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分析评论

评论:深圳“十大观念”生发蓬勃力量

中广网 09月07日 16:4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联接着深圳人乃至全国人在改革开放征程中的共同记忆,是深圳奉献给这个时代的一笔精神财富。
  每一个观念的背后,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每一个观念的传播,都伴随着自觉的口口相传。在入选“100个深圳人的成长史”的征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观念的传承,看到实践与创新的永不止步。工作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更可以在身边发现一个个真实的深圳故事,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可以在大家的心中激起共鸣——那是属于深圳人的生动故事,那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片段,点点滴滴,汇聚成海,让我们看到了观念的蓬勃力量。
  观念1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故事从业务员到总经理
  怀着寻梦的情结,1987年夏,年轻的廖洵来到深圳。他应聘进入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被安排在集团总部直属的“经销代理部”工作。
  一天中午,正是吃午餐时,部门经理走到他身边,“小廖,我现在已筹措到2000万资金,你马上写一份关于纺织厂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在下午2点前交给我。”当时,他放下碗筷就忙开了。庆幸的是,他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纺织项目资料,收集了不少写方案的素材,借助复印机和现有资料的选编,他有条有理地完成了一份近20页的牛仔布织染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当他把这份可行性方案交到经理手上时,经理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小伙子,你懂得珍惜机会,有前途!”几个月后,他升任工业科副科长。
  来深圳后,他慢慢有所体悟——“如果在平时工作中,能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工作资料,一定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如果认真做好工作笔记,一定会获得很多思考的灵感”、“如果珍惜时间,重视效率,就会得到赏识……”对时间与效率的态度,让他迅速成长,走上了总经理的岗位,而今,他成为一名执业拍卖师。
  ●个人感悟
  “一晃眼,我在深圳工作已有24年,从业务员到企业总经理的成长过程,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却是深圳人成长的一份真实写照。”
  观念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深圳故事这里接受埋头苦干的人
  “当时天空还下着雪,我带着老妈为我筹了一年的400元路费,穿着从县城买的18元一件的牛仔上衣和一双回力鞋,带着一张稚嫩的脸,义无反顾地奔向深圳”,18年前,高峰来到了这个心目中神奇的城市。
  他的深圳梦从铁皮房中起飞。在水贝工业区当小工厂仓管员时,为节省开支,他喝了1年多的自来水,条件艰苦却不忘学习,买来电工专业书苦学不辍。后来,他应聘到一家公司当电工,并参加了电工初级技能考试,顺利获得了等级和操作证书,在几年里,又逐步取得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电工证书。
  学习电工的同时,他开始学电脑。每天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公司,用大半年的时间掌握了电脑基础知识,而后,又通过了微软认证、无线电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认证。2003年,一家知名的国外印前技术公司找到了他,经过多轮面试及考核,他当上服务工程师;6年后他被提升为资深技术专家,在全国印刷类技术征文大赛中,他获得一等奖;2009年,获得广东省南粤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获得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荣誉。“在获评深圳市优秀技师的同时,我拥有了深圳户籍,真正从一个农民工变为深圳市民,那也是一份让我无比喜悦的收获。”
  ●个人感悟
  “多年来,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那些荣誉,而是刚来深圳时的那份苦和那份执着。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接受高学历人才,更容纳愿意埋头苦干的人,这种包容让我有信心留下来。”
  观念3敢为天下先
  深圳故事抨击不良现象赢得社会尊重
  作为一名非深户籍的深圳人,杨一平律师在这块热土上工作生活了20余年。多年来,身为市政协委员的他为民代言,见证公民社会的成长。
  在2003年的市政协会议上,大会发言正在进行之时,他发现前两排留给各部门负责人的位置竟然有许多是空的,当即写了一张纸条,“大会主席,我认为今天的大会会风不正,前排局座竟然是空座,说明这些局领导均未到会。请大会主席团整顿一下会风。”纸条递上去后,大会执行主席李德成当场宣读,全场响起了掌声,随后,时任市委书记黄丽满表态:请市委办公厅立即核对今天各部委局领导的参会情况,对于确实未到会的单位和领导,要通报批评。掌声再次响起。就在这一刻,杨一平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一名委员,在真理和规则面前,我们并不是弱者。”
  在为民代言中,他渐渐成为“明星”。深圳广播电台《早新闻时事评论》、深圳第一现场等都邀请他参与点评新闻,让他欣慰的是,尽管对政府某些部门的批评有时极为尖锐和辛辣,他却从未因此受过来自“上面”的“招呼”或指责,相反,更多的是鼓励和期许。一位市领导更是非常坦诚地表示:“我们就是喜欢听取杨一平的意见,因为我们清楚,他的批评和建议,都是为我们深圳好。”
