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中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记者冯玉婷 朱琳)陈素珍:“我当时是说文化艺术的春天来到了,难道不是嘛?”
从事琼剧表演已经31年的陈素珍作为海南省文艺界的代表出席了党的17大。听完总书记的报告,见证了琼剧浮浮沉沉的陈素珍激情难抑,在自己的工作笔记里写下这句心里话。
80年代初,陈素珍刚刚走上琼剧舞台的时侯,正赶上国内恢复地方戏。伤筋动骨的文化界,有了党的好政策,用她的话说,那真是严冬过后的春天,每逢演出,台上台下都如痴如醉。
陈素珍:“排队,每天早早就有人排队,去到哪都这样。特别喜欢。我们年轻人也没有家,就整一个月下去。整月呆在下面,演出很多。”
作为一种有着360年历史的地方剧种,琼剧在我国雷州半岛以南地区有着超乎寻常的观众缘。但这个平民艺术,却偏偏没能探索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高的好路子。
陈素珍:“九十年代,推向市场,各个团体都自生自灭,唯一剩下的一个是省院,一个是我们。其他各市县,文昌,琼海,三亚,全没有团。都散了呀。现在那些人员,干什么的都有。艰难度日。我们当时演出,少啊。等于一个月也演不了6场。”
十六大以后,海南对地方文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在海口市的大致坡,当地政府给地给政策,很快,一个以琼剧为主题的文化镇发展了起来。前些年各地剧团散了的人慢慢集合组成了各种规模的民营团体,偃旗息鼓的地方戏又有了精神头。
31年,陈素珍已经成长为国家的一级演员。当年靠着一辆大货车打天下的琼剧团也组建起了一个既有大客车又有小汽车的演出车队。作为海南文化界的精品团队,这两年剧团对外交流演出的足迹更是踏遍了欧美。陈素珍说,十七大以后,地方文化更受重视,大伙的干劲更足了。
陈素珍:“大家都跃跃欲试,都在想做事。频繁的国家级的出访啊,连个人都能到维也纳举行个人演唱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以前是哪能想象的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