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概况 | 时事新闻 | 辉煌五十年 | 视听宁夏 | 魅力宁夏川 | 喜迎大庆
毛弋——宁夏首位高级记者
中广网  05月29日 09:5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宁夏日报大事记》记载:
“华北大学分配11名学员到宁夏日报社参加采编工作。”名单是:李维涤、康斗南、王振刚、毛豫先……毛豫先就是毛弋。1949年11月,青春韶华、壮怀激烈的毛弋飘到了宁夏,从此扎根。
    毛弋讲故事
    毛弋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工作了40年,不少故事记忆犹新,故事的背后,饱含着特殊年代中新闻工作者的心酸、欢乐、思索,对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仍有启发意义。
□故事1:
    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点自信还有点自负。我一开始写稿子,还闹出了笑话。有一次领导叫我去报道一个会议,回来写条新闻,我先交出的却是一首反映会议内容的小诗歌,后来又补写了消息。张润之同志写了一篇新闻稿件,两页稿纸,800字,最后被领导删得只剩4行了。
    ——毛弋说自己一开始根本就不会写新闻。在他看来,干好记者这一行要求挺高的,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要有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要有对上对下负责一致性的责任感,要有广泛的知识,有驾驭各种新闻题材的能力,要有较强的文字水平。为了提高自己,他和同事们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当时的主要学习资料是《联共(布)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要么翻看捉摸领导改过的稿件,哪怕是教条主义,也会生吞活剥地咽下。当时,宁报编辑部还举办了“夜大”,学习《语法修辞讲话》,以提高文字水平。
□故事2:
    1950年秋天,我去同事屋子串门,摆弄他的驳壳枪,不知怎么搞得竟然走了火。“砰”的一声,屋子顿时烟气弥漫,一个同事正在床上吃西红柿,结果西红柿也被震飞了。子弹穿过同事的枕头,枕套里装着衣服,结果被子弹穿了洞。
    ——宁夏刚刚解放那阵,乡下治安情况很不好,经常有土匪捣乱。当时的记者经常深入农村采访,步行,背着行李卷,有时候还要赶夜路,当然有危险。为了采访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驻站县领导很关心记者的安全,一般会给记者配发枪支。当时贺兰县县委书记送给毛弋一把“撸子”,毛弋除了有短枪,包里还有一颗手榴弹。从乡下回来,他就把手榴弹放在床下,宿舍里的一些同事开玩笑要搬出去住,不想和他“同归于尽”。后来治安好了,夜行时还需拿根棍子,以防狗和狼。“上世纪50年代初,报社买了不到10辆自行车,那是洋气玩意,只有在城里采访时才骑上。”
□故事3: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在惠农宝丰采访完吃食堂时,公共食堂掌勺的是位年轻姑娘,打饭时,有人说她偏向亲故,打饭不公平,她一气之下,把勺子一放不干了。怎么办?大家都提着罐端着盘排队等着打饭呢。于是,我和同事两个抄起勺子为大家分饭,解除了当时的困境;大约是1986年,我去固原一农民家中采访,此人新买了一个二手缝纫机,但是怎么踏,就是不走线,于是让我想个办法,我三下五除二修好了,“记者还会修缝纫机!”那老乡真是高兴坏了。
    ——毛弋当了25年的驻站记者,对如何做好一个驻站记者深有体会。驻站记者可能在当地受到很多方面的关怀和照顾,但是不能脱离群众,要有强烈的实际工作感,抢着干点实际工作,不能脱离群众,“骡子大马大值钱,人的架子大不值钱。”毛弋介绍,有时候采访时,正碰上搞活动,自己就要参与进去,什么地方能帮上忙,使上劲,卷起袖子就要干,就是这种实际工作感,让毛弋培养起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群众感情。因为和群众走得近,他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那是1987年6月,他在吴忠市广播电台编辑部碰到几位熟人,闲谈中他们反映农民的情绪很大,有几句流传很广的话:“春上我求人,过一月有人求我。”、“春上踏给我一把把,秋上我也给他一把把。”春上求的一把把指的是化肥,秋上的这一把把,指的是粮食争购任务。毛弋觉得它反映的是物资管理部门以权谋私,伤害了农民的利益,截留私分化肥,抬高物价坑农,使农民不愿意配合粮食征购的现状,于是写了《戏言当思》的评论,揭露、批评当时坑农的不正之风。这篇评论获得当年的宁夏好新闻一等奖。
    他认为记者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会有无数的线索等你去采访。
    如今已78岁高龄的毛老,精神头很好,思维也很敏捷,提起往事,人和事都记得特别清楚,言语之间充满智慧。
    毛弋和《宁夏日报》
    说毛弋是《宁夏日报》的三朝元老一点也不过分。
