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在线
·[高举旗帜] 天津循环经济的两极效应
·[高举旗帜] 面向大海的新使命
·[高举旗帜] 村镇银行 农民的贴心银行
·[高举旗帜] 开封农民送文化进城
·[说句心里话] 工会让我们挺直了腰杆
·[视频]国学大师张立文畅谈和谐文化建设
·[高举旗帜] 托起中国制造新高度
更多...
文件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国政协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
·十七大通过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图片报道
新农村的新农民 党员“女猪倌”从自富到共富
安徽煤矿瓦斯环保发电变害为宝
历届党代会
·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感悟十七大
感悟十七大(37)让法治精神浸透每一个公民的血脉
中广网    12月05日 08:1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7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日子。

  从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再到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今年的“12·4”意义更显重大: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十周年的时期,在法制建设基本完成“硬件”构造后,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成为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在摒弃了崇尚暴力的“森林法则”和对“哲学王”的自然期待后,进入到了法治化的文明时代。然而,法治的推进,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并没有根除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刨根问底,根源不是制度不健全,而是法制缺乏权威,纸上的法律始终难以抵达人心。由于历史缘故,人们还缺乏一种更深层次的、根植于哲学的法律信仰,而这种对法律的内心确信才是现代法治最核心的精神要素。

  应当看到,经过四个五年普法,特别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周年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提高,社会上的“法盲”正在减少。然而,在这种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快速增长的背后,法治精神的缺失却也明显存在。目前社会上一些违法现象的发生,并非当事者不懂法,而是对法缺少敬畏、缺乏信仰。如果说十七大之前我们着力于完成了法律体系、框架的构建,那么十七大之后的法治任务的重心,无疑在于内涵塑造,在于法治精神的培育。

  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旨在让法律深入人心,重在宣传教育。在向法治社会迈进的时候,提感悟十七大(36)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只是普法宣传工作的初级目标;最终目标应当是让法律真正走进生活,引导公民从内心确立起法律的权威,从生活中养成法治的习惯。以往知识层面的“普及”应向精神层面的“普化”转变,采取更为贴近、更为缓和、更为细致的方式。法治精神逐渐在公民心中生根发芽,人人不仅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而且还信奉法律,应当成为今后普法活动的重要内容。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只有让法律抵达人心,只有在全社会高度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方能“形神兼具”。我们期盼着,法的精神能浸透到每一个公民的血脉之中,法治衍生为我们引以自豪的生活方式。(傅达林)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张春梅      
相关新闻
·[高举旗帜] 向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聚焦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交通战略引领贵州经济
·科学发展看青海③:青春创业梦圆拉面村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草原唱响大风歌
·科学发展看青海②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看青海① 从“缺医少药”到“全民医保”
·"改革试验田"滨海新区②金融创新引领全国
·"改革试验田"滨海新区①开放门户现外资聚集效应
·报告解读: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任务
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