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刘莉:妇女“点菜”妇联“掌勺” |
|
刘莉:妇女“点菜”妇联“掌勺” |
|
中广网 2008-10-27 |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昨天下午,咱村的王燕打电话说这几天10多家养殖户的奶牛不爱吃食,产奶量明显减少。今天咱们就请畜牧局的老田给大伙讲讲有关的技术……”9月25日上午8点,山东省莱西市李权庄镇大河头村近200平方米的妇女科技教育学校里,坐满了该村搞奶牛养殖的妇女,莱西市妇联主席刘莉在讲台上刚一讲完,台下马上响起了一阵掌声。
莱西是一个农业(县)市,85%的妇女在农村。2001年在乡镇工作的刘莉被调到市妇联工作,干了多年基层的刘莉深知,农村妇女致富难,难就难在不懂技术、思想观念不解放。上任没几天,她就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亲自组织创立了由市妇联牵头,畜牧、科技、农业等部门参与的市镇村三级妇女科技教育学校,并根据季节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下乡镇到村庄向农村妇女传授畜牧养殖、高效农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针对不少农村妇女学了技术不敢实践、怕亏本的现象,市妇联开展了“做新型巾帼致富带头人”活动,鼓励村妇代会干部带头致富给姐妹们作致富样板,激发了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主动性。
孙受镇迟家庄村土质好、水源足,有种黄瓜的传统。2001年,刘莉和农业局的专家指导村妇女主任吴瑞凤建起了全村第一个黄瓜大棚,实行了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当年,吴瑞凤的二亩大棚黄瓜收入2万多元,比大田种植的黄瓜增收1万多元。“样板棚”是最有说服力的,第二年,这个村的妇女就建起了108个黄瓜大棚。现在迟家庄村有250名学会黄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妇女从事黄瓜大棚管理,发展起1400多亩的国家级无公害黄瓜基地,生产的黄瓜不仅走进广州、上海等大城市超市,而且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目前,莱西市已涌现出像吴瑞凤这样的“妇代会干部创业带头人”200名,在她们的带领下,农村妇女学技术走致富路成为时尚,全市有6万名农村妇女通过了科技教育学校培训,每名家庭妇女掌握了1~2项奶牛、肉食鸡、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
做好农村的工作不仅要深入到一线,更要根据群众需求创新工作。2005年5月,刘莉根据群众建议制作了8000多张科技致富联系卡,在联系卡上注明了妇联和科技、畜牧、农业部门专家的联系电话,发给农村妇女,实行妇女自由“点菜”、妇联“掌勺”的“菜单式”科技服务。市妇联牵头组织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攻关组,为妇女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这一做法深受妇女的欢迎。
南墅镇南墅村农村妇女李英和丈夫结婚多年,靠着几亩地维持着家庭生活,家境贫困。
后来,在市妇联的鼓励下,李英借钱养起了肉食鸡,没想到因为技术不过关,买回的鸡苗有时一天死200多只,她立即根据联系卡的电话找到了刘莉。第二天一大早,刘莉顾不上照顾因感冒正在住院的儿子,就赶紧联系畜牧局的专家来到李英家,帮她找出了因鸡舍卫生管理不到位造成鸡瘟的病因,并帮她采取了急救措施。现在,李英建起了棚存栏量1万只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5个,并凭借年出栏25万只、年纯收入60万元的成绩,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状元。
电话联系刘莉的农村妇女一般是技术上遇到了突发性的急事要解决,刘莉每次邀请有关专家去解决后,都把姓名、地址、联系电
话、解决的问题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隔段时间就打电话询问一下问题处理的情况,有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不到3年的时间,刘莉通过联系卡帮助农村妇女解决致富上的技术难题1035个,光厚厚的记录本就记了5个,有的农村妇女亲切地把联系卡称为她们致富诊断的“120”。
刘莉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农村姐妹的丰收笑脸,也得到了农村姐妹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先进工作者、全国妇联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山东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山东省“三八绿色工程”先进工作者等全国、山东省、青岛市以上荣誉称号38项。 |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编:王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