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中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焦健 朱红娜)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石头沟村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外出打工曾是村民们无奈的选择。然而这两年,地头上悄悄兴起的变化却让很多外出的农民回到了家。村民杨春发就是其中的一个。
“外头出苦力一年也就3000块钱,我一年种上6、7亩玉米,少说也有7000块钱呢,我何苦要打工去呢。这地方十年九旱,还是全膜双垄沟播好啊。”杨春发说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省农牧部门推广的一种旱作农业新技术。利用这种新技术种植玉米,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技师牛建彪自豪说,这新技术就是针对当地干旱缺雨的实际,由县里农技人员自己发明的。牛建彪说:“由原来的播种前铺地膜改为上年的秋季覆膜,可以把上年的降雨全部存起来;由原来的半膜覆盖改为全地面覆盖,因为全覆盖后,没有蒸发的渠道;由原来的作物在垄上面种植,现在改为在垄沟里种植,把两个垄面的降雨全部集中在垄沟里面,让它最大限度的吸收利用。”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不但让干旱地区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
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让石头沟人摆脱了干旱的束缚。2007年,甘肃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但在石头沟种植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最高产量却达800公斤。收获的季节,村民们的小院里从房顶到窗台、从门前到后院,金灿灿的晃着眼睛。小玉米变成了石头沟人的“金豆豆”,村民们用自遍的顺口溜表达着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喜爱之情。
甘肃省农牧厅农技推广站的熊春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叫响着呢,只要是关心旱作农业的,石头沟是他们必到之地。青海的、宁夏的、韩国的也来了。以后咱们争取把石头沟挂上全国的旱作农业示范点。”
甘肃省农牧厅农技推广站站长杨祁峰有一个构想:如果甘肃全省能够按照计划实现1000万亩地膜玉米种植面积,那么粮食产量突破100亿公斤将不是梦想。到那时,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省不但可以解决目前每年1亿公斤的粮食缺口,还可以剩有余粮至少10亿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