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局面 ——文艺工作者畅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钟声穿越几千年的时空,萦绕在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琴台,回荡于黄鹤白云留佳话的楚天。11月5日晚8时,踏着编钟长歌,伴着金凤翔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江城武汉盛装登场。(资料图片)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党的十七 大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连日来,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文艺工作者畅谈十七大精神激情满怀。大家认为,十七大对文化建设的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必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巫志南说,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脉从未间断过,这是人类文明丰厚而系统的精神财富。在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中,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十几位青年从上海出发,一路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时,同行者已有近6000人。谈起这段历史,陕西省西安话剧院院长翟卫国尤为激动:“当年,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雄壮激昂的歌声激发了斗志,今天,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先进文化凝聚力量。”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文艺工作者表示,十七大报告这段精辟的阐述不仅为先进文化如何推动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时期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在八艺节参评参演节目单上,记者看到了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剧目。比如,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矸子山下》《移民金大花》等都是通过再现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讴歌了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剧目均公演数年,经久不衰,获得观众好评。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
歌仔戏是中国三百多个地方剧种中,唯一发源于大陆、形成于台湾的戏曲剧种。厦门歌仔戏剧团创作的《邵江海》在台湾多次演出均引起轰动。团长朱伟捷说:“不仅是歌仔戏,就是今天台湾流行的闽南语歌曲,也因延续着歌仔戏的乐风,牵动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同频震动。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将两岸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催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广大文艺工作者坚信,随着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逐步落实,中华民族必将开启新的文化盛世。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国家强盛的时代责任
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这充分表明了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教授说,当今世界,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著名作家冯骥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他认为,和谐文化应该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理想和创作的主题,要将和谐融入我们的时代,融入我们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人类对文化终极的理想实际就是和谐,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特别清晰。比如我们过年时,大量的民俗习惯和祝福言语所追求的都是团团圆圆,也都是在创造和谐。今天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让理想和谐变为现实和谐。
今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将孔子作为封面,指出中国正在向世界推崇源远流长的文明思想。该周刊称,2010年前中国将在世界建设100所孔子学院,并认为它能够帮助中国在海外赢得朋友,扩大影响。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说,我们20年来一直在努力尝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但书法、武术之类中国传统文化的单项输出,现在看来显得过于零碎。今天,和谐文化给了我们一个“利器”,一个强有力的“话语权”,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发挥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掘其中的普世价值观,构建和谐文化体系,做到内外打通、中外贯通,更好地向世界“营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王建辉说:“如果一个国家只是传播它的工业产品,而没有传播其文化,那么工业产品的传播也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
在经济界有个说法,一流企业生产行业标准,二流企业加工产品,三流企业卖原料。王建辉说,生产行业标准既需要技术硬实力又需要文化软实力,近年来的行业标准越来越体现环保节能等理念,而且,富有文化含义的品牌价值在各类商品价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我们要以文化为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致力于科技、制度和品牌创新,加快文化向经济领域的渗透,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八艺节期间,文化部在武汉举办了“2007中国第二届文化创新高峰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在论坛上提出,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当前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一些中心城市走向国际化的新的引擎。他说,新世纪以来,国际化大都市的竞争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竞争的重要方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自觉选择了一条参与全球国际化大都市高端竞争的发展方式,以保证其在未来始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现途径,广大文艺工作者对此既表示高度认同,又深感责任重大。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顾芗感慨地说,文艺创作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拿出更多的精品,才能不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关切
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大报告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目标与方向的定位令人振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这些论述体现了公民权利的拓展,丰富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内涵,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文化关切。
山西话剧团在没有剧场、没有办公场所的艰苦条件下创作出话剧《立秋》,并获得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唯一的戏剧类特等奖,三年多以来,在全国18个省市巡演了314场。十七大代表、《立秋》主演张治中对记者说:“我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十七大报告时,听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时,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有党的关心,有人民的支持,我们文艺工作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对农民兄弟的歉疚在我心头萦绕多年,我相信这歉疚会很快平复。”西安话剧院院长翟卫国告诉记者,多次获奖的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以农村优秀村支书郭秀明为原型,但老郭的乡党们只看过一次,还是剧院雇车将他们接到西安看的,对剧院来说,根本没有经费将这部农民戏送到农村去巡演。翟卫国说,十七大提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的舞台将不断向基层延伸。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成立53年来,始终以“追寻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的春天”为艺术宗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创作了大量闻名遐迩的精品话剧。副院长佟春光说:“十七大开启的‘文化的春天’不仅属于文艺工作者,更属于全国人民,当1亿多进城务工人员、9亿多农民、13亿中国人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以实现,当亿万人民都能享受文化的滋养、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大发展才有基石,文化的大繁荣才有保证。”
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拥有50年历史,前30年全是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改革开放以后,前来进行业余艺术培训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挤进了业余培训的课堂。院长罗佩华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说到底,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