  2007年,受深圳新闻网和市政协之邀,杨一平开设了政协委员博客。实名博客一开,更将他“逼”成了网络问政的一员“大将”。而今,已不再担任政协委员的他的心愿是——“希望有更多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公民出现,希望有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贤达能更好更真实地代表广大公民表达心声、为民纳言。”
  ●个人感悟
  “我的成长,对深圳而言,可以说是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缩影、一个试验、一种实践。”
  观念4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深圳故事大胆尝试,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深圳二字第一次在我眼前出现,我就深深地记住了她。”
  网友“为饮涤凡尘”记得20年前来到深圳的那个春天,“深圳真美,深南大道是那样的宽阔笔直,道路两旁的树是那样的绿……”
  他做过平面设计,在媒体工作多年,而不断创新的意识,让他总能在平凡的工作中脱颖而出。1994年,他在新创刊不久的《证券时报》社找到了工作。担任组版员的他发现,财务报表录入时因为数字太多,降低了录入的速度,“键盘右边有小键盘,上面有数字,我们干嘛不用呢?深圳是勇于创新的城市,我的前辈们没有教我们使用这个功能,并不代表就不能用,我大胆进行尝试。”一周后效果呈现,录入速度明显提高,错误率明显降低。
  工作在继续,“勇于创新,敢闯敢干”的深圳精神鞭策着他。1995年计算机开始逐渐普及,行情数据由计算机直接生成然后再录入。意识到这是一种重复劳动后,他与程序员联合攻关,成功将原始数据直接转换成可以组版的文件,数据准确率几乎是100%,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在所有刊登股市行情的纸质媒体中,我绝对是第一人,内地不少大报特地来电向我取经,我毫无保留地告知,可惜,我当年未想到为这个发明申报专利!”
  ●个人感悟
  “这就是深圳,一个平凡岗位也能创造奇迹的地方。感谢深圳,是深圳让我在这儿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成为真正的深圳人。30岁的深圳依然充满活力,40岁的我仍然不老……”
  观念5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深圳故事泡图书馆成为了一种习惯
  1993年,南下深圳的程争鸣参加了首场面试:应聘一家星级酒店的办公室文员。可是,他的心是忐忑的,当过教师和公务员,却对酒店管理一窍不通,自己能行吗?
  面试前一天,他正好坐车路过深圳图书馆,眼前豁然一亮,赶紧下车,揣了块面包就钻进了图书馆。他在书架上找了好几本酒店管理的书,一边阅读,一边摘录,从下午1点钟直到9点闭馆,抄录了几十页笔记。第二天,他满怀信心去应聘。面试时,他几乎对答如流,老总当场拍板聘用他,“意外的成功,让我领略到知识的力量。从此,我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有空就一头钻进图书馆,认真看书,摘抄笔记,这种泡图书馆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后来,他跳槽到一家集团公司负责文字工作后,不仅大量阅读,还上了会计专业培训班。他为敬业的培训教师撰写了一篇《为求知者撑起一片绿荫》的文章,刊登在《深圳特区报》上。而后,他被培训中心看中,担任自考语文教师。
  “当我再次站在久违的三尺讲台上,我有一种使命感,要为打工者早圆大学梦尽绵薄之力!”业余,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广泛阅读,认真摘录,精心备课。2001年,他的SOHO梦圆了,成为一位自由授课人与自由撰稿人。
  ●个人感悟
  “阅读和求知,让我圆了SOHO梦。每一个进步,每一份喜悦,都是源自知识的力量。每一点成长,每一次提升,都伴随着特区发展的步伐,一路收获着。”
  观念6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深圳故事在深圳多次“零起步”
  和许多开拓者一样,企业家林培林在深圳的创业,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程。
  1986年初,他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创建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站驻深圳工作站;1990年,转业进入深圳市农产品股份公司,带领团队把深圳市最早的一个批发市场建设成为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与外商的一次谈判中,他接触到当时美国还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产品,意识到这是市场潜力巨大的更新产品,于是,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职务,成为中国能源行业的一名探路者;在环保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形势下,他凭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开始专注于电源和LED照明产品,把公司成功打造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3亿多元;北京奥运后,他又积极投身体育科技化的蓝海之中,帮助人们在体育中享受科技,更享受快乐休闲的生活……
  一次次从零开始,有辛酸有痛苦;一次次华丽转身,有梦想有荣耀。他在不懈的创新中,不断追求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个人感悟
  “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机遇。我深深的爱恋深圳这片创业的热土。”
  观念7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深圳故事化蛹为蝶的精神家园
