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视频 | 节目展播 | 核心阅读 | 财政措施 | 货币措施 | 宏观经济 | 相关评析 | 热词解析
相关评析 更多...
·十项扩大内需政策对八大行业影响分析
·“4万亿元”大蛋糕怎么分
·争分夺秒 狠抓落实
·从政策组合的变迁看当前经济形势
·新华社评论员:立足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各界人士评说:国家一揽子政策 坚定我们信心
·证券日报:刺激经济十大政策在期盼中来到
·高层释出积极信号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合力保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证券报:“促增长”应远近结合
热词解析
·名词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
·名词解析:CPI指数
·名词解释:存款保险制度
·名词解释:农村沼气工程
·词解释:南水北调工程
·名词解释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相关评析
中国扩大投资不会引发经济过热
中广网    2008-11-2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  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经济时评”文章,阐释国内外关注的“中国扩大投资会不会引发经济过热”的问题。这篇题为《扩大投资,会不会引发过热》的文章全文如下:

    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势下,出手十大措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可谓反应及时,顺理成章。

    消息传出,一片叫好之声中,间或也有一些忧虑:4万亿投资会不会造成经济过热?这种忧虑不无道理,至少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

    理论上讲,所谓经济过热指的是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潜在增长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资源供给不成比例。其具体表现为,大量投资造成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并推动物价指数持续上涨。前几年,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大干快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煤电油运紧张、物价高企、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中央已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宏观调控。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外需疲软,内需不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订单明显减少,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国内投资增幅趋缓,企业利润减少,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顾虑重重。只有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才能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在当前情势下,扩大投资是不是会导致过热,这还需要具体分析。在十项扩大内需措施里,中央资金的投向非常明确,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灾后重建,这些领域直接造福于百姓,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投资缺口,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都是应该重点加强的,不形成过剩产能。从安居工程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又在“软件”上关注了百姓的未来生活品质。而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并没有进行投资。

    同时,这十项措施并非仅仅是救急的权宜之策。在前期出台的1000亿元的投资里,工业领域安排的投资很少,只有一部分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反,相当一部分投资用于环境建设,比如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的建设和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此外,在十大节能工程、循环经济方面还特别安排了投资。这些都将有利于继续优化生态和节能减排。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这4万亿投资着眼改善民生,注重优化结构,有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并且这些公共物品投资有助于从内部消化部分过剩产能,熨平经济波动。十项措施统筹兼顾,在着力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还致力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好政策关键在于领会好落实好。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每一次过热很大程度源于投资冲动,有的地方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直接筹划和投资竞争性项目,通过土地批租和政策优惠使得低水平重复建设变得有利可图,这种倾向值得警惕。为了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必须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制,以避免出现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豆腐渣工程。

    当然,从更长远来看,仅靠政府投资拉动内需是不够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标,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并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才能从根本上扩大消费,使中国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新华网    责编: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