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微博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
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它甚至超过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最主流的“给力”。它反映了网民对微博的关注和热盼,其背后蕴含着全新的文化意义。
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2012年、2013年,市场也将进入成熟期。
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给予普通民众平等的话语权。精英话语特权逐渐被淡化和消解,网民可平等地与所有人对话,并成为社会信息源之一。这样,处于边缘位置的民众心声,开始浮出水面、聚焦中心,被社会倾听、关注和重视。无数细小声音聚合成奔腾激昂的巨大力量,开拓着民意表达的新渠道。可以说,传统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草根英雄时代开始到来。草根声音将进入社会的主旋律,人民将真正开始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中坚。
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就以新浪微博来说,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1分钟用户就作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Twitter首发。连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方舟子几段微博,提出对某位学者学历的质疑,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成功与诚信的大讨论,至今余波未平。江西女孩钟如在宜黄拆迁事件中躲进厕所,用手机微博发出求救信号,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方舟子几段微博,提出对某位学者学历的质疑,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成功与诚信的大讨论,至今余波未平。江西女孩钟如在宜黄拆迁事件中躲进厕所,用手机微博发出求救信号,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据报道,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种导向。伊·普里戈金在《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中认为:“有序和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的过程真的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2010年74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微博的导向作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领导人先后开设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微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媒介强劲“给力”微博,微博发展如日中天。微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商业界可以纵横驰骋、大显身手。微博将使这个世界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生机勃勃。但也要注意微博可能导致网络信息超载,以及造成人们某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