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华
摘要:信阳民歌是淮河上游独特的音乐文化事象,它的旋律音调受到来自中原、江淮、江汉三方面的影响。它一方面对周边区域音乐音调进行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又对本区域内的旋律音调进行不断的改造,其音调特性主要表现在音值组合和音高组合两方面。
关键词:信阳 民歌 音调特性 音值组合 音高组合 音乐风格
在音乐结构中,作为构成旋律基本材料的音,经过一定形式的组合,成为能够表达相对完整乐思的音乐结构单位和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样式。不同区域的民歌在音的组合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方式、方法和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民歌风格。就信阳民歌而言,其音调特性的形成,主要表现在音值的组合和音高的组合两个方面。
一、信阳民歌的音值组合形式音值组合是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习惯排列起来,构成具有旋律音调基础的连接形态。音值组合的实质是时间因素,但旋律音调的时间因素是以节奏为基本内容。一方面,节奏的基本结构原则,制约着旋律发展的强弱关系和规律。同时,反映出一定地方的民间音乐风格;另一方面,节奏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受节拍的制约,表现出灵活多变甚至是相对自由的状态。信阳民歌就是在这种制约与被制约、规律与自由的矛盾中,辩证地实现着在音值组合上的区域性风格。
(一)信阳民歌的节拍类型
节拍作为组织节奏的规范形式,在信阳民歌中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散拍子类型的民歌
散拍子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受节拍单位的限制,但其节奏形式还是相当明确的。信阳散拍子类型的民歌,更注重言语的自然节律,并在"散"的过程中,强化和突出了旋律音调的抒咏性,形成了信阳特有的散拍子规律,发挥着信阳民歌中音值组合形式中"散"的功能。由这种拍子类型构成的民歌,主要流传在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
2、变换拍子类型的民歌
变换拍子的产生,一是由于民歌唱词结构的艺术化和生活化;二是由于民歌旋律音调的扩张与收缩,常常能使歌腔的抒咏性或陈述性增强,产生旋律音调结构上的不对称,导致节拍中强弱关系的变易。这恐怕是民间最朴素的运用"和中求变"的例子。这种拍子常出现在信阳民歌的"田歌"和部分民间歌舞小调与山歌中。
责编:于晓媚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