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读 更多>>
制度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之一:百次提及法制与制度有原由
制度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之二:法制是制度的核心
网友寄语 更多>>
·『投票讨论』17大盛会...
·寄语十七大:对党说句...
·『讨论』我如何学习贯...
用和谐文化构建精神家园之四:互利共赢是和谐要义
中广网    2007-11-05

    

    主持人:刚才听了张教授给我们解读和谐文化,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很多。在做这次节目的时候,很多网友提出了很多的疑问。这里有两个问题,希望你帮助网友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问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在所说的和谐文化之间有关系吗?

    张立文:这个确实是渊源很深。我是80年代研究“和合学”,发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与和合文化有关的言论。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和谐文化与中国哲学的资源,从中国资源讲和谐文化。从五经看,首部著作就是《周易》,讲了这句话,“鸣鹤在因,其止何止”。鸣鹤,鹤在那叫得非常美妙,就是可以看出《周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讲天道变化,各种性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以合为贵的思想。我们有宝合殿,太和殿,这个不仅是当时统治者的思想,也是人们的企求,希望和谐。

孔子讲“君子合而不同”。现在用这句话来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人之间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这样的思想处理国际的,国家的关系。我们对非洲国家的一些支援,体现了我们负责,自己成功立业了,也要帮助别人;自己发展了,也要帮助别的国家发达起来,就是共富,要共同发达。

老子的思想讲到天地万物的形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就是阴阳,两个方面不同的性质,组成是融合的,所以周易讲为和。不管是孔子、老子、墨子,管子,都是讲和合。当时开出各个不同的路线。从伦理道德层面的,墨子讲夫子兄弟之间应该和谐。从宇宙生成论来看,老子冲击为和。从伦理层面看,孔子讲和而不同。

这样我们处理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与国际之间的关系,我们坚持一个和谐世界,这个思想应该是我们在世界上得到了贯彻的。我们把和谐精神推广到世界,不管是国家的大小,还是贫穷,但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尊重他的主权,尊重国格,把民主推向世界,各个国家都应该有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的自由。我们也提倡贸易的自由,我们是把自由推向了世界,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来看,我们都是主张互利共赢,互相帮助,以邻为伴,与邻为善。

和谐世界的意义应该是具有启蒙作用的,这些思想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可以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而不是照搬,是符合现代社会形式,结合现在的实际,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把中国古代的思想进一步创新,使之符合现在的需要,赋予新的含义。

    主持人:不仅继承了,而且还发展了。

    张立文:对,我们现在讲创新,就是因为我们有创新,所以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也就是给世界人们提出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的价值目标,这就是和谐世界。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的问题,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设和谐文化的时候,互联网应该做一些什么呢?

张立文:互联网的作用非常大,传播最广,打破了过去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国界都是没有的,世界上完全都是通的。

互联网是虚拟的文化,创造了虚拟的空间,这个虚拟的空间使得过去很多不能做到的东西做到了,不可能想象的东西现在也实现了,目前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过去我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是讲高速公路的,用高速公路来形容互联网,高速公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我当时比较早的提出来互联网应该制定一些规则,现在来看这一点还是需要的。互联网不能是独霸的,过去我们知道用英语世界。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各个国家都可以享受的,哪个国家,哪个公司都不能垄断的。互联网应该是传播对民族、人民和大众有益的东西。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媒体,实际上是教育人民的功能的体现,是教化人民的体现,是把人们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有一个导向的作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求应该对人民、对国家、对大众负责。互联网应该贴近大众的生活,也是走向大众,应该是多样化的,应该适合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的需要。

互联网的内涵应该是科技的,精神的,文化的,物质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层面的,包括娱乐的都应该涉及到。我们也应该看到,应该是健康的,因为是教化人民的功能,应该是健康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出,现在整个的世界来看,是有病的世界,有战争,有灾荒,有恐怖活动,有贫富不均。

    主持人:是有一些不和谐的。

    张立文:正因为有不和谐,所以我们提出要和谐,互联网是要把人们导向和谐。互联网在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期望能够为大众,为国家,为人们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好的,今天和张教授聊了一下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和谐文化的内容,感谢张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辟的解答。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中国广播网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也希望网友继续关注我们十七大系列访谈节目,这次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余京津      
友情链接 | 十七大新闻中心 | 中国政府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国际在线 | 央视国际 | 中国日报 | 中国经济网 | 光明网 | 中新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