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久强在主控间内进行控制操作(8月7日摄)。 “炼钢就要炼出世界最好的钢”。中共十七大代表、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钢轧厂炼钢炉长郑久强18年来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不断自我加压,探索完成了10多项技术革新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让党徽在钢花中闪光。 新华社记者刘昀摄
郑久强(右)和工人在车间内观察出钢情况(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昀摄
中广网石家庄8月13日消息 “炼钢就要炼出世界最好的钢”。中共十七大代表、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钢轧厂炼钢炉长郑久强18年来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不断自我加压,探索完成了十多项技术革新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 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让党徽在钢花中闪光。
1989年,19岁的郑久强走上工作岗位。当时,目测钢水温度是炼钢的最关键技术,炼钢过程中温度在00至1700摄氏度之间,而出钢温度判断误差不能超过5摄氏度。为了炼出一双“火眼金睛”,他一炉接一炉地盯,直把一双眼睛盯得又红又肿。当年全厂技术比武中,他就一举夺冠。23岁被破格提拔为炉长,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炉长,32岁夺得全国炼钢技术比武冠军。1993年5月,郑久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郑久强原来只有技工文凭,通过自学拿到了冶金专业本科学历。1995年,在总结炼钢经验的基础上,他创立了“两控制、三计算、四观察”炼钢方法,结束了一钢轧厂建厂50多年来完全依靠经验炼钢的历史;1998年,经过潜心研究和探索,首创了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使正品率由过去的不足50%跃升为95%,当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2000年,他又摸索出“焊条钢冶炼两步脱氧法”,实现了在大转炉、连铸工艺条件下焊条钢的批量生产。2007年5月,郑久强又为炼出低碳电工钢攻破硫含量控制在10%以下的技术难关。
近几年,节能降耗是钢铁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郑久强主动请缨加入公司技术攻关小组。他没日没夜地泡在炉前进行实验,仔细捕捉调渣控温的最佳状态与时机。终于,实验成功了!利用改进后的技术护炉,实现了全程不补炉,每年仅节省补炉料一项,就增创效益2000多万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郑久强是整个转炉车间工友们的“主心骨”。工友们说,炉长“事事往前冲”的模范行动,使得我们这个团队形成了合力,年轻人也争着向党组织靠拢,党徽像钢花一样照亮每个人的心灵。在一次冶炼中,郑久强突然发现炉嘴漏水,炉衬直掉渣,如果继续脱落,炉体就会烧穿,漏掉100吨钢水不说,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危难之际,他把工友们分成两个组,一组搬耐火砖,一组和耐火泥,自己则毫不犹豫地披上一件浇过水的大衣,冒着1600多摄氏度的高温,把和好的耐火泥粘到炉嘴上去。一次、两次、三次……大衣袖子烤着了、衣襟烤焦了,他浇点凉水再往上冲;脸和手烤出了许多水泡,他一声不吭地咬牙挺着。经过40多分钟的战斗,炉嘴修好了,炉衬补好了,而郑久强却晕倒在炉旁。
18年间,郑久强先后创立了十多项技术革新操作方法,却没有一项自己独占,而是和工友们一起分享。别人说他傻,他却说:“大企业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一个人,孤掌难鸣。”他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操作要领撰写成《磁选钢渣在150吨转炉冶炼上的应用》、《转炉炼钢的脱硫方法》等论文,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发下去,让大家一同进步。在他的帮助与带动下,小组成员人人都能炼出20多种钢,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始终在全厂名列前茅。(记者 马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