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201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新鲜出炉

中广网 09月07日 15:3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评委们鼓掌迎来十大好书新鲜出炉。

  201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昨日完美收官。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深圳十大观念》高票入选“年度十大好书”,并荣获“年度推荐”奖。

  昨天上午11点,活动主办方——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评委会经数轮投票选出的2011“年度十大好书”、“年度推荐”两大奖项。

  由近30位读书界专家学者和全国知名媒体读书版主编组成的决选评委团,在经过充分讨论和现场投票后,备受瞩目的2011“年度十大好书”结果揭晓。获选的十本书都是人文社科类书籍,其中《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是一本兼具资料性、可读性、话题性的观察现实中国之作,《失控》是一本对科技发展表示忧思的书籍,也带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立宪时刻》在众多辛亥题材书籍中脱颖而出,挺进“十大”。

  对这样一份获奖书榜,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评委刘苏里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参与十大好书评选,“这是一份精彩的书榜”,与往届“十大好书”书榜相比,“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刘苏里告诉记者,本届“年度十大好书”都与当下社会现实十分契合,甚至能对社会关心的话题作出一定回答。这份书榜一如既往地提倡非功利阅读,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解放思想、提高内在素质和认识世界能力的可能性。

  今年的“十大好书”的决选情况都及时在微博上发布,和网友互动。昨天上午11时16分,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最后评选结果,引来诸多评论,不少人称榜单上未见小说十分遗憾。网友“波波_斯基”表示:《寻路中国》、《立宪时刻》、《中国文化史通释》的确不错,但没有虚构类的书有点奇怪,不但没有原创小说,引进的也没有。但评委止庵、陈定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本土虚构类作品质量不均衡,提升空间很大。

  《深圳十大观念》实至名归进“十大”

  《深圳十大观念》最后高票入选“十大好书”并荣获“年度推荐”。这本书在自由讨论环节就得到多位评委的首肯,入选“十大”可谓实至名归。

  评委魏甫华发言说,此书为中国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还说,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图书馆通过该书作者之一、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收藏了《深圳十大观念》。

  “观念改变历史。‘深圳十大观念’不仅是深圳这座城市30年的观念史和心灵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精神见证。”评委李杨说,这些年他因读书月和深圳结缘,深圳在外来工的文化关怀上做出的诸多努力让他深受感动,“条件有限,几百农民工坐在地上听我讲课,让我震撼”。十大观念中的“来了,就是深圳人”等观念体现深圳的包容,在他看来,深圳就是一所公民学校,来到深圳的人在这里迅速被融合并成长为现代公民。他认为,这本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评委刘苏里认为此书的宝贵之处在于给现在和未来的世界留下了观念。“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用《深圳十大观念》总结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和观念。一个人、一座城市如果观念、精神上不解放,就不可能迈出去,或者即便迈出去也可能是错误的方向。”止庵、陈子善、杨小洲也向其他评委推荐此书。

  《深圳十大观念》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主编为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此书的编撰源自2010年“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经过3个月的专家及市民投票评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当选“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在这本书中,每条观念分为故事与对话两部分进行解读:故事部分对观念产生的背景、经过、影响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整理;对话部分则邀请10位国内著名学者,就每一条观念进行深入解读与阐述。

责编:明霄 来源:深圳晶报

深圳概况更多>>

深圳概况

今日深圳>>

回顾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