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春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圆满结束了。大会通过的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做的报告,是指导中国下一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中国,这艘"和谐"号巨轮,正以坚定的、不可逆转的姿态,驶入新的航道。
“十七大”更加坚定并深化了对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深化了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深化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它们始终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指南。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软实力”、“人文关怀”、“自治机制”、“精神家园”、“亲和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库”、“票决制”等新的概念和术语,其中包涵的执政方略、治国理念的创新,将成为解读中国发展走势的重要依据。
让世界感到欣慰的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和谐的理念,融入国际社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关系中的摩擦和争端;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同各国共谋发展、共同繁荣。以此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和国家的复兴。
让十三亿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确立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方针和思路。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使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能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发展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增长、强国、富民、民主法治、和谐稳定。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主张,得到了全社会最广泛的认同和共识。这是一个新的社会理想,它符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它顺应了中国的民心民意,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主张代表了十几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整合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成为中国下一阶段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总和。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由市场有效配置,政府积极引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已经建立并逐步在完善,它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活力和效率的保障。
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以及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保证了全体人民能够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改革开发推动着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持续不断的创新与变革的冲动,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科学和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正是这一系列创新的因素,转化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活力和执政能力,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在发展中清醒地看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潜伏的危机和矛盾。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还在100位以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粗放的经济对自然的破坏和环境的代价,消极腐败现象所加大的社会成本。......但是,只有发展才能消除危机,只有进步,才能一一化解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
人类数千年文明汇成的历史海洋,波澜壮阔、潮起潮落。诗人舒婷在《致大海》中写到:“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
中国“和谐”号巨轮,正沿着新的航程,向新的目标驶去。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可逆转,中国的明天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