  “我选择深圳,因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因为《深圳青年》里的一句话: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这里更看重人的价值、尊严和爱的力量”,在网友“猛撞南墙”的眼中,这个包容开放的城市是人生化蛹为蝶的精神家园。
  在深圳,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观澜河》杂志上。当他看到《深圳商报》开办了《你说我说》和《读者大会》,又积极参与,很快在两个栏目中有了一席之地。《晶报》诞生后,他与《晶报》结缘,而在《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举办的征文中也屡有斩获。2008年在“全国文明城市推广语征集”活动中,他撰写的“宽容理解尊重,生活如沐春风”荣获二等奖。
  多年来,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深圳这个矢志以文化立市的城市,星罗棋布的图书馆,开放共享的资源助了我一臂之力。永不打烊、人性化的24小时星光阅读客栈,也成为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我们这些小草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食粮。”
  ●个人感悟
  “我如饥似渴地扑在书籍上,就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地方,只要你的本事能够让人惊艳,深圳就会有你展示的舞台。”
  观念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深圳故事一家人快乐做义工
  网友“老大SONG”出生在陕西农村,1989年来到深圳打工,1990年考到厨师证。1994年,他在深圳寻找到真爱,第二年,女儿出生了。
  家和万事兴,他开始做义工。1998年,他加入南山区义工联,2001年,开始做助学组组长至今。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牌项目——南山义工参与湖北三峡库区等地的助学活动,深入贫困学生家中,为长期持续开展助学活动搜集第一手资料,资助了759名贫困学生和4所希望小学的建设,捐赠学杂费、书本、文具等折合人民币210多万元。2004年底,他带领的“雏鹏助学行动”入选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
  “看到自己帮助的人脸上露出的笑容,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女儿也加入了义工行列,经常一家三口参加义工活动,女儿还主动用压岁钱资助山区学生。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荣获“五星级义工”、“优秀义工”、“爱心大使”等荣誉,2006年4月,他们全家被评为第三届关爱行动“最具爱心家庭”。
  ●个人感悟
  “拥有一个和睦美好的家庭,那是最幸福的事;拥有一份不错的事业,那是很有成就的事;长期坚持做公益,那是了不起的事。而我幸运地同时拥有了这三种事情。”
  观念9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深圳故事生活在这里,梦想会实现
  年轻军官王棠与深圳的缘分,始于一张照片。
  小学毕业那年,父亲出差带回一张深圳的照片。“这么高的楼啊”,他惊讶地喊了一声。父亲笑着说:“这是国贸大厦啊,三天一层楼盖起来的”。父亲继续介绍,“特区建设得不错,我到过全国那么多地方,她是其中最美最好的……”
  从此,他处处留心与深圳有关的东西,报纸杂志上刊登的相关消息都会认真看、用心记,1999年,他考上了南方一所军校,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来到深圳,当上了驻港部队深圳基地的一名军官。几年里,他慢慢熟悉了这座城市,不仅喜欢深圳的现代、时尚、优美,也喜欢这里的一道道文化风景。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他的梦想之舟扬帆的地方!他醉心于寻找城市喧嚣中的静谧——在书城“天圆地方”的绿色庭院,畅享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品味音乐对心灵的抚慰;在环境优雅的图书馆,乘着“书本的翅膀”翱翔……这样的城市生活,让他深感惬意。
  ●个人感悟
  “随着特区一体化建设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将亲眼见证深圳新的更加辉煌的历史时刻。”
  观念10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故事难忘深圳的包容与亲和
  1998年冬,吴春丽背起简易行囊,只身前往朝思暮想的大都市——深圳。
  在这里,她磨破一双鞋,终于找到一家港资厂的工作;在生产线上,她分秒不敢懈怠……十年里,她做过商场营业员,干过餐厅服务员,当过办公室文员,开过服装店。2008年,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她选择回乡另谋出路。
  当年8月,深圳文明城市推广语里一条“来了,就是深圳人”让她备受感动:“记起深圳的宽容,不嫌弃我——来自贫瘠且闭塞的小山村,给了我一份先解决温饱后助我跃上事业大舞台的起点工作;忆起同事的包容,不放弃我——未读完高中就辍学的低学历,给过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如明灯般指引着我不断前行的温情动力……”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蕴含的亲和力和包容力让她再次南下深圳,她感悟到:自己一定可以在这里重新起航。
  ●个人感悟
  “再次来到深圳,只因心中信仰一句温润且富有活力的箴言——‘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句蕴含着宽容、包容的箴言,让来者更加从容。”

责编:明霄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概况更多>>

深圳概况

今日深圳>>

回顾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