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青海宝 | 青海画 | 青海唐卡 | 结缘奥运 | 工艺品 | 文化节 | 香港行 | 青海赞歌 | 青海概况
香港行最新报道 更多...
·“大美青海·香港行”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
·聚焦:牵手香江·大美青海不再遥远
·宋秀岩会见香港政务司司长 就合作交流进行探讨
·宋秀岩激情推介大美青海 高原之旅有益健康
·大美青海香港行活动举行首轮项目签约仪式
·2008青海(香港)旅游产品推介会25日举行
青海概况 更多...
·我国未来的粮仓——青藏高原
·青海特产
·青海省行政区划分
·青海省人口
·青海省的位置
·青海省的民族分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声音
青海省长宋秀岩讲述美丽青海  
中广网    2008-03-2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请点击播放按钮收听音频

 

    中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发言,参与提问,与宋秀岩省长一起关注青海发展。以下是文字实录:

  各位听众,欢迎收听《今日论坛》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我是主持人雨亭。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西部省份青海省这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有目共睹。在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青海会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展,计划实现哪些目标?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做客中央台的嘉宾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她是我们国家目前唯一的女省长。欢迎你宋省长。

  主持人:大家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各界对青海总体的评价高了,对青海省未来的发展的信心足了。这两天我们的记者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和采访,我们先来听一段我们记者采访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的问题。

  宋秀岩:好

  记者凌晨:听说您是青海人?

  学者周天勇:我是青海民和人。

  记者凌晨:离开青海有多少年了?

  学者周天勇:17年了

  记者凌晨:最近几年回过青海吗?

  学者周天勇:回过几次。

  记者凌晨:有什么变化吗?

  学者周天勇:“青海的变化非常大,从民和到西宁,以前都是两三个小时,现在开车40分钟就到了,另外一个是青海省的工业通过债务重组,有所翻身。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觉得人们看到了希望。”

  周教授的评价有代表性,说明青海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您能给近几年青海的发展打多少分?您心中青海最美丽的“亮点”是什么?

  宋省长:2006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全面增长,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数指标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有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可以说,这一年是青海亮点频现、硕果累累的一年。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盘点:

  一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006年,生产总值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753元。

  二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我们整合32.5亿元资金组织实施让农牧民直接受益的实事工程,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35万户,输出劳务90万人次,创收1.17亿元,人均增收134元;解决了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三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去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1.2%。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四是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青海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7.7%,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出口额增长65.3%。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09.3亿元,增长16.8%。

  五是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青藏铁路通车后,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省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28%;接待入境游客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38.7%,旅游业引领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六是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我们调整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实施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促进了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3%,建成寄宿制学校297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同比增长68%,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7%,居全国前三位。人口自然增长率8.97‰,为历史最低点。

  七是有力地改善了民生。青海相继制定出台了11个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文件,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4亿元,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教育、取暖等多方面的救助,普遍提高了群众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9%。

  主持人:中国广播网设立了“我为高层提建议”专栏,我们收到很多网友给宋省长提的问题和建议:

  一位叫“感动青海”的网友提议说:“宋省长:多用些能力强的干部!多加大投入,让我们青海发展快一点吧,让我们也富一点吧!”

  还有一位网友说:青海发展变化很大,我们希望再加把劲。

  这也说明青海省民心思进、希望又好又快发展的心气很齐,气氛非常浓厚!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今年2月份,您提出政府部门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在“三个更加注重”上下工夫、求突破。而且,定位在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发展的高定位和高标准。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不是同时说明,这也是青海省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

  宋省长:我们提出“三个更加注重”,基于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中央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又好又快”的新要求,这说明国家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从全局层面着力解决投资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消耗偏高等问题。我省必须服从全国这个大局,要有更高的发展标准。另一方面,我省自身要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充分认识青海的省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逐步解决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断提高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布局和投资环境,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生态环境相适应,使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就是要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生态保护等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使全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和各类社会矛盾,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建设和谐青海。

  主持人:近几年,青海省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2%。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三年,也就是2010年,青海的经济总量会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个数字对青海来说是令人鼓舞的。在持续发展中,保持后劲是一个关键!您预计,青海省在确保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新矛盾会是什么?

