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概况 | 时事新闻 | 辉煌五十年 | 视听宁夏 | 魅力宁夏川 | 喜迎大庆
西海固:解放思想叩开希望之门 发展迎高潮
中广网  06月20日 09:0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想家的人,其实在想一场透雨。”有诗人把西海固的干旱体悟得如此深刻!

    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西海固,名中有海,却与海无缘。这里山秃岭荒、十年九旱,百姓生活曾经“苦甲天下”。

    穷则思变。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度开荒到退耕还林,从就地扶贫到移民开发,从“等靠要”到“比着干”……西海固在一次次思想解放的大潮中,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高潮。

    冲破旧观念牢笼,走出开发式扶贫新路

    西海固,指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的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原州区,以及中卫市的海原县和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等8个贫困县(区)。解放前,这里一直笼罩在“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贫困阴影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援助,群众长期吃救济,但西海固仍然是“中国贫困之冠”。直到1982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仅有92.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6.6元,有70%以上的群众不得温饱,喝着苦咸水。

    贫穷落后,不光是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所致,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落后。曾几何时,当地一些干部群众普遍存在“山区没治”的悲观情绪,“共产党不会饿死人”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西海固扶贫工作遭遇观念障碍。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深入西海固地区考察,帮助当地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1983年,国务院决定将西海固与甘肃的定西、河西这3个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列入国家重点扶贫攻坚计划,连续10年每年拨专款3400万元支持西海固。1994年,国家又决定将“三西”扶贫攻坚计划再延长10年。

    要彻底消除贫困,只有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1986年,国务院确定了变“救济扶贫”为“开发扶贫”的指导方针。西海固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变“等”为“干”,走上了开发式扶贫的道路。

    同样是扶贫,但开发式扶贫却激发出了西海固人的创造热情,“山区没治”的铁论逐渐被打破。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西海固利用各种扶贫资金、国际贷款,打井挖窖、种草植树、改坡造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一部分人走上了脱贫之路。

    然而直到1993年,西海固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在低水平解决温饱的困境中。恋土恋家的狭隘乡土意识,宁可苦熬、不愿苦干的惰性意识等,仍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南部放开”战略,决定把固原地区打造成宁夏对外开放的“南大门”。

    思想的闸门在西海固又一次被打开,催促着人们去闯、去试。1994年3月,西海固各县3000多名科级干部被分流“下海”;同年8月,固原县决定拍卖地处繁华地段的县委、政府办公大楼,用于发展第三产业;这一年,西海固私营经济被放开;这一年,固原县城的人在对外接待中第一次说起了普通话……

    到如今,连过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回族妇女,也成了抛头露面、经商致富的“娘子军”。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三西”扶贫攻坚25年来,国家累计在西海固投入扶贫开发资金60多亿元,兴建水利工程200多处,100多万亩荒塬变成了水浇地,近百万人口、140多万头家畜告别了苦咸水。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国家的扶持最终变成了撬动西海固发展的杠杆。

    “水路、旱路都不通,那就另找出路”

    为了治穷致富,西海固人摸索出了许多好办法:跳出山区建设山区;能引进的引进,能输出的输出;要致富,就种树修路……

    当地人形象地说:“水路、旱路都不通,那就另找出路。”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西海固曾长期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2000年以来西海固累计退耕还林还草300多万亩,并大力推广封山禁牧、设施圈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首次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走进彭阳县,柠条、沙棘像帽子似地戴在各个山头上;杏树林、梯田缠在山腰;刺槐、椿树种遍沟岔、河道;庭前屋后广种梨、桃。领着记者采访的彭阳县的同志说,彭阳建县25年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不变,森林覆盖由3%提高到18.5%,水平梯田由3万亩增至73万亩。

    在“吊庄扶贫”与“劳务输出”的重大决策下,西海固一些无法解决温饱的农民,摒弃“金窝银窝不如穷窝”的传统思想,第一次大规模迁离故土,另谋出路。

    五月,记者驱车穿行在红寺堡等扬黄移民灌区,以及同心县“石狮镇”等30多处移民基地,只见绿树掩映、农田如织、新居连片,学校、商店、卫生所等公共设施齐全。谁也无法想到,这里的46万多名主人来自西海固,他们自1983年至今的25年里,垦荒造田百万亩,告别贫困,重建家园。

    劳务输出因为旱涝保收,被西海固人称为“铁杆庄稼”。1998年至今,西海固建立了上千个劳务基地,覆盖全国各省区市,每年有30多万人稳定输出,当地农民年人均从劳务收入中获益700多元。

    若要富,先修路。直到1985年,固原地区127个乡镇中有四分之一不通公路,只能延续人背畜驮的原始运输形式。这年宁夏实施交通扶贫政策以来,到2000年时,西海固所有乡镇全部通等级公路,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如今,西海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培育了沿线区域经济带,激活了山里山外的市场。记者看见,满载土豆、活畜等土特产的车辆从大山深处驶向上海、广州等地。现在,即使在偏僻的山乡集市,也能看到广东香蕉、山东虾米和新疆香梨。

    以观念转变为动力寻求新的“经济起跳”

    经过不懈努力,西海固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如今的6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也从1994年的15.6%下降到现在的3%以下。目前,西海固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推进中……

    固原市作为西海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5年来,广泛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当地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力促经济社会大跨越。到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翻番,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固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固原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此,今年3月31日,固原市委、市政府决定用9个月时间,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新创业、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这次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要达到四个观念转变:一是加快发展的步伐要有新提速。固原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快,要以思想解放的力量促工作的加速提速、促发展的赶超跨越;二是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要有新突破。广大干部要学新理念、出新举措、谋新出路,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发展要素缺乏等问题;三是开放包容的环境形象要有新提升。要不排外、不揩油、不眼红、不设障,诚招客商,吸纳人才,把固原打造成投资创业的热土;四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要有新气象。要树立贫困地区的“自强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造血”能力。

    改革,是对生产力的解放,最根本的是人的思想的解放。西海固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通过解放思想来推进改革创新,就一定能找到改变面貌的新路子,叩开希望之门(新华社记者 陈晓虎、曹健)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责编:许新霞      
宁夏概况 >>更多
   50大庆徽标名称为“腾飞宁夏”,主体...
   50大庆吉祥物名称为“喜洋洋”,以宁夏...
历史沿革 >>更多
·宁夏成立40周年大庆 火树银花
·中央代表团抵银参加40大庆活动
·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宁夏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举行
·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组图]
·宁夏人民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
·中央代表团参加宁夏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发行
·工会十大代表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5周年
辉煌五十年 >>更多
·沙坡头计划投资8000万建设中国沙漠博物馆
·总投资7210万元 宁夏自治区矿山环境重现生机
·灵武:10亿高新技术项目引导全区羊绒产业发展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再造一个新宁夏(组图)
·宁夏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避灾特色农业纪实
·宁夏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黄河富宁夏 今日谱新曲
·中国在西北干旱地区启动最大规模生态移民
·以生态为念 黄土变绿地——宁夏治沙纪实
喜迎大庆 >>更多
·宁夏五十大庆之年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宁夏力争50大庆前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
·宁夏文艺界迎接50大庆将亮绝活出精品
·宁夏优秀新创剧目展演迎接50大庆
·宁夏投资十五亿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3万株树木裹绿览山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