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走进井冈山,一次次倾听这里的新故事,一次次感慨这里的新变化,我们常常是感动着、启迪着、憧憬着……
回望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井冈之路,我们感受的不仅是井冈山交通的巨变,更能感受到井冈山人思想观念的嬗变。那一条条宛若绸带飘舞在苍翠群山白黛村落的旅游路、创新路、致富路,向世人展示了井冈山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魅力和风采。
筑新路——旧貌变新颜
从省城南昌出发,车过吉安,可直接上泰井高速公路到达井冈山。这条通向革命摇篮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高速公路,加连接线全长82.6公里,两旁风景美不胜收。高架桥、宽路面、长隧道、绿护坡,车行进在这样的景观路上,游人有种美的享受,还使吉安至井冈山的行程时间缩短了一半。许多第一次来井冈山的游客惊叹:真想不到,井冈山的路这么漂亮啊!
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井冈山的路又是怎样的呢?1978年在井冈山至泰和公路当养路工的李晓阳告诉记者:那时井冈山的路大多是砂石泥土路。上山的路是路窄弯道多,十人坐车九人晕,被人戏称为“摇篮路”。车一过尘土飞扬,傍晚养路工收工时头发全“白”了,不少人还得了矽肺病。1977年井冈山遭受水害,三条干线两条完全断绝,一条也是岌岌可危。公路塌方31处,冲毁路面18公里。那险情,真有点要打场“井冈山保卫战”的样子。
路是时代变化的纪录。今日井冈山,全市公路建设总里程达959公里,比1978年净增759公里。百分之百的乡镇通了油(水泥)路,百分之百村委会通了等级公路,85%的村通了客运班线,形成了国道、省道、县道加乡道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说到30年前后公路的变化,现为吉安市公路局井冈山分局行政办主任的李晓阳,从养路工工作条件的改善来说明:“70年代用的是板车、竹扫帚,80年代是小四轮,90年代是龙马(牌)车,现在是双排专用车。今天的养路工真幸福。”
更值得井冈山人骄傲的是,井冈山如今不仅有了高速公路,火车还开到了井冈山下,井冈山火车站那环境一流的站台,每天接送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来往井冈山的旅客;新建的井冈山机场可起降波音757飞机,去年就接待了近5万名中外游客。目前,井冈山市已形成泰井高速公路、319国道为主框架,吉井铁路为主干道,井冈山机场为主航道,辐射四方的立体交通网络。井冈山的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延伸全国”的现代化交通大格局。
闯新路——久有凌云志
作为自然环境之路的变迁,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变化。
有着“中国革命的摇篮”美誉的井冈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是井冈山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井冈山麓,勇敢智慧的井冈山人在思考:井冈山精神中“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等要义和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是一脉互通的,井冈山要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该从何处突破?
“解放思想闯新路的历程是要经历风浪的。”“井冈山精神宣传第一人”毛秉华在回想起那段历史时颇有感慨,深邃的眉宇时蹙时开:“改革开放初期,山上大多数人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更不敢提游山玩水。那时,茨坪中央有一大片冷浆田,产量不高,有人提出挖掉搞人工湖作景点,马上就有人告状,调查组也下来了。可井冈山不能永远只贴上一个完全属于历史的标签,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又发挥绿色生态环境的优势,让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就能闯出一条加快井冈山发展的新路来。”
井冈山市的决策者率先解放思想,顶住压力,跋山涉水,对井冈山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请来专家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大力发展富有井冈山特色的旅游业。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这块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的人们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美丽的“挹翠湖”建起来了,龙潭瀑布景区缆车架起来了,“旅游兴市”的大旗举起来了……
敢闯新路不停步。2000年经批准,井冈山市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把市委、市政府机关从山上迁至离茨坪30公里的厦坪镇,山上的空闲办公楼改建成各类宾馆招待所。此举既分流了景区常住人口,又提高了景区接待能力,为做大旅游产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打造“天下第一山”的旅游品牌,让井冈山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城市和景区,他们不断提升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新建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举办了吸引近60万游客的“中国红歌会”等;他们还努力从单一型红色旅游向多元化观光休闲旅游转变,投资1.3亿元在茨坪景区中心新建融吃、住、娱、购为一体的休闲广场——天街,开辟绿色家园、客家风情等多条旅游线路。2007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30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2亿元,旅游业及相关第三产业,其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去井冈山旅游!”成了井冈山叫得响的支柱产业。
绘新路——世上无难事
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的巨变,还有一条看不见却能用心灵感悟到的路来见证,那就是井冈山百姓走过的人生之路。
“昨天绕着田头转,今日围着市场跑。我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条人生新路来。”在茨坪天街诚益工艺精品店,说起创业经历,一脸憨厚的陈彦祥是那样质朴。1995年,井冈山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二十几岁的陈彦祥深知这是一个机遇。他四处调查旅游商品市场,发现家乡盛产的竹雕根雕和木竹工艺品大有商机。这一年,陈彦祥怀揣借来的3万元,在亲人们担心和企盼的目光中告别山村,从摆地摊干起,家业滚雪球般壮大。以诚信求效益,由经营单一木竹产品发展到各种工艺精品,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如今年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成为井冈山个体经营户中的“光彩之星”。
在泰井高速公路厦坪至茨坪的“红旗雕塑”旁,菖蒲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深受游客青睐。担任过村支书的龙子兰虽年近七旬,可精神矍铄。村里人都说,老龙家有孝顺儿女,日子过得也宽裕,老人理应安享天伦之乐。说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国家把高速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这路是党对老区人民的一片真情啊!我们只有让它变成致富路,才对得起这份厚爱。”为此,老人带头挖鱼塘、种葡萄,带领村民发展农家乡村游,让观光农业变成村里的“聚宝盆”。
从井冈山一家国有畜牧场场长到今日“华富”公司董事长,郭永平的足迹折射出改革开放的历程。畜牧场陷入困境,他领头组建民营股份公司,让企业重现生机。过去外界总说老区人习惯小打小闹,他大胆实施资本运作,发展规模养猪不仅出了市、还跨了省。前年,他抓住机遇回乡创办了8个万头养猪场。面对记者,郭永平自豪地坦言:“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永不满足。我要通过拚搏,树立井冈山人的新形象。”目前,“华富”公司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资产规模由8年前的7.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500万元。
……夜晚,徜徉在霓虹闪烁的挹翠湖畔,那迷人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早晨,站在云海翻滚的黄洋界景区,那波澜壮阔令人遐想联翩。井冈山人弘扬井冈山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修新路、闯新路、绘新路,用骄人的业绩向外界展示了井冈山和井冈山人的新形象,为改革开放唱响了一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高亢雄浑的颂歌。
井冈山的明天,新路入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