贫、苦行和禁欲;伊斯玛仪派与十二伊玛目派则属马赫迪思想,期待“救世主”来临。前者在西北穆斯林中的影响较大,后者只在人数不多的塔吉克民族中有影响。

  苏非、依禅、门宦这三个名称虽不同,但含意是相同的。它们是伊斯兰教中的一种神秘主义派别的不同称呼,最初在阿拉伯称苏非,到15世纪苏非教团在中亚得到大发展后统称为依禅。17世纪中叶依禅派盛行于新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信其主张。依禅的特征主要是:依禅认为通过苦行、戒欲、忏悔途径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地则要通过人和真主之间的“中介人”,这个中介人,就是依禅;依禅崇拜圣徒、圣墓。实行父传子受的世袭制,或由信得过的高足弟子继承。依禅,依次分为依禅(导师)、海里凡(高足弟子)、苏皮(修道弟子)、阿皮孜(讲经弟子)、布维(女弟子)、穆勒提(信徒)等不同等级。依掸接受门弟的条件是:须由高足弟子海里凡的介绍;被接受人须绝对服从导师,并接受导
师吩咐的“迪克尔”;海里凡负责某一地区教务时,须持有依禅的“依尔沙孜(委任书)”。

  门宦盛行于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群众中。门宦是伊斯兰教中苏非学派各支派的泛称。“门宦”一词,标明一种世袭的身份、地位与特权。17世纪后期以来,虎夫耶、库布忍耶、嘎德林耶、哲赫忍耶等苏非各学派,相继从阿拉伯、中亚以及新疆传入甘、宁、青地区后,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穆夫提、大湾头、大拱北、花寺、官川等派别,这时并不叫门宦,门宦一名并不是他们自己取的名字,而是外人相加的。因为各门宦都有自己的名字,从大的学派方面讲,称虎夫耶或嘎德林耶或库布忍耶或哲赫忍耶;从小的支派讲,有的以地名命名,如毕家场、北庄等;有的以创始人姓氏命名,如刘门、杨门、张门等;有的以创始人的形象命名,如胡门、疯门等,总之不叫门宦。

  清中叶,甘肃临洮北乡穆夫提第六代教主马显忠(公元1736年-1795年)由于出资兴办义学,并在改善当地回、汉等民族关系方面有贡献,清地方当局遂赐给马显忠一“统领”头衔,命其统管河州各教派,群众称其所管为“七门八宦”,后来就有了“门宦家”之称。据《平回志》卷三记载:“州之老巢三,城北之华寺、毕家场、祁家场(大拱北——引者注),通称拱北。拱北者,清真寺也,又称其教首曰牟费谛。牟费谛者,犹云渠魁也。三巢为众回渊薮,陕甘及他省回皆依归听命焉。”但“门宦”一词见于文献者,始于光绪二十三年三月河州知州杨增新的《呈清裁革回教门宦》一文中。门宦一名的出现和被甘、宁、青苏非学派各支派所接受,表明这些支派大多已形成一种具有宗教世袭的身份、地位与特权的“高门世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辖区更大的教坊制度,是甘、宁、青伊斯兰教中的一种特有组织形式。

  伊斯兰教中的苏非主义派别很多。传入甘、宁、青的苏非学派主要有虎夫耶、嘎德林耶、库布忍耶和哲赫忍耶四个派别,它们在甘、宁、青发展、创建了近40个支派,后来人们把这40个支派就叫门宦。

  门宦共同遵行的教义和礼仪是遵信《古兰经》和“圣训”,并以“念、礼、斋、课、朝”五件天命为基本义务,遵守不逾;崇敬教主、老人家,宣扬他们是引领教众走上正道的“筛海”(长老),教众须遵从他的领导;教主、老人家须坐静修持,常念“迪克尔”;在教主墓地建立亭室,名曰拱北,教众须经常去拱北祷念;大多数门宦的老人家、教主,由始传者的子孙世袭或由信赖的高徒门弟继承,别人不能继承相传;教主管辖许多教坊(清真寺),教坊的阿訇由教主委任;教主、老人家一般靠营商贸易和教众的奉献开展本门宦的宗教活动。

  甘、宁、青的门宦除具有上述共同教义、礼仪和习俗外,还各有一些不同的遵守:属于虎夫耶派的门宦主张“道、教并重”和“闹中静”以及低念“迪克尔”为其主要特征。这些门宦是:穆夫提门宦、
花寺门宦、毕家场门宦、胡门门宦、北庄门宦、洪门门宦、丁门门宦等。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临夏、兰州、天水,青海的循化、化隆、西宁,宁夏的银川、同心、西海固以及新疆等地。这些门宦虽都传授虎夫耶,但他们之间没有道统传授的直接联系。

