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更多...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图片新闻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妇女九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获长足进步
“妇女九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获长足进步
中广网    2008-10-27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 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中国妇女的发展历程,规划中国妇女未来5年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国妇联日前介绍了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状况。

  教育就业实现创新发展

  5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对妇女教育的投入和就业的扶持,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比例与男性的差距都进一步缩小。目前,中国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年;全国就业人口中女性已经超过45.4%。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介绍,教育方面,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学女童净入学率为99.14%,初中阶段适龄女生入学率为98%;在校女大学生、女硕士、女博士人数都有较大提高。全国妇联还在城乡社区开展了“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等创建活动。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妇女占到65%以上,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城镇妇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层次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女企业家占我国企业家总数的20%左右,创业女性明显增多。

  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建立了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6万多个,为1.2亿人次妇女提供各类教育和培训,带动妇女创业就业及劳动力转移达1300多万人次,推动建立了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6个区域妇女合作发展组织。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有8位女性。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女代表和女委员分别占21.33%和17.7%,比上届提高了1.09和1个百分点。

  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5年来,中国政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其他相关法律在内的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新修订的宪法、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2007年制定的就业促进法等,都特别强调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等规划纲要的实施,也确保了妇女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

  全国妇联积极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的制订和修改,推动31个省区市完成了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中期督查评估工作。实施“维权行动计划”,建立4万多个妇女儿童法律帮助机构,推动查处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帮助妇女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并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

  针对家庭暴力,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说,各级妇联积极推动反家庭暴力法规建设。国家在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增加了关于反对家庭暴力的内容,25个省区市也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政策。各级妇联组织还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110反家庭暴力中心、投诉站、家暴伤残鉴定中心、庇护所、救助站及反家暴合议庭等机构,面向受到侵害的妇女开展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

  残疾妇女受到特别关注

  在我国8300多万残疾人中,包括女童残疾在内有将近一半是妇女;她们的权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协助党和政府,在法律、服务、设施等方面,为残疾妇女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

  全国妇联在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中,特别强调了残疾人,特别是女性残疾人的若干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规定。全国妇联协助政府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时,在两个纲要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中,也进一步强调妇女残疾人和残疾女童的若干保护和支持措施。

  黄晴宜介绍,全国妇联近年来自上而下实施的“春蕾计划”让许多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其中重点就是促使残疾女童重回学校。已经连续开展好几年的“母亲水窖”工程主要是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妇女和家庭,特别是有残疾人的家庭,帮助解决他们的吃水、用水困难问题。“母亲健康快车行动”致力于为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全国妇联还建立了一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机构,为他们提供特殊治疗。例如,北京万寿路附近的儿童复明医院,提供为贫困地区的失明、弱视儿童免费治疗的服务。5年来,仅这一所医院就帮助了3000多名失明和弱视儿童恢复视力、重见光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编: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