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
福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更高层次 |
|
|
中广网 12月06日 10:54 |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中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走在八闽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人们的振奋与喜悦之情。
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在受到鼓舞的同时更决心以海西建设为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刚刚闭幕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释放产业支撑之力
11月14日,记者在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设工地上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上百台掘土机与装载车穿梭往来,一座座巨大的炼炉正拔地而起,塔吊上飞溅的焊花中,工人们挥汗如雨。“在这片工地上,每天都有万余名建设者在奋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大家在为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早日建成而努力。”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施工部副主任万锦章告诉记者。他所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我国首个炼油、化工生产与销售、成品油营销一体化合资项目,它的建成投产将带动设备、材料、能源、原料化工以及仓储运输、贸易代理、土地开发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福建联合石化公司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介绍,除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该区还有泰山石化仓储、荣翔化纤等16个大项目可望年底投产,11个超千万美元石化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作为湄洲湾石化基地的先导区,泉港区的石化产业在全省已占据龙头地位并具有规模优势。
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是福建省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的一部分。石化、机械、电子等产业,在福建已经形成了优势,近年来该省将其作为战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的同时,注重提升服装、建材、林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光电、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海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劲的产业支撑。以湄洲湾和海沧为中心的石化工业,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汽车工业,以及修造船、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正在悄然释放着产业支撑的重要力量。2006年,福建省实现工业增加值3280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25亿元。电子、机械、石化等3个主导产业持续增长,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举措。”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余军说。福建省委提出,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建设海峡西岸制造业重要基地,到201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尽享物畅其流之便
福建省交通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省交通建设投资从“十一五”开局突破200亿元到今年将突破300亿元;集装箱吞吐量从“十一五”开局突破500万标箱到今年将突破700万标箱;在开通泉州至金门定期客运航线后,今年又实现泉州与澎湖的货运直航常态化。高速公路“一纵两横”骨架网今年将建成,全省建制村的公路硬化率今年将达到90%,2008年将达95%以上,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提前一年实现3亿吨的目标,厦门港也将提前一年实现亿吨港目标。如今,便利的交通已经成为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厦门是海峡西岸最重要的海、空港口岸。海港是国内集装箱主枢纽港,2007年前7个月集装箱吞吐量25851万标箱。空港作为连接东南亚的航空枢纽,是我国第四大出入境口岸,年旅客吞吐量628万人次。厦门—金门的客运直航线路已成为连接两岸最具活力的桥梁。
交通建设的发展还使许多城市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龙岩市定位为沿海城市,因为从龙岩到厦门,高速公路只要一个半小时。
三明也将城市定位为沿海城市,因为随着福银高速的通车,三明到福州只需3小时车程。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翔安隧道预计于2009年建成通车,厦门岛与翔安区路程将缩短50公里。福州到厦门,行车时间将缩短1个小时,它们的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
另外,地区之间海铁联运集装箱运输的开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又一条快速通道。继三明开通与厦门的海铁联运业务之后,厦门—赣州—南昌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和赣州—厦门国际集装箱班列也相继开通,同时鹰潭厦门合作首次开通国际港铁联运,这使赣州、鹰潭乃至赣东北地区的货物出口又多了一条便捷、安全、低廉的运输通道,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福建省交通厅厅长谢兰捷告诉记者,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是空前的。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海西交通都肩负着支撑海西发展的责任。
保持长袖善舞之势
“福建位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加强与两大三角洲及邻省和内陆省区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资源的无障碍流通,更好地发挥联动效应、协作效应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然选择。”余军说。
2003年福宁高速公路一通车,精明的温州人就把工厂开到了闽浙交界的福建宁德。到宁德福鼎办厂的温州人老王说,以前路没有通,艰险的闽道挡住了浙商投资闽地的步伐,是福宁高速让福鼎与温州成为近邻。
福鼎有个鼎鼎有名的温州工业园,由温州人自己开发、经营和招商,吸引了大量浙商。据了解,已有160多家浙南企业,携200多亿元资本投向福鼎,投资领域涉及医药、皮革、电机电器、房地产等行业。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峡西岸。从广东经国道324线驱车进入诏安,即可看到巨大的宣传牌:闽粤边界,商机无限,海峡西岸·泛珠三角(诏安)开发区欢迎您。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后,诏安将自己定位为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目前诏安县累计引进“珠三角”客商的投资近20亿元,落户大小项目150多个。闽赣高速的对接、向莆和厦深铁路的开工,吸引了许多在江西的福建企业家纷纷回乡创业。海西建设的辐射范围还在向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进一步延伸。
此外,各个城市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结对子,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闽东北经济协作区为例,福州、莆田、三明、宁德和南平5个城市以福州为龙头展开“山海”联合,截至2006年底,共促成协作项目4948项,投资规模达60亿元。
近日,福建省提出要继续加强闽粤赣13个市的区域合作,继续发展厦泉漳都市圈、闽西南都市链,加快城镇群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联盟,让紧密型实质性的合作推进区域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集聚效应和吸引力在加大,越来越多的客商接踵而至,参与海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
|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戴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