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陕北民歌,我的生命之重

陕北民歌,我的生命之重

中广网 2010-04-07

      

陕北民歌,我的生命之重——访陕北民歌手赵大地

说起我爱陕北民歌,那真的就像我爱自己的父亲、母亲、兄弟姊妹一样,有时,我甚至把它当成我的爱人和孩子一样去对待!

  记者:你对陕北民歌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

  赵大地:陕北民歌在我心中的分量,一时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太重了!如果真要我说它对我有什么影响和感受的话,简单点就是,陕北民歌不但陪我度过美好的童年,后来还给了我重新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每当我唱起或听到陕北民歌时,我就会感受到几辈辈黄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因为,我们陕北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唱的:背靠着黄河哟,面朝着那天,信天游永世不断头。

  记者:你觉得陕北民歌是不是已经融入到了你的生活当中,成为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赵大地:是的,大家都说陕北民歌好听,可是有谁知道这不是那些大的作词家和作曲家可以写出来的,它都是由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劳作过程中,拦羊放牧时,赶着牲灵走西口的路上,还有四妹子和三哥哥泪蛋蛋掉在那炕头头心窝窝里流出来陕北民根据场景人物的不同,演唱起来如吼似喊、如哼似吟使唱者痛快,听者着迷它的词是那么地真挚直白,曲是那么地销魂绕梁,所以,我爱陕北民歌甚至胜过爱我自己的生命。

  记者:1999年在北京电视台公益电视片《东方红》中你担任主角和演唱,当时就在北京的观众和业内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东方红》这部作品,你认为在演唱的时候是力求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还是认为应该加入一些流行性的元素呢?

  赵大地:"最早开始唱《东方红》的时候,我完全是带着对伟人怀念的感情来演唱的,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作品;但后来我觉得,《东方红》在演唱中,不该单单只表现这种怀旧情怀,还应该表达出祝福祖国更加美好、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思想意义。所以为了更贴近时代特点,我又加上了现代流行元素。如在为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的《东方红1949》这部电视剧中主题曲《东方红》的旋律中,我加入了电吉他和摇滚节奏来代替陕北秧歌的鼓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流行性元素的加入只是改变了歌曲的音色,加强了音乐的节奏性,而作品本身的情感内涵和思想底蕴等这些源自于陕北民歌骨子里的精髓是永远不会变的。

  《东方红》,这部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之作,陪伴中国人民度过了艰难时世,见证了中国现今的辉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它以难以名状的激情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相信仍将传唱下去!

  采访随想:《广播歌选》"走进陕北"采访组顶着飘飞的大雪,上高坡、进窑洞、走三边,穿行于陕北定边、靖边、安塞、志丹、米脂、佳县等地,在"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的醉意中,感受到黄土地的浪漫和豪情。10个县市,20个村镇,2000里路的云和月,飞逝而过。陕北的人,陕北的山,陕北的歌,都让我们感动、激动、自豪。朋友问我:在陕北还能听到放羊娃在唱信天游吗?太能了!但不是只有放羊娃在唱,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能聆听到酣畅委婉的信天游,信天游永世唱不完。一道道岭来,一道道山;一路路走来,一组组画卷。我们在心里描绘着陕北的风情,镌刻着陕北人的勤劳、聪慧和朴实,我们见证和记录着黄土地坚实的脚印。

责编:于晓媚 来源:中国广播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