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春阳
当人们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当全社会正朝着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起步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以来一个物质财富急遽增长的时代,也是全社会急迫地渴望美德的时代。最近,53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全国道德模范,还有254个获得提名奖的人,受到了隆重的表彰。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他们时说:“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和谐社会要靠道德的力量来凝聚,和谐社的发展离不开道德的助推。物质的东西是直观的、指标化的,但是道德自有它的尺度和价值实现形式。胡锦涛亲自提出并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实现形式的表现,也是执政党和政府的信仰及理念的延伸。
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理想,能够成为整合不同利益阶层的强大的纽带,刚刚受到表彰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林秀贞,充满爱心地赡养着6名孤寡老人,还在自己的企业里安置残疾人、在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鼎鼎大名的体育明星姚明,多年始终支持、赞助残疾人事业和其他慈善事业……
道德靠信仰的力量来提升,靠榜样的形象来传递,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更多的人能够记住的,不是其中的理论原则,而是它们的道德感染力。所以,执政党及其成员,管理着社会的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应该首先责无旁贷的饯行社会公德、树立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维护个人品德。
道德要靠责任来维系,我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我们所形容为“民族的脊梁”的那些个体的人、那些人的群体,传递的都是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道德靠智慧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来充实,先进的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人类共同的智慧,都是道德建设应该汲取的营养和食粮。道德也靠坚实的经济基础去张扬和树立,衣食足而知礼仪,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也是道德最真诚、最顽强的守望者。通过亲情伦理的枝干和秩序,道德的生命才能在社会中延续。民警罗金勇和妻子罗映珍的事迹,让人们感动。罗映珍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道德模范。在丈夫被毒犯打昏迷后躺在病房的600多天里,妻子罗映珍也就守候在昏迷不醒的丈夫身旁600多天。每天给他写一封信,并念给丈夫听。罗映珍相信用爱的感染、用人的力量,丈夫最终会苏醒过来。
在人类的词汇里,“爱”是每个人都最愿意接受的词汇,但是如何去给予“爱”,罗映珍选择的是最崎岖、最艰难、也最珍贵的给予方式——,在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守候中,她给丈夫喂水、喂食物,为他刷牙、擦洗、理发……
关于责任,关于美德、尊严和幸福,作家卡伦.布里克森说:“一个好公民在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职责中寻求幸福,有尊严的人在实现自己的命运中获取幸福。”那么,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是他们这样的一对普普通通的青年夫妻,让我们民族的道德精神得到了升华。
罗映珍的事迹,给社会一种启示,价值观的养成和道德的建设,是时间的年轮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淀和延展。道德不会像财富那般爆发起来,但是道德的沦丧却会像股市崩盘那样贬值下去。所以,道德充满了不间断的述说和讲解,道德需要持之以恒的怀念和回忆,要常常去追溯往昔,才能看清楚它的每一个链环。
因此,道德很容易与传统文明相交融。“慎终追远”是中国人最顽强的一种道德姿态。海外的华人回来,要去看看黄帝陵、看看泰山、看看长江黄河、看看父辈的旧屋和祖先的坟茔。清明节到了,我们在怀想先人恩泽、祭奠烈士英灵的时候,内心的道德感油然而生。
去年,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她领导着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她要纪念和回忆长征,是为了追溯自身力量的源头。成为核心的力量,当然不能没有核心的价值,长征就是这种价值的升华、提炼和最鲜明的展示。看看当今世界,再没有那个执政党,还拥有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