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情况
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10.0亿元,在各省自治区中排名17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连续五年保持11.6%以上的增幅,整体经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9.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4365.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构成为13.1:52.5:34.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55.7%和3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27元,增长11.7%。
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年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创造利税46.5亿元,增长92.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投资117.8亿元,新开工项目数增加241项,新增入区企业251户,新增投产企业182户。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充分挖掘和发挥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积极主动推进区域的经济贸易合作,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生态产业等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集群,创出一批知名品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积极开发建设具有国际性、地域性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旅游精品和品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逐步加快。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发挥高新技术集聚效应增强,服务外包产业、动漫基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
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9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4225万吨,创历史新高。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水稻产量1518万吨、玉米1822万吨、小麦89.5万吨、大豆620.5万吨。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甜菜260万吨,增长22.1%;烤烟产量7.7万吨,增长12.4%;水果59.4万吨,增长14.7%;蔬菜1057.9万吨,与上年持平;亚麻15万吨,下降3.0%;油料36.5万吨,下降26%。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奶牛、猪、羊和家禽存栏分别为221.2万头、1788.0万头、1018.4万只和16693.3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21.9%、35.6%、24.2%和33.4%。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03.3万吨、109.3万吨、58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8.4%、15.3%和21.6%。水产品产量35.6万吨,增长3.9%。绿色食品产业继续扩大。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500个,比上年增加300个,增长25.0%;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170万亩,增长10.5%,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农村劳动力转移成绩显著。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21.2%。
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34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连续六年保持13%以上的增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837.3亿元,增长12.9%;集体企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12.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821.2亿元,增长13.0%。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21.6亿元,增长13.8%;重工业增加值3023.2亿元,增长13.0%。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3040.8亿元,增长13.0%;小型企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13.9%。
地方工业效益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利润175.9亿元,增长29.9%。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1,提高16.9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30.1亿元,增长13.8%,其中利润1437亿元,增长1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1.6,增加10.5点。四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全年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4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1%;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1939亿元、1389.9亿元,分别占95.5%和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