  宋省长:这几年,我省GDP增速连续保持12%,如果保持这个速度, 2010年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要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解决好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后劲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看,“十五”以来,我省消费需求变化不大,出口需求比重虽然上升但总量偏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长期以来,我省投资增长一直低于全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很弱,保持投资较高增长的难度加大。我们如果不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及早策划新的投资领域和一批带动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没有新的投资作支撑,投资的较高增长将难以为继。从产业竞争力看,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服务业发展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短时期内还难以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我省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来支撑,但大多行业面临市场起伏、竞争激烈、环境指标约束等问题,工业效益持续提升的不确定因素增大。如果我们不抓紧推进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竞争力也难以持续提升,发展速度也难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从环境吸引力看,我省当前的投资环境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政府机关作风、信用体系建设、投资政策、法制环境、舆论氛围等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加快发展的任务不相适应。我省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2010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目标。

  主持人:青海省是一个资源大省,但是,青海省的资源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是很高,而且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温总理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五年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严肃的,确定了就不能改。为此,您和您的班子提出了“柴达木经济循环区”的发展构想,而且已经在实施中了。

  我们听一下中央台驻青海记者凌晨实地采访企业的感受:

  记者凌晨:我采访的企业是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就在位于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董事长安平绥告诉我,2001年企业的利润是1000万元,到了2006年,企业的利润达到了12亿元,增加了100多倍,增长速度是惊人的。目前,这家企业正在实施一个投资80亿元的项目,这家企业单一生产钾费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像尿素、合成氨、PVC、甲醇、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钾等系列产品,将构成一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据我了解,这种组合方式在整个大陆将是独一无二的。青海打造中国最大的钾费基地的梦想一定会在这里实现。

  中国广播网有一位叫“我想我说”的网友给宋省长提了个建议:““柴达木经济循环区”由于地势复杂,在制定发展方案时,应该做一些测绘工作,全面详实地查清了这个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利用状况及土地权属关系的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主持人:那么,宋省长,作为一个新构想,“柴达木经济循环区”在青海的发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宋省长:青海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其中54种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到2004年,盆地累计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的64%;大型矿床72处。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16万亿元,占全国的13%。经过长期的开发建设,青海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资源型特色产业,但尚存在资源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在“十一五”把推动资源转换作为加快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由于柴达木盆地资源种类多、品质高、组分好、关联强,所以,我们提出了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构想,通过科学论证和争取,2005年10月,柴达木地区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它的建设,在青海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焦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横向扩展链接,提高资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循环产业链,加快青海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有利于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三是有利于聚集有实力、有影响力、有潜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试验区,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特别是中国新的“碱都”、“镁都”有望在这里崛起。

  主持人:环境保护问题相对青海省来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今年,国家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列入了省政府考核指标,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我们知道,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这几年,青海经济发展势头也很好,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建设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思路。

  宋省长: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问题。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还是亚洲孕育江河最多的地区,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青海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在青海视察工作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我们将认真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在三江源地区,我们将组织实施好投资75亿元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重点抓好森林草原保护、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饲草料基地建设、鼠害防治、荒漠化防治、人工增雨等项目,转变粗放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并建立与生态保护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这些地区不再考核生产总值等指标;对环青海湖地区,我省已经向国家申报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争取尽快实施;柴达木、湟水流域等生态重点地区,也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确保生态安全。其次,今后资源开发和兴办工业项目,都要坚持较高技术起点、较高开发水平、较高环保标准,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坚决不上易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其三,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保护,在继续实施好全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的同时,在规划一些大型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逐步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的绿色屏障、绿色水库、绿色产品基地。

  总之,我们讲生态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肩负起保护生态与促进发展的双重责任。我们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在发展中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培育经济增长点,实现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的“双赢”。

  主持人:就在我们的节目开始录制之前,我们也接到一位姓张的听众的电话,他告诉我们“很少有人知道“普氏原羚”这个名字,更不知道它是仅存于青海湖周边地区的珍稀动物。他呼吁保护环境,也要保护珍稀动物,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区。

  宋省长:我们生态保护方面一个重大的措施要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普氏原羚它就生活在青海湖周边,所以我们通过对青海湖的保护,使原羚的数量越来越多。三江源保护措施实施以后,我们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数量比过去增加了许多,这其中包括了青藏铁路的建设期间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通道啊等等,这是人性化和自然化的一个建设手段,建立了一个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标。

