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普洱7月5日消息(记者扎西顿珠)云南省着力培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推动茶叶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茶叶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407亿元。
 普洱市建设集生态农业、节水型农业、现代农业为一体的茶叶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云南省在巩固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上,致力发展烟、糖、茶、胶四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茶叶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茶叶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云南省着力培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使茶叶产业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云南省茶叶产业呈现喜人的增长速度、繁荣的茶业发展景象。
云南省茶叶产业产值由“九五”末的17亿元增加到“十五”末的75亿元,增长341%;农民来自茶叶种植的纯收入由4.5亿元增加到17亿元,增长277%,茶农人均纯收入“十五”末达到283元,是“九五”末的3.8倍;出口创汇由1250万美元增加到1739万美元,增长39%。
 绿色环抱的茶山
2006年,云南省茶叶产业产值达105亿元,上缴税收达到5亿元、同比增2亿元。农民来自茶叶种植的纯收入达24.5亿元、同比增7.5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407元、同比增124元。全省茶叶面积达371.3万亩,产量达13.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13.3%和19.2%。茶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亿元、加工产值50亿元、省内运输和营销等环节增值21亿元,同比分别增30.8%、51.5%、31.3%。
在省委、省政府狠抓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云南省各州(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以普洱茶为主的茶叶产业。普洱市大力培植茶叶产业,2006年茶园面积达83.9万亩,茶叶产量达4.8万吨,实现总产值23.8亿元,种茶农户达20.5万户,户均收入4218元,人均收入783元;西双版纳州推行“人均一亩茶”计划,2006年全州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8万多亩,茶叶产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茶农人均来自茶叶的收入达到1447元,同时茶叶税收大幅增长,仅勐海茶厂2006年上交税收就达4638万元。大理州政府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州茶园面积达13.45万亩,精制茶产量813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种茶农户3.5万户,涉茶人口14万人,茶农人均收入464元,茶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明显提高,仅下关沱茶集团就上缴税金2841万元,同比增长99.9 %。
 茶兴提高茶农收入
云南省不断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以优质花园建设、扩大规模生产和产品精深加工等措施,全面推动茶叶种植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云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105万亩,比“九五”末增加96.3万亩;更新改造低产茶园22万亩;全省茶叶亩产提高到50公斤,比“九五”末增加12公斤;有机茶园达到6.5万亩,比“九五”末增加4.7万亩;无公害茶园达到70万亩。临沧市致力高优茶园建设,全市茶园总面积93.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31.1%。德宏州通过实施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茶叶亩产比过去提高了20多公斤。
截止目前,云南省建成茶叶初制所(厂)500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发展茶叶精制厂100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以上。茶叶产品覆盖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等七大类,已有130多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认证。
利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云南省将以基地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品牌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主线,以质量为保障,全面做强做大茶叶产业,使“云茶”继“云烟”、“云花”和“云药”之后,成为茶叶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新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