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同仁12月3日消息(记者叶力夏提 才让多杰)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青海省农牧区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农牧民群众 “看病难”问题普遍存在。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规划,2003年8月,青海省开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底,全省39个县(市、区)全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前3年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全面覆盖的目标。目前,青海省有317.96万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农牧民人口总数的9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首先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
同仁县年都乎乡卫生院
在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中心卫生院,长期在藏区工作的院长王晓明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实行新型合作医疗之前,老百姓有小病就拖,有大病就扛,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大医院去,既耽误了病情,又增加了他们的治疗费用。因此,由病返贫,由病致病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青海省4192个行政村建起了村卫生室,覆盖94%。从今年起,青海省还将用3年的时间,投资上亿元,对全省3194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给人口居住分散的青海南部广大牧区配备流动卫生服务车,为农牧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卫生医疗服务。为方便农牧民就近就医,提高医疗水平,保安镇中心卫生院陆续配备了B超、心电图等设备。卫生院的设施、医疗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院长王晓明接受记者采访
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牧民切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直接受益者。在青海,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象切军这样的牧民,不但受益于新型合作医疗,能看得起病,也正在转变着自己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观念,现在他们有一点点小病,就会到村卫生室,甚至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去看,既能报销医药费,又能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切军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人自2004年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每年每人只需交10元钱。去年他女儿在西宁市住院治疗花了1700元,出院后报销了三千多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轻了牧民负担
几年来,青海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中政府补助的标准在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20元提高到目前的44.3元。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受益人口达到465.6万人次,补偿医药费用达23865.75万元,最高补偿住院费达到18000元。据统计,青海省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例由2002年的56%下降到2006年的37.5%。全省农牧区低保户更是享有双重的医疗保障。现在,青海省92.4%的农牧民首诊在乡村,有79.5%的农牧民住院首选县、乡,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