  属于嘎德林耶派别的门宦主张“先道而后教”,修道者不娶妻室,出家住拱北,修行中以坐静参悟、默念“迪克尔”为尚,宣扬“一时的参悟,胜过千年的功修”。这些门宦是,大拱北门宦、香源堂
(又称海门)门宦、阿门门宦、齐门门宦(又称七门)、韭菜坪门宦、杨门门宦(又称后子河)以及撒拉教等,人数约有20万。主要分布于甘肃的临夏、东乡、康乐、兰州,青海的大通、民和、西宁,以及宁夏的海原,陕西的西乡,四川的阆中等地。这些门宦有教统联系,基本上是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及其再传弟子所传授。

  属于库布忍耶的门宦,主张遵守“五功”,静修默念“迪克尔”。它虽只有大湾头一个门宦,但内部传授的老人家已发展到14支,这14支之间各遵师传,互不排斥,人数约万人,主要分布于东乡和康乐等地。

  属于哲赫忍耶的门宦,主张“先教而后道”,高声念诵“迪克尔”,宗教仪礼以简为尚,它传了“两姓三家”(阶州马、平凉穆和灵州马),现有沙沟、板桥、北山和南川四个门宦,由于同出一个道祖
传授,教义、礼仪和习俗皆同,人数约20万,分布于甘肃的张家川、平凉、徽县、成县,宁夏的西吉、固原、吴忠、灵武,以及新疆、云南、河北、吉林、山东等地。

  历史上,门宦之间因见解不同,经常发生矛盾,引起斗争,发展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内部不团结的因素之一。封建统治阶级常利用这一矛盾,挑拨离间,制造、扩大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不团结,以强化其统治。

  不少门宦的教主、阿訇,在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斗争中,虽曾起过发动组织教众进行斗争的作用,但由于教派、门宦之间的见解不同,存在着矛盾,以致各据一方,难以实现统一领导,成为反清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它的消极因素远不止这一点。

  门宦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三:①产生“三马”统治西北(部分地区)82年;②较大门宦建立各自武装,以自卫;③建立商团或武装营商。

  (三)对教派、门宦研究的方法

  我国系统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问题起步较晚。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早期,曾在华北设有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机构,从事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其中教派门宦也是研究内容之一。我国先辈学者也研究过,但因条件所限,没有实现其愿望。

  我是40年代末开始研究这一问题的,进入80年代后,我开始整理研究成果,到现在已发表了《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和《丝绸之路上的穆斯林文化)四本专著和数十篇论文。研究的方法和依据,一般来说,就是搜集挖掘道统史、家史,如哲赫忍耶的《若什哈》、《道谱》(阿文本),虎夫耶所属花寺门宦的《引路集》(阿文本),穆夫提刘门等的传教谱系,嘎德林耶的《清真根源》、《先贤史略》,后子河杨门的《纲鉴》(手抄本)以及胡门、灵明堂、西道堂等的《传教史》等。所有这些,都是不易搜集的资料。

  搜集门宦常用的主要经典,如《买克图巴提》(作者兰巴尼),哲赫忍耶的《穆罕麦斯》(五联诗,穆阿伟耶著)、《满丹夜合》(伊本·载尼等著),花寺门宦的《冥沙若》,胡门的《论天文地理》等。

  汉文专史也是研读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清廷御批的《兰州纪略》、《石峰堡纪略》和白寿彝主编的《回民起义》四卷,慕寿棋编著的《甘宁青史略》等,它记载了乾隆四十六年、四十九年以及18世纪陕、甘、宁、青、新五省门宦首领参加反清的活动内容等。

  深入教派、门宦中走访调查,同时查阅地方史志,如州志、府志和县志等,在这些地方史料中,虽记述不很公正,但可以提供更进一步研究的线索,使史料更趋真实。
来源:SRC-504030266    责编:刘淑芳      
宁夏概况 >>更多
   50大庆徽标名称为“腾飞宁夏”,主体...
   50大庆吉祥物名称为“喜洋洋”,以宁夏...
历史沿革 >>更多
·宁夏成立40周年大庆 火树银花
·中央代表团抵银参加40大庆活动
·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宁夏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举行
·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组图]
·宁夏人民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
·中央代表团参加宁夏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发行
·工会十大代表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5周年
辉煌五十年 >>更多
·总投资7210万元 宁夏自治区矿山环境重现生机
·灵武:10亿高新技术项目引导全区羊绒产业发展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再造一个新宁夏(组图)
·宁夏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避灾特色农业纪实
·宁夏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黄河富宁夏 今日谱新曲
·中国在西北干旱地区启动最大规模生态移民
·以生态为念 黄土变绿地——宁夏治沙纪实
·宁夏科学开发宁东再造“经济宁夏”
喜迎大庆 >>更多
·宁夏五十大庆之年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宁夏力争50大庆前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
·宁夏文艺界迎接50大庆将亮绝活出精品
·宁夏优秀新创剧目展演迎接50大庆
·宁夏投资十五亿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3万株树木裹绿览山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