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在线
·[高举旗帜] 面向大海的新使命
·[高举旗帜] 村镇银行 农民的贴心银行
·[高举旗帜] 开封农民送文化进城
·[说句心里话] 工会让我们挺直了腰杆
·[视频]国学大师张立文畅谈和谐文化建设
·[高举旗帜] 托起中国制造新高度
·[说句心里话] 爸妈 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更多...
文件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国政协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
·十七大通过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图片报道
安徽煤矿瓦斯环保发电变害为宝
江西采访团集中报道井冈山红色文化
历届党代会
·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报道
从十七大看中国财税改革新走向
中广网    11月16日 07:0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 从5年前国家财政收入不足2万亿元,到2006年接近4万亿元,再到今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短短5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多,国家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年两位数高增长的基础上,如何让财税政策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如何通过财税手段做到公平与效益兼顾,这已成为中国财税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一系列揭示中国财税改革脉络的政策在十七大上被明确提出。

    构建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这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但还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代价还比较大。重工业特别是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资源、增加了污染排放。

    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我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

    从近年来的松花江水污染,到治理淮河,再到太湖蓝藻事件,中国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

    正是基于当前的严峻形势,报告提出了要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进一步解释认为:这就需要深化税制改革,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改革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研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有利于科学发展、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支持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财税“组合拳”措施,着力于科学发展的财税改革大幕已然拉开。

    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持,要完善资源、环境财税政策,调整污染收费政策,促进“两高一资”产品承担其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同时,实施节能降耗以及资源环保方面的财税激励措施,不断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实现节能减排者受益,高耗能、高排放者受罚。

    以民生财政让更多人享受税收高增长带来的成果

    十七大报告通篇闪耀着关注民生的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多有利于百姓生活的财政政策有望出台。

    报告指出,将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如何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对此谢旭人指出,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特别是要增加“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力度。

    国家财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安体富认为,在使用上,国家税收应继续向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产品方面倾斜,税收的增长不是目的,应该让更多人享有税收高增长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财政支出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正在实施民生财政的“加减法”: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减轻税负,另一方面,正把更多财力投入民生和公共事业中来。随着实施减免农业税这一龙头政策的出台,政府向农业倾斜、向公共事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2005年,国家免征了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去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农业税免征。居民个人所得税工薪收入扣除额由每月800元提高至每月1600元。今年起,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惠及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

    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力支出连年提高。2006年,全国公共卫生支出达到1312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增长107%。2007年,中央财政又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长86.8%。

    经济学家林兆木认为,报告提到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收入分配将更加公平。按照十七大部署,国家将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注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建设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城乡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将显著增加。

    用更多财税货币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十七大报告提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当前,由于国际收支持续呈“双顺差”,银行资金充裕、放贷冲动较强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问题已影响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今年以来,央行频繁动用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辅之以降低出口退税率、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减利息税税率、发行特别国债等财税政策……透过一招紧接一招的调控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已从较多运用货币政策,转向更加注重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报告对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了原则性规定,指明了我国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方向和根本原则,将更加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专家指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所长。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总量调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策的差别设计,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控。在加大支持宏观调控力度的同时,财政政策也在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效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今年6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汇。

    “特别国债的发行将成为我国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新起点,下一步我国将在更多方面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李扬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将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包括财政在内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预见,今后,国家将“打出”更多的财税政策组合拳,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来源:新华网    责编:囡囡      
相关新闻
·"改革试验田"滨海新区②金融创新引领全国
·"改革试验田"滨海新区①开放门户现外资聚集效应
·报告解读: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任务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国家战略新支点
·"你们生逢其时大有可为"甘肃学习胡锦涛给青年技术人员的回信
·中科院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领会十七大新要求
·改革实验区③重庆:我们这一代农民工最幸福
·刘云山: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
·黄山地区生态旅游生态文明试验田
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