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记者手记 |
|
中国制造亮点④改革创新使哈电集团跻身一流行列 |
|
|
中广网 12月21日 07:34 |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中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通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过去的5年间完成的总产值超过过去的51年总和;销售收入超过过去51年的总和,发电设备产量相当于过去51年的1.2倍,实现了国企再创辉煌的宿愿。
党的十七大代表、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宫晶堃表示:“哈电集团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5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以上。我们第一个奋斗目标争取进入国资委管理的80~100强,最终进入30~50强。”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而捕捉一下“哈电”的发展轨迹,我们也发现正因为不断改革创新,哈电集团才能跻身国际装备制造业一流行列。
哈电集团在引进技术上有超强的“消化能力”
哈电集团从在荒原上建厂的那天起,走的就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之路。而且随着几十年的积累,哈电人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哈电集团在近20年完成科研成果3500多项,360项获国家、省、部、市科技成果奖励。到2006年底,哈电集团手里拥有58项有效专利,2006年当年申请专利39项。
哈电集团在技术引进上一向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参与三峡左岸8台水轮发电机的分包制造,很快消化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并且进行了二次创新。结果,哈电集团设计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右岸机组水轮机转轮,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哈电”引进美国GE公司技术生产的第一捆9F燃气轮机机组国产化率就达到30.28%,预计第三批项目完成后将达到75%以上。“十五”以来,哈电集团先后与阿尔斯通、东芝、三菱等国际大公司进行了广泛技术交流,引进了大型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等先进火电机组技术,然后立足自身开展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世界最大空冷840MVA水轮发电机组和CFB锅炉等产品不是世界领先,就是填补国内空白。这样的例子在哈电举不胜举,很多关键技术引进没两年就演变成了哈电集团自己的技术。
哈电集团超强“消化能力”的动力,来源于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装备支撑。哈电集团技术中心有2400多技术人员,其中,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和知名技术带头人70多人,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1600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机构,以及1000多台精密、大型、稀缺设备。目前,哈电集团已经形成以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研究开发”层,以主机设计、工艺部门为核心的“制造技术”层和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上游技术”层三个层次的产品研发体系,形成统一规划、统分结合、目标明确、运行有序的产品研发体系。
哈电集团不断开发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
哈电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开发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和高可靠性的发电设备。“十五”期间哈电集团投资21.3亿元,对19个重大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 在传统发电设备上,哈电集团坚定走“大型、高效、清洁”之路。目前,哈电集团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产量已超过传统的亚临界机组产量。如果已出产及在制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全部投入运行,每年可节省62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200列火车的运量。同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会大大减少。哈电集团生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其氮氧化物排放量由500毫克/标准立方米降低到200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脱除率达到90%。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FA级燃气轮机,能耗比9E级下降126千焦/千瓦时,一台机组每年可节省天然气4343万立方米,已生产的13台9FA级燃气轮机每年节省的天然气达到56459万立方米。集团研制的混流式水轮机效率比传统产品提高1.57%,轴流式水轮机比传统产品提高1.1%。
哈电集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据哈电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永利介绍,哈电集团将继续实施以人为本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科学管理和制度创新发展战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组建哈电集团的中央研究院,以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三促进,两提升”,即促进服务业务发展,促进相关多元化,促进国际化经营,提升哈电集团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王永利部长表示,哈电集团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落实哈电集团战略发展规划,努力成为装备业受推崇的世界知名企业。 |
|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张春梅 |
|
|