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文奎
金秋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如同明灯引领中国的前进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政党,是不成熟的、必定在实践中处处碰壁的政党。对理论孜孜以求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优良传统,而坚持以开放的眼光构筑理论体系,才使理论不断沿着真理的长河前进,保证了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开放中广泛吸收人类社会和时代前沿的思想精华、深刻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因而代表了时代的理论高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实践和理论探索作为重要参照和资源,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扬弃和大胆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在世界范围也具有全新的开创性意义,它严峻挑战当代中国人。我们党正是一个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在挑战中前进的党,党所拥有的敏锐世界眼光和宽广胸襟,保证了其每到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能以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看清方向、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冲破险阻,带领人民走向“柳暗花明”的新阶段,实现既定目标。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使我们党丢下包袱、放眼全球、把中国未来放在全球坐标系上进行谋划,诞生了划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是实践之魂,实践是理论之基。在理论之光照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如今迈开巨人般步伐,引来全世界惊奇的目光。同时,实践也为理论大厦崛起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战略构想和创新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理论的价值,不仅因其名词的新鲜,更因其被干部群众广泛赞誉、由衷信服、自觉践行,有巨大感召力。在人们聊天中,在百姓家常话中,常能听到对这些理论自发地通俗解读、生动例证、信息传递,对中央领导同志亲民形象、人格魅力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民心民意的自然流露。
理论创新还体现于重要观点的表述与时俱进,使其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并具有超前性。十七大报告中,不少新提法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如:“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
党的理论创新,立足于历史潮流和国情。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和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与缩小城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保护环境,注重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就属“两难”。社会分化与新阶层的涌现,使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使中国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快速、稳定发展,我们党适时用新理论回答新课题,体现出一个大国中的大党所应有的气魄、胆识、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由注重物的发展变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的质量,坚持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国家至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是真理;把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实处、落到每个公民头上,让他们在物质、精神上等各种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也是真理。过去,一些人对这二者的关系误读偏解,偏重前者忽视后者,割裂二者统一,或对人民利益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有的甚至打着“国家利益”旗号,侵害群众,执政中以部门、地方利益取代国家利益,使不少公民的权益难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摒弃这种片面性,民生问题上升到高位,群众的就业、收入分配、就医、子女上学、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成为各级领导的头等大事;鼓励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也是执政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和谐以普惠措施的推行和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赢得人们信赖。
我们党准确把握发展中大国的历史方位,以开放思维创新理论,推进科学发展,用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及和平道路来定位。将和谐思想运用于国际事务,通过自己的发展更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提升中国的全球份额;同时把对本国负责与对世界负责统一起来,在对外合作中,强调内敛式而非掠夺式、互惠式而非威胁式的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友好和平、世界和谐及全球经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是,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
“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而不同”则辨证指出了容纳不同文明存在与保留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渊源于“和”及“和而不同”,吸收了我国古今思想文化精髓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管理思想的精髓。这个理论今后仍将以开放的姿态永保活力。
党的理论创新植根于学习的沃土。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把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提升到新高度。中央领导作表率,5年来,政治局全体成员在胡锦涛同志率领下,已参加44次集体学习,89位专家就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历史、国际问题、社会、军事、党建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讲解。中国最高领导层虚怀若谷,向全党发出了用学习推动创新、用知识提高执政能力的信号。正是这种学习氛围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树是常青的,在此优良生态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树也是常青的,其郁郁葱葱显出无限生机,以卓越的品质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