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在线
·[高举旗帜] 面向大海的新使命
·[高举旗帜] 村镇银行 农民的贴心银行
·[高举旗帜] 开封农民送文化进城
·[说句心里话] 工会让我们挺直了腰杆
·[视频]国学大师张立文畅谈和谐文化建设
·[高举旗帜] 托起中国制造新高度
·[说句心里话] 爸妈 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更多...
文件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国政协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
·十七大通过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图片报道
安徽煤矿瓦斯环保发电变害为宝
江西采访团集中报道井冈山红色文化
历届党代会
·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录
唐孝君:“我愿当一辈子采煤工”
中广网    09月06日 09:3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唐孝君

 

    中广网长沙9月6日消息(记者邓文辉 通讯员成新平 李镇东)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在地下五百米深处,走上矿井只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像个非洲“黑人”。尽管他个头不高,却身体强健、精神抖擞。


    他爱上了这种“采煤”生活,一干就是20年。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衡阳市柏坊煤矿采煤工唐孝君,最近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危难时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唐孝君喜欢打硬仗、攻难关。危难时刻,他随时挺身而出。在斗岭井一总回风巷的施工过程中,巷道顶板破碎、断层落差大,冒落高度达5米,随时可能冒顶。其他队见困难多、危险大,都打了“退堂鼓”。哪里有危险,唐孝君就出现在哪里。他主动将这块“难啃的骨头”揽了过来,顶着困难一连三天没有离开工作面,几次孤身进入冒落区,细心观察地质构造,探寻解决办法;他与工程技术人员制订出抢险方案后,第一个进入冒落段实施防范手段,再叫同事们上。原预计需要40天的“拦路虎”工程,他和队友30天就攻了下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当敢于吃亏,舍得付出。”唐孝君始终践行自己的诺言。今年4月,一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一名大工被矸石和坑木压住了一条腿,顶板矸石缓慢向他袭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闻声赶来的唐孝君不顾危险冲了上去,把同事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一天中班,矿井突然发生大面积冒顶,3名职工被堵在巷道内。正在休息的唐孝君闻讯后,带领同事火速奔到事故现场,冒着可能发生二次冒顶的危险排矸救人。由于顶板压力太大,第二次冒顶发生了,在场职工都紧张起来,怎么办?凭着多年的井下经验,唐孝君果断决定:“从旁边开出一条小巷,分班轮着上!”他自己冲在最前头,打钻、扒矸,手被石头划破了也浑然不知。时间就是生命。26个小时过去了,他滴水未沾,小巷终于打通了,3名工友得救了,他却昏倒在地……


    “安全高于一切”


    “安全”是唐孝君的最高追求。工友说他有“三不放心”:不把当班注意事项讲清不放心,没有仔细检查当天安全状况不放心,同事们没有安全升井不放心。每日三次排班,他每班都要到调度室安排布置生产任务,叮嘱注意事项。自己当班,总是提前进班,检查工作场所安全;出班,他总是走在最后。


    说来使人难以相信,20年来,唐孝君一直工作在采煤一线,连一次轻伤也没受过!他带领的队连续8年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有一次,工区安排他们去一煤巷掘进,他发现巷道上有6架树不符合质量要求,立即向调度员声明:“不把合格的支护改好,本班不打进尺!”调度员还没来得及表态,他又急着说:“工资不要也要搞好质量,保证安全。”便立即带领当班的同事干起来,硬是先把6架不合格的支护弄好后才打进尺。


    “他心里只有煤”


    唐孝君1987年来到煤矿,就与“煤”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艰苦的采掘一线是他一生的眷恋。从扒矸的小工到操镐的大工,从班长到队长,他年年出勤在345天以上,连父母、妻儿都无暇顾及。


    每到农忙季节,家人不断托口信催他回家。可这期间工友们都纷纷请了假,队里劳力最紧张。唐孝君从不请假:“大家都走了,矿里就没有人干活了。”一次,妻子来矿里叫他回家插田,看到他左右为难,便委屈地哭了:“你心里只有煤,家里大事小事都落在我肩上,你图的啥,还要不要这个家……”听着妻子的哭诉,唐孝君十分内疚。


    今年6月,唐孝君的母亲心脏病发作,他把老人送到市里一家医院后,叮嘱妻子照顾,自己则急急忙忙赶回矿里。他多么想守候在母亲病床前,但队里生产任务特别紧张,当晚他下井上了晚班。母亲住院花费12000多元,他“包袱”很重,但仍天天奋战在井下,这个月他干了31个班,全队进尺162米,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我还是适合在一线干”


    “如果能年轻10岁就好了,那样还能多采几年煤。干久了对煤也有感情了,真想干上一辈子!”唐孝君颇有些“遗憾”地说。他总是以平常的心态彰显影响力。他家比较困难,大女儿从财校毕业后在外打工。妻子想让煤矿把大女儿招工。唐孝君劝着妻子:“矿里没有招工的子弟多,比我困难的也有,孩子还是让她自己去闯吧。”


    前年秋天,斗岭工区缺少一名调度员,有朋友劝他:“你都‘奔五’的人了,不要上一线了,到工区调度室当一名调度员算了。”领导找他谈话时,平时不苟言语的他却说了不少:“我文化水平低,相对其他人来说,已经知足了,我还是适合在一线干。”今年,矿里在两工区采掘一线推行队班管理,他便恳切地要求到采煤队:“是组织培养了我,现在工区采煤队劳力少,请领导调我到采煤队吧。”就这样,唐孝君始终坚守在艰苦的采掘一线。


    每天,唐孝君面带笑容进矿,然后平安出井。他最大的愿望是所有的工友都平安,最大的快乐是和工友们一起在井下工作,最内疚的事是家里的事全揽在妻子身上……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戴爽      
相关新闻
·"改革试验田"滨海新区②金融创新引领全国
·"改革试验田"滨海新区①开放门户现外资聚集效应
·报告解读: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任务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国家战略新支点
·"你们生逢其时大有可为"甘肃学习胡锦涛给青年技术人员的回信
·中科院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领会十七大新要求
·改革实验区③重庆:我们这一代农民工最幸福
·刘云山: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
·黄山地区生态旅游生态文明试验田
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