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信阳皮影戏的改革与现状分析

信阳皮影戏的改革与现状分析

中广网 2010-04-13

      邬百宁

  摘要:信阳皮影戏在清中叶到民国初年非常繁盛。建国后,信阳各地纷纷对传统皮影戏进行剧本、设备及班社改革,取得丰厚成果。现代信阳影戏呈现出仪式性衰退和娱乐性增强、活动范围及影响扩大等特点。

  关键词:信阳 皮影戏 改革 生存 现状

  信阳皮影戏有约416个传统剧目,在长期的发展中唱腔、道白、音乐、影人制作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俗称"影子红""皮影子""灯影子""皮摔"。信阳皮影戏在清代中叶最为兴盛,那时不论是演唱水平,还是戏班数量都是空前的,凡有庙会、年节喜庆或许愿之类的事,都请皮影戏演出,大型庙会还常有两三个戏班赛戏。忙完农活的村民们围在戏台之前,观看艺人们演义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乐此不疲。这种兴盛状态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那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皮影艺人,如著名的"活岳飞""宋大傻",更有许多代代相传的皮影世家,皮影制作技艺非常精湛,而且道具齐全。那时的皮影戏迷也很多,戏路更广,城乡都可听到皮影戏的锣鼓声。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一片新气象,信阳皮影戏也经历了改革与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皮影戏生存空间缩小,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迫在眉睫。本文将对建国后信阳皮影戏的改革与发展及现代生存状态略加梳理、分析,以便为皮影戏的保护提供参考。

责编:于晓媚 来源:中国广播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