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东方红——源自沃土的不朽之作

东方红——源自沃土的不朽之作

中广网 2010-04-07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嘿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经典而又带着特殊时代印记和情感的歌曲,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数以亿计的人听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东方红》便逐渐在陕北传唱,1949年后,更由陕北传遍祖国大地,最终成为20世纪中国大陆最庄严、神圣的颂歌。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传回的清晰宏亮的乐曲旋律,便宣告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这首乐曲,就是《东方红》。恐怕很少人知道,这首神圣的乐曲从前只是一首普通的陕北民间小调。在西北高原传唱了无数岁月,它因在抗战时配唱为"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又被称为《骑白马》。

  作者 宫 萍

  曾经的《骑白马》

  陕北民歌可谓浩如烟海,仅类别便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信天游等多种,各以不同的方式反映陕北这个西北高原独特的社会风貌,以及人们在历史沧桑变幻中的喜、怒、哀、乐,其中又以反映爱情、婚姻为主的信天游最具代表性,《骑白马》就属于信天游。

  经民间艺术家反复锤炼,信天游的结构完整,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在不同时代,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情感和现实需要填上不同的词进行歌唱。《东方红》原来称作《芝麻油》,歌词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嗨哟,哎呀我的三哥哥。"1938年,安波为它填上了新词:"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我顾不上。"一首情意缠绵的民间情歌变成了鼓舞士气的抗战歌曲。40年代,该曲第一乐句的歌词被改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成了后来《东方红》的基调。

  永远的《东方红》

  《东方红》歌词的最初作者不是专业的词作家,他是出生在黄河畔上,陕西葭县的农民李有源(1903-1955)。

  生活在战火年代的李有源饱尝了人间的辛酸,父亲不满40岁就丢下了妻子和幼小的三个孩子,撒手人寰。李有源是家中老幺,尽管自小便品尝着人间的苦难,但有幸的是13岁时得以在私塾里读了一冬天的书;又因16岁时借着每天早上到十里外的县城挑粪,顺便帮县立小学做些杂事,得到了免费旁听的机会,又读了一个冬天的书,于是成了全村里唯一识字的人。李有源除了喜欢读书,更喜爱音乐,尤其喜欢唱秧歌,也许与他生长在陕北这样一个民歌之乡不无关系。此外,他还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取材,为秧歌队编配歌词。

责编:于晓媚 来源:中国广播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