    这要从他初来宁夏说起。那是遥远的1949年7月31日。华北大学举行了5000人的毕业典礼。朱德总司令在毕业典礼上叮嘱:“同学们毕业后,多数要分派到南方和西北去,很好,这是最光荣的任务……”
    当天,华大1800名同学汇聚在一起,组成了西北干部大队,他们唱着“去!去!去!到西北去,到西北,到西北去!……大踏步向前进,西北的人民期待我们……”他们由北京东下天津,折转山东德州,又奔向山西榆次,沿汾河南下,过风陵渡西拐,至西安。然后继续奔走,秦岭南北、渭河平原、河西走廊、贺兰山下、戈壁草原……这些学生就像被春风吹散的柳絮,飘到了陕甘宁青的无数城镇。1949年11月,青春韶华、壮怀激烈的毛弋和十几个同学飘到了宁夏。
    到银川的第二天晚上,他和同学参加贺兰中学文娱晚会后回住地,路经报社门口。当时,天黑人少,报社小楼上发出了“嘀嗒、嘀嗒”声,那是收报机在收电稿。彼时情景让毛弋萌发了进报社做编辑记者的愿望。果然,没几天,毛弋就被分配到宁夏日报社,当时时兴用笔名,“毛弋”成了他的笔名。1949年的宁夏日报社,在原《宁夏民国日报》社所在地,大约是今宁夏日报办公大楼的对面。
    1954年8月,宁夏省建制撤销,省报终刊,同来的不少同学被调到了甘肃、青海等省,毛弋留了下来,和同事继续办属于甘肃省银川专区的《银川报》。1958年8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机关报《宁夏日报》正式创刊,毛弋作为“老记者”被派去固原记者站。毛弋断断续续地当了25年驻站记者,银北、银南、固原……很多市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沿高速公路,他能清楚地说出周围村庄的名字。1987年经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定委员会评定,毛弋被确认为高级记者。至今他还保留着那个红色的小证书,证书的编号是宁科记1001,这意味着毛弋是我区第一个获得此职称的记者。
    说起毛弋当记者的那段日子,他的老伴印象最深的就是丈夫经常不在家,“一个季度回来几天,还是开会。”当时报社对驻站记者的要求很严格,不让随便回家。一般开记者会时,毛弋才能回银川待几天。会议一开就是四五天,散会时第二天的汽车票就已经摆到了眼皮子底下。二人结婚在1954年8月,婚假过后,妻子就去贺兰的西湖农场工作了,直到12月调到银川时,他们才有了第二次见面。“生孩子时也不能回来,孩子都出生好几个月了,都没有见过爸爸。家里的大事小情只能自己做。”老伴的回忆有点酸涩。当时,毛弋的妻子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班。

    人物简介

    毛弋原名毛豫先,1930年8月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天津特一中,1949年到宁夏日报社工作,1990年离休。先后任编辑、记者部主任、编委等职,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来源:宁夏网☆新消息报     责编:许新霞      
宁夏概况 >>更多
   50大庆徽标名称为“腾飞宁夏”,主体...
   50大庆吉祥物名称为“喜洋洋”,以宁夏...
历史沿革 >>更多
·宁夏成立40周年大庆 火树银花
·中央代表团抵银参加40大庆活动
·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宁夏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举行
·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组图]
·宁夏人民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
·中央代表团参加宁夏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发行
·工会十大代表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5周年
辉煌五十年 >>更多
·总投资7210万元 宁夏自治区矿山环境重现生机
·灵武:10亿高新技术项目引导全区羊绒产业发展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再造一个新宁夏(组图)
·宁夏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避灾特色农业纪实
·宁夏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黄河富宁夏 今日谱新曲
·中国在西北干旱地区启动最大规模生态移民
·以生态为念 黄土变绿地——宁夏治沙纪实
·宁夏科学开发宁东再造“经济宁夏”
喜迎大庆 >>更多
·宁夏五十大庆之年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宁夏力争50大庆前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
·宁夏文艺界迎接50大庆将亮绝活出精品
·宁夏优秀新创剧目展演迎接50大庆
·宁夏投资十五亿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3万株树木裹绿览山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