  主持人:我的很多同事都去过青海采访,尤其是去年的青藏铁路开通,我们有几十位同事去了青海,他们说,青海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青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中央台记者郎峰蔚就在青藏铁路开通的当天,登上了首列从青海进藏的列车。听听她对青海的印象:

  记者郎峰蔚:如果用颜色来形容的话,以前在我心目中的青海一直是深深浅浅的土黄色和灰黄色,然而这一次从西宁到格尔木到唐古拉山口,一路走下来发现颜色如此丰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草原上到处是牧民们歌唱花儿的歌声,城镇里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广告新招牌,还有摩托车,没想到青海这么美,更没想到青海这么充满朝气。

  主持人:美丽的地方意味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最近几年,青海省策划实施的亚洲顶级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国际藏毯博览会”等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势头,青海的旅游业会成为青海的支柱产业吗?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长时间?

  宋省长:青海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壮美、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目前,青海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共408项,其中世界级资源11项,国家级资源52项,省级资源84项。特别是“中华水塔”三江源、“候鸟天堂”青海湖、“高原珍稀动物王国”可可西里、“碧水丹山”坎布拉、“佛教圣殿”塔尔寺、“道教圣地”昆仑山等景观景点令人叹为观止,有些还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精品”、“极品”。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将青海湖评为中国第一最美湖泊、将藏羚羊选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将西宁市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激情穿越柴达木”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特别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运营,使青海旅游资源的地位更加凸显。

  目前我省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是5.7%,总体来看,还比较低。但去年旅游业总收入增幅达38.7%,今年,旅游总收入调控目标是增长30%以上。如果保持这个速度,2010年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全省经济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青海旅游名省”这一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四个亮点,进一步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发展旅游业与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有序,旅游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旅游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使旅游业成为青海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持人:说起旅游资源,听众和网友的问题和建议就特别多:一位叫“玩在青海”的网友说,青海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具有神秘感,它是长江、黄河的发源高原湖泊自有其风韵,又是禽兽的栖息地,黄羊、野驴、棕头鸥、斑头雁、天鹅不时出没,发展旅游最合适。

  还有一个叫“聆听的网友给宋省长建议:青海有雪山和冰川景色壮丽;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经过青海,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我们可以每年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在媒体上扩大宣传,有更多的人了解青海,来青海旅游。

  宋省长:说得非常好。其实我也想借今天的这个机会,向全国的广大听众发出邀请,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青海,走向青海,帮助我们谋划青海的旅游发展。我们旅游发展的定位就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从总体来讲就是特色旅游,刚才我说是就是自然风光。我还想说一个问题就是青海高原的生活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我们现在的高原医学专家研究问题,进入高原要有一个阶段,比方说我们不能从平原一下子到3、400千米的地方,增强人的身体的免疫力,我们青海不仅可以看到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身体的健康,应该说有一举两得的好处。

  主持人:看到宋省长的微笑和充满自信的神情,我们也看到了青海省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希望。相信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青海省的广大人民一定会同心同德,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感谢听众朋友收听我们今天的节目,主持人雨亭代表本期的责任编辑李天娇、凌晨感谢您的收听。

  宋秀岩代表

  宋秀岩,1955年10月生,女,天津市人,生于辽宁辽阳。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习。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领导干部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大学学历。

  1971年10月至1976年6月任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电务段报务领班、团支部书记。1976年6月至1981年8月任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宣传部干部。1981年8月至1983年1月任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宣传部副部长。1983年1月至1983年12月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团十一届中央委员。1983年12月至1989年2月任共青团青海省委书记。1989年2月至1992年4月任青海省海东地委副书记。1992年4月至1993年11月任青海省劳动人事厅副厅长、党组成员。1993年11月至1995年6月任青海省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1995年6月至1995年11月任青海省委常委。1995年11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1998年4月任中共青海省第九届省委常委,副书记。2002年5月当选为第十届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副书记。

  1987年11月当选为共青团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2002年11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4年12月23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任命宋秀岩为青海省副省长、代省长。2005年1月22日,青海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选举为青